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剧增、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现代社会,“听”作为人类言语交际方式之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提高听力是现在语言教育界高度重视的问题。我国大部分大学生的英语听力仍然较弱,在学习英语长达数十年之后,仍旧不能够听懂英文原版电影,也不能够和英美等国家的人士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针对此现状,本文以我校会计系大二某一班级的学生(48名)为研究对象,进行听力理解方面的测试,在此基础上思考了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主要因素,并尝试提出相关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一、听力测试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较弱。本次测试希望以分数这个直观形式体现学生的听力水平,并通过此次测试分析大部分学生听力理解受影响的因素。选择的对象是笔者任课班级的48名学生。试卷上共设计了三种题型:short conversation listening comprehension(20分), passage listening comprehension(20分)和dictation(20分)。根据大学四级考试听力部分的考试要求和形式完成测试后。三部分试题各超过10分的学生占总人数比为:第一部分96%,第二部分42%,第三部分只有2%。总共有31%的学生总分超过了30分。
二、听力理解现状
根据最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要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的广播电视节目,掌握大意,抓住要点;能听懂英语国家人士正常语速的谈话;能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和英语讲座。而根据此次的测试结果可以判断得出,笔者所授课班级的学生大部分无法达到这个要求。学生们对笔者的反馈是:“能听懂英语授课,并能根据要求进行讨论、发言;能听懂慢速英语节目,如新闻、科学报道、历史故事等;能听懂与所学内容相关,语速较慢的对话、短文、报告等音像材料,并能理解其大意;能听懂指示语,如指路、如何做某事、操作指南等,能听懂数字、时间等。”
《新概念英语》的作者L.G.. Alexander说得对,听比说更难,因为听人家说话,主动权在人家手里,说什么,怎么说,词汇是否丰富,结构是否复杂,语音、语调、语速,甚至有没有地方口音,在真实的语言交际中听的人都没有选择的余地。所以,听是一种输入性的言语活动,是一个接受信息及信息加工的言语理解过程。这一过程中理解者受到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语言因素和背景知识及心理等非语言因素的影响。所以,对于把英语仅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的大学生而言,听力理解是他们英语学习中一座“陡峭的大山”,很难翻越。
三、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几个因素
1.听力与词汇量
词汇量在英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切训练的基础,听力自然也不例外。听力理解中的每一个对话、语段、语篇都是由句子构成的,而句子的基本单位是词或词组。在听的过程中,我们能模仿出听到的发音,但如不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就无法与词联系起来,也就无法得知所听材料的意义。在此次测试中,大部分学生(65%) “听写”这道试题的得分为0,而他们一致认为原因是词汇量太小。可见,词汇量过小使得在听力理解训练过程中,常常由于听到生词或不熟悉的短语而不能理解所听内容。
2.听力与语音基础
语音基础差表现为语音基础差和语音知识欠缺,而语音知识的好坏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听力水平。由于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很多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单词发音不标准的问题,对许多常用单词的读音陌生,辨音能力不强。另外,对另外一些常见的语音现象,如连读、弱读、同化、省略音节等了解甚少,训练不够。例如,介词of通常被弱化成[v]或[f],在听音时很容易被忽略。再比如听到生词时,其发音好像是[notetol],不像是外国人名地名,词典也查不到,这时就应该想到,它很可能是两个或多个单词的连读,按照这个思路猜出它是not at all。像far away, for example等,在英语中连读的现象非常普遍。此外,我们在听生活英语时还经常会遇到一些方言,比如英音、美音、澳大利亚英语、美国黑人英语、印度英语等,这些不同民族的不同发音方式对听力理解也会造成一定的障碍。
3.听力与记忆
听是一种领会性能力。在听的过程中,对语言信号所产生的记忆是在短时内完成的,因此记忆的痕迹十分浅,保持量也相当有限,心理学家将这种记忆称为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听力理解过程依赖大脑的短暂记忆功能,这种记忆是有容量限制的。所以对听力资料要做到既理解内容,又记住大部分细节信息是有一定难度的。因而,为了防止遗忘,听者就要及时、快速地处理语音并作出反应。
4.听力与听者的心理因素
听力理解过程也是较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当人的情绪处于紧张状态时,就易产生恐惧的心理,使原来能够听懂的内容也受影响。学生因语言知识的缺乏,加上听力是通过听录音理解谈话的内容,稍纵即逝,不可重复,一旦注意力不集中,或有些障碍则易紧张,抓不住重点,因此容易在听力学习中丧失信心,导致焦虑情绪的产生。而听力材料类型或对其熟悉程度也会影响学生练习时的心理状态。比如涉及学校生活各个领域的材料,能帮助学生降低紧张情绪,提高听力理解效果。在本次测试中,学生们日常对话测试这一项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项目。
5.听力与文化背景知识
听力材料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语言行为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注意力往往放在语言本身上面,而忽略了相关知识的补充。由于对英语文字材料接触不够,对英美文化的了解不足,头脑中储存的背景知识太少,常以中国的文化背景去设想英美国家的语言环境,造成听力理解上的错误。例如,中国人把猫头鹰当做不吉祥的象征,但英语中却说“as wise as an owl”,把猫头鹰当做智慧的象征。如果不了解英美的文化背景,对这个短语就会迷惑不解。
6.听力与听音习惯
俗话说,好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因此正确的听音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听力能力。有些学生在练听力时,总把注意力集中在单词或句子上,逐字逐句地听,只是抓住片言只语,缺乏对整体意思的理解和把握。有这样错误听音习惯的学生往往会主次不分,抓不住重要信息,一旦某个部分没有听清楚,就会停下来冥思苦想到底什么意思,甚至心情烦躁不安无法继续听下去。另有一部分学生在听音时,没有短时记忆的习惯,从头到尾听下来,常常是听完后面忘了前面,对于一些数据,听完之后更是只模模糊糊记得大概,无法准确地针对考题进行选择。
四、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1.打好坚实的语言基础
要提高听力水平,学生必须积累一些常用的听力词汇。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要求学生熟记平时在精读、泛读课中遇到的常用词汇,可以利用单词之间的同义、反义、同音词等关系来帮助掌握和记忆单词的意思,以促进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
听力的提高还要求学生熟悉常用单词的发音。为了使学生打好坚实的语音基础,教师应随时随纠正不正确的发音,要求掌握每个生词的标准读音;要求学生多进行大声朗读,以提高语言的敏感性;多给学生提供一些标准的录音材料做听力练习,便于学习模仿;教师还要结合听力课教材的内容,适时地增加一些实用语言学方面的知识,并结合实际应用中的具体例子,让学生实践。久而久之,使学生真正在听力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听懂语流。
2.培养学生基本的听力技能和正确的听音习惯
让学生加强听力记忆训练,提高大脑的记忆功能,尽可能多地储存听力内容。让学生真正用心去听,集中精力听那些需要记忆的重要信息,不要把注意力放在个别单词上,注意对文章整体的把握。只要抓住了全文的意思,听不清或听不懂个别词也没关系。听完后立即做自我测试,检验可以回忆起的内容,并且复述所听到的内容。在有条件、有时间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大量的听写练习,这样做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在听力过程中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平心静气,不可自乱“阵脚”。要排除对听力测试的恐惧或抗拒心理,静心聆听。不能因为一个单词或一句话没听清楚而急躁慌乱,影响后面的内容,进而影响答题。如果产生了负面情绪,可以利用一些小技巧加以克服。例如,可以进行自我心理暗示,告诉自己“这没有什么,我能行”,或者可以把负面情绪当做有形的东西,做一些诸如甩头、深呼吸的小动作,缓解紧张的心理。
英语听力过程中,应该紧跟听力节奏,避免过分的紧张。在听录音时,应尽量把听音、记录、理解、记忆四个过程同时完成。由于时间短暂,也因为仅凭脑力很难记住长达数分钟的对话或短文内容,所以应该适当做笔记。在做笔记时不必拘泥于形式,可以用简写、缩写,也可以只写单词的几个开头字母,或写一些只有自己能明白的简单、记录符号即可。尤其听到众多的数字、时间、日期、人名、地名时更需要做笔记。
3.培养学生的背景知识
背景知识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增加对背景知识的掌握量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连续不断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教师除要求学生多阅读有关英美国家的课外书籍来扩大背景知识之外,还应在课堂上结合所学课文,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有关英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社会、历史等各个方面的背景知识。教师长期坚持这样做,会使学生对特定语言环境中言语表层意思外的内涵理解的敏感度大大提高,从而有效地提高听力理解水平。
听力是一个综合技能,包括单词、句子、语篇水平等方面的理解能力,判断能力,逻辑思维和概括能力。本文以一次听力测试作为线索,深入思考了此项综合技能涉及到的语言知识和心理因素,并仔细分析了影响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几个因素,最后尝试着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与对策。但无论学生还是教师,都不要为暂时看不到显著的效果而失去信心,应当做好长期学习的心理准备。教师应大胆创新,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学生应该增强信心和耐心,长期不懈地进行自我训练。这样的话,通过师生长期的共同努力,才能不断地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
一、听力测试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较弱。本次测试希望以分数这个直观形式体现学生的听力水平,并通过此次测试分析大部分学生听力理解受影响的因素。选择的对象是笔者任课班级的48名学生。试卷上共设计了三种题型:short conversation listening comprehension(20分), passage listening comprehension(20分)和dictation(20分)。根据大学四级考试听力部分的考试要求和形式完成测试后。三部分试题各超过10分的学生占总人数比为:第一部分96%,第二部分42%,第三部分只有2%。总共有31%的学生总分超过了30分。
二、听力理解现状
根据最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要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的广播电视节目,掌握大意,抓住要点;能听懂英语国家人士正常语速的谈话;能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和英语讲座。而根据此次的测试结果可以判断得出,笔者所授课班级的学生大部分无法达到这个要求。学生们对笔者的反馈是:“能听懂英语授课,并能根据要求进行讨论、发言;能听懂慢速英语节目,如新闻、科学报道、历史故事等;能听懂与所学内容相关,语速较慢的对话、短文、报告等音像材料,并能理解其大意;能听懂指示语,如指路、如何做某事、操作指南等,能听懂数字、时间等。”
《新概念英语》的作者L.G.. Alexander说得对,听比说更难,因为听人家说话,主动权在人家手里,说什么,怎么说,词汇是否丰富,结构是否复杂,语音、语调、语速,甚至有没有地方口音,在真实的语言交际中听的人都没有选择的余地。所以,听是一种输入性的言语活动,是一个接受信息及信息加工的言语理解过程。这一过程中理解者受到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语言因素和背景知识及心理等非语言因素的影响。所以,对于把英语仅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的大学生而言,听力理解是他们英语学习中一座“陡峭的大山”,很难翻越。
三、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几个因素
1.听力与词汇量
词汇量在英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切训练的基础,听力自然也不例外。听力理解中的每一个对话、语段、语篇都是由句子构成的,而句子的基本单位是词或词组。在听的过程中,我们能模仿出听到的发音,但如不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就无法与词联系起来,也就无法得知所听材料的意义。在此次测试中,大部分学生(65%) “听写”这道试题的得分为0,而他们一致认为原因是词汇量太小。可见,词汇量过小使得在听力理解训练过程中,常常由于听到生词或不熟悉的短语而不能理解所听内容。
2.听力与语音基础
语音基础差表现为语音基础差和语音知识欠缺,而语音知识的好坏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听力水平。由于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很多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单词发音不标准的问题,对许多常用单词的读音陌生,辨音能力不强。另外,对另外一些常见的语音现象,如连读、弱读、同化、省略音节等了解甚少,训练不够。例如,介词of通常被弱化成[v]或[f],在听音时很容易被忽略。再比如听到生词时,其发音好像是[notetol],不像是外国人名地名,词典也查不到,这时就应该想到,它很可能是两个或多个单词的连读,按照这个思路猜出它是not at all。像far away, for example等,在英语中连读的现象非常普遍。此外,我们在听生活英语时还经常会遇到一些方言,比如英音、美音、澳大利亚英语、美国黑人英语、印度英语等,这些不同民族的不同发音方式对听力理解也会造成一定的障碍。
3.听力与记忆
听是一种领会性能力。在听的过程中,对语言信号所产生的记忆是在短时内完成的,因此记忆的痕迹十分浅,保持量也相当有限,心理学家将这种记忆称为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听力理解过程依赖大脑的短暂记忆功能,这种记忆是有容量限制的。所以对听力资料要做到既理解内容,又记住大部分细节信息是有一定难度的。因而,为了防止遗忘,听者就要及时、快速地处理语音并作出反应。
4.听力与听者的心理因素
听力理解过程也是较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当人的情绪处于紧张状态时,就易产生恐惧的心理,使原来能够听懂的内容也受影响。学生因语言知识的缺乏,加上听力是通过听录音理解谈话的内容,稍纵即逝,不可重复,一旦注意力不集中,或有些障碍则易紧张,抓不住重点,因此容易在听力学习中丧失信心,导致焦虑情绪的产生。而听力材料类型或对其熟悉程度也会影响学生练习时的心理状态。比如涉及学校生活各个领域的材料,能帮助学生降低紧张情绪,提高听力理解效果。在本次测试中,学生们日常对话测试这一项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项目。
5.听力与文化背景知识
听力材料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语言行为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注意力往往放在语言本身上面,而忽略了相关知识的补充。由于对英语文字材料接触不够,对英美文化的了解不足,头脑中储存的背景知识太少,常以中国的文化背景去设想英美国家的语言环境,造成听力理解上的错误。例如,中国人把猫头鹰当做不吉祥的象征,但英语中却说“as wise as an owl”,把猫头鹰当做智慧的象征。如果不了解英美的文化背景,对这个短语就会迷惑不解。
6.听力与听音习惯
俗话说,好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因此正确的听音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听力能力。有些学生在练听力时,总把注意力集中在单词或句子上,逐字逐句地听,只是抓住片言只语,缺乏对整体意思的理解和把握。有这样错误听音习惯的学生往往会主次不分,抓不住重要信息,一旦某个部分没有听清楚,就会停下来冥思苦想到底什么意思,甚至心情烦躁不安无法继续听下去。另有一部分学生在听音时,没有短时记忆的习惯,从头到尾听下来,常常是听完后面忘了前面,对于一些数据,听完之后更是只模模糊糊记得大概,无法准确地针对考题进行选择。
四、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1.打好坚实的语言基础
要提高听力水平,学生必须积累一些常用的听力词汇。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要求学生熟记平时在精读、泛读课中遇到的常用词汇,可以利用单词之间的同义、反义、同音词等关系来帮助掌握和记忆单词的意思,以促进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
听力的提高还要求学生熟悉常用单词的发音。为了使学生打好坚实的语音基础,教师应随时随纠正不正确的发音,要求掌握每个生词的标准读音;要求学生多进行大声朗读,以提高语言的敏感性;多给学生提供一些标准的录音材料做听力练习,便于学习模仿;教师还要结合听力课教材的内容,适时地增加一些实用语言学方面的知识,并结合实际应用中的具体例子,让学生实践。久而久之,使学生真正在听力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听懂语流。
2.培养学生基本的听力技能和正确的听音习惯
让学生加强听力记忆训练,提高大脑的记忆功能,尽可能多地储存听力内容。让学生真正用心去听,集中精力听那些需要记忆的重要信息,不要把注意力放在个别单词上,注意对文章整体的把握。只要抓住了全文的意思,听不清或听不懂个别词也没关系。听完后立即做自我测试,检验可以回忆起的内容,并且复述所听到的内容。在有条件、有时间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大量的听写练习,这样做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在听力过程中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平心静气,不可自乱“阵脚”。要排除对听力测试的恐惧或抗拒心理,静心聆听。不能因为一个单词或一句话没听清楚而急躁慌乱,影响后面的内容,进而影响答题。如果产生了负面情绪,可以利用一些小技巧加以克服。例如,可以进行自我心理暗示,告诉自己“这没有什么,我能行”,或者可以把负面情绪当做有形的东西,做一些诸如甩头、深呼吸的小动作,缓解紧张的心理。
英语听力过程中,应该紧跟听力节奏,避免过分的紧张。在听录音时,应尽量把听音、记录、理解、记忆四个过程同时完成。由于时间短暂,也因为仅凭脑力很难记住长达数分钟的对话或短文内容,所以应该适当做笔记。在做笔记时不必拘泥于形式,可以用简写、缩写,也可以只写单词的几个开头字母,或写一些只有自己能明白的简单、记录符号即可。尤其听到众多的数字、时间、日期、人名、地名时更需要做笔记。
3.培养学生的背景知识
背景知识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增加对背景知识的掌握量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连续不断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教师除要求学生多阅读有关英美国家的课外书籍来扩大背景知识之外,还应在课堂上结合所学课文,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有关英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社会、历史等各个方面的背景知识。教师长期坚持这样做,会使学生对特定语言环境中言语表层意思外的内涵理解的敏感度大大提高,从而有效地提高听力理解水平。
听力是一个综合技能,包括单词、句子、语篇水平等方面的理解能力,判断能力,逻辑思维和概括能力。本文以一次听力测试作为线索,深入思考了此项综合技能涉及到的语言知识和心理因素,并仔细分析了影响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几个因素,最后尝试着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与对策。但无论学生还是教师,都不要为暂时看不到显著的效果而失去信心,应当做好长期学习的心理准备。教师应大胆创新,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学生应该增强信心和耐心,长期不懈地进行自我训练。这样的话,通过师生长期的共同努力,才能不断地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