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华罗庚先生说过:“要打好基础,不管学文学理,都要学好语文。因为语文天生重要。不会说话,不会写文章,行之不远,存之不久。”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真正发挥语文的作用,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从如何让学生在灵活的教学中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进行了简单介绍,以期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语文;导入;问题情境;小组合作;阅读活动;演讲
语文是知识传承的桥梁,它是一个民族长期生存和发展的产物,又是这个民族继续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母语对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以往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以知识传授为主,学生没有主动性,被动的知识接受使得学生的学习欲望逐渐下降,导致学习成绩也非常不理想。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一、精彩导入,调动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推动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措施。因此,教师要抓住上课前的几分钟,设置精彩的导入形式,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注意力随着教师的导入而转入课堂的学习中,进而为提高学生的语文效率打下基础。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般导入的方式很多,通常包括:一段优美语言、一首歌曲、一段视频、一组图片、开门见山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导入的时间不要过长,否则留给正文讲授的时间过短,反而会影响语文的学习效率,事倍功半。所以,教师在设置导入时,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最能够调动学生情绪的方式,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状态。
如学习温书林的《南京大屠杀》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南京大屠杀”对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了解“三大屠杀”惨案,了解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行,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回顾历史,勿忘国耻,增强青少年对民族、国家、人类的责任感。所以,在导入时,我选用了一些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视频资料和图片,让学生在一幅幅惨绝人寰的图片和不堪入目的视频中去体会日本对中国犯下的罪行,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一句“今天,我们就来翻开这段历史,看看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将学生引入正文的学习,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二、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探究能力
所谓的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是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但是,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状况,已被教师和学生当作一种习惯。所以,素质教育下,教师要善于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发散、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在成功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语文的魅力,使学生轻松地学习语文知识。
例如,在学习丰子恺的《山中避雨》一课时,在进行简单的导入之后,在学生进行朗读课文之后,理清重点,思考一下问题:(1)为什么避雨的作者说:“反觉得比春天游山趣味更好?”(2)作者说:“有生以来,没有尝试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在山中避雨的整个过程中,作者及两个女孩的心境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每一次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在对文章进行阅读,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语文的美、音乐的美,并引导学生理解“乐以教和”的主张,让学生凭借生活感受体验音乐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三、打造小组合作平台,激发学习积极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合作竞争平台,可以让学生在互帮互学的过程中,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
以学习《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时,为了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首先,我将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相差不大。其次,我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独立学习,为了减少学习的盲目性,我给学生列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作者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德为纬线,把很多值得永远回忆的事情编织起来。请学生读课文,以“说说‘母亲’的好品德”为题,每人叙述一件事,说说这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品质。(2)文章包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感情?(3)课文第一部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写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让每个小组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感知。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理解作者伟大的母亲的同时,学会感恩,学会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最终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四、创建10分钟阅读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
所谓的10分钟阅读活动,是指在授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分享自己阅读中感觉不错的句子和段落,并向其他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原因。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语文阅读课程又重新被广大教师重视起来,我们要通过语文阅读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所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发展。若是一些教师认为学生在课上朗读比较浪费时间的话,可以在黑板上留出一些空间,让学生将自己认为好、有所感触的句子写在黑板上,上课时只要发表一下自己的感受就可以了。其他学生要是感觉不错的话,也可以将其摘入自己的摘抄本上进行欣赏。长此以往,不仅会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真正使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五、搭建演讲平台,活跃课堂氛围
学生演讲在中学阶段是不常见的,但是,当学生步入大学之后,各种形式的演讲就很常见了。然而,学生语言的贫瘠、脆弱的心理素质、较弱的逻辑思维能力等很难使一个学生完成一场完美的演讲活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成功地完成一场演讲活动,活跃语文课堂气氛,也是为学生以后走上社会,步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以饱满的信心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并且,在演讲的过程中,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整理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真正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培养我们观察世界,了解世界的能力。因此,语文要想真正发挥其独特的魅力,教师就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代伟.初中语文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1(2).
[2]齐霞.走进新课程: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J].宁夏教育,2003(3).
[3]黄子珊.合作小组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2006.
(作者单位 湖南省武冈市第一中学)
关键词:语文;导入;问题情境;小组合作;阅读活动;演讲
语文是知识传承的桥梁,它是一个民族长期生存和发展的产物,又是这个民族继续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母语对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以往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以知识传授为主,学生没有主动性,被动的知识接受使得学生的学习欲望逐渐下降,导致学习成绩也非常不理想。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一、精彩导入,调动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推动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措施。因此,教师要抓住上课前的几分钟,设置精彩的导入形式,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注意力随着教师的导入而转入课堂的学习中,进而为提高学生的语文效率打下基础。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般导入的方式很多,通常包括:一段优美语言、一首歌曲、一段视频、一组图片、开门见山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导入的时间不要过长,否则留给正文讲授的时间过短,反而会影响语文的学习效率,事倍功半。所以,教师在设置导入时,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最能够调动学生情绪的方式,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状态。
如学习温书林的《南京大屠杀》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南京大屠杀”对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了解“三大屠杀”惨案,了解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行,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回顾历史,勿忘国耻,增强青少年对民族、国家、人类的责任感。所以,在导入时,我选用了一些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视频资料和图片,让学生在一幅幅惨绝人寰的图片和不堪入目的视频中去体会日本对中国犯下的罪行,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一句“今天,我们就来翻开这段历史,看看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将学生引入正文的学习,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二、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探究能力
所谓的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是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但是,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状况,已被教师和学生当作一种习惯。所以,素质教育下,教师要善于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发散、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在成功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语文的魅力,使学生轻松地学习语文知识。
例如,在学习丰子恺的《山中避雨》一课时,在进行简单的导入之后,在学生进行朗读课文之后,理清重点,思考一下问题:(1)为什么避雨的作者说:“反觉得比春天游山趣味更好?”(2)作者说:“有生以来,没有尝试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在山中避雨的整个过程中,作者及两个女孩的心境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每一次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在对文章进行阅读,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语文的美、音乐的美,并引导学生理解“乐以教和”的主张,让学生凭借生活感受体验音乐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三、打造小组合作平台,激发学习积极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合作竞争平台,可以让学生在互帮互学的过程中,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
以学习《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时,为了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首先,我将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相差不大。其次,我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独立学习,为了减少学习的盲目性,我给学生列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作者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德为纬线,把很多值得永远回忆的事情编织起来。请学生读课文,以“说说‘母亲’的好品德”为题,每人叙述一件事,说说这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品质。(2)文章包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感情?(3)课文第一部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写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让每个小组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感知。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理解作者伟大的母亲的同时,学会感恩,学会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最终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四、创建10分钟阅读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
所谓的10分钟阅读活动,是指在授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分享自己阅读中感觉不错的句子和段落,并向其他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原因。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语文阅读课程又重新被广大教师重视起来,我们要通过语文阅读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所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发展。若是一些教师认为学生在课上朗读比较浪费时间的话,可以在黑板上留出一些空间,让学生将自己认为好、有所感触的句子写在黑板上,上课时只要发表一下自己的感受就可以了。其他学生要是感觉不错的话,也可以将其摘入自己的摘抄本上进行欣赏。长此以往,不仅会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真正使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五、搭建演讲平台,活跃课堂氛围
学生演讲在中学阶段是不常见的,但是,当学生步入大学之后,各种形式的演讲就很常见了。然而,学生语言的贫瘠、脆弱的心理素质、较弱的逻辑思维能力等很难使一个学生完成一场完美的演讲活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成功地完成一场演讲活动,活跃语文课堂气氛,也是为学生以后走上社会,步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以饱满的信心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并且,在演讲的过程中,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整理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真正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培养我们观察世界,了解世界的能力。因此,语文要想真正发挥其独特的魅力,教师就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代伟.初中语文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1(2).
[2]齐霞.走进新课程: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J].宁夏教育,2003(3).
[3]黄子珊.合作小组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2006.
(作者单位 湖南省武冈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