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ka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物理实验能给学生提供感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发现物理规律,建立物理理论。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实验教学得到逐步加强,但是总体来说,在普通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仍是薄弱环节,它极大地影响着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很不适应。
  【关键词】 物理实验;观察能力;物理理论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始终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是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演示和实验不仅能提供学生对所研究的物理现象的感性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还可以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物理实验使指人们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的控制或模拟物理现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最有利的条件下研究物理规律的一种活动。下面从以下几点加以说明:
  一、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
  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实验的目的主要在于给学生学习物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物理知识和发展能力,促进学生科学品质和世界观的形成;同时,通过学生的观察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中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这是由实验本身的特点及其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所决定的。
  二、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
  a.物理实验本身就是物理学的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物理学的任何一部分内容的结构及其发展都可以分解为三种因素:实验、概念体系和教学。可见,实验内容本身就是教师要教、学生应该学的重要内容。
  b.形成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实验过程和方法同样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物理教学必须以概念、规律为核心,因为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理论的重要部分,掌握了这些知识能够更好地学习新的物理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形成概念和认识规律的实验过程和方法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这些过程和方法不仅对形成物理概念和认识物理规律来说很重要,而且具有广泛的迁移价值。在学生今后的生活、工作环境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模式和方法与实验的过程和方法有许多共同之处,通过实验的过程来学习科学方法,对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实验应该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三、物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在演示实验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实验观察的目的,其次要让学生观察实验的装置,认真观察实验仪器的初始状态,了解各部分仪器、仪表的作用与功能,使学生对观察的目的,实验的仪器装置有一个整体认识。在做电学实验时,要先让学生看清电路。第三,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的发生和变化过程,演示实验一般要重复做二至三次,以便于学生反复观察,纪录实验现象、结论,教师还要带领学生分析思考逐步形成理论。这样,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培养,对理论知识建立的过程有了较清楚的认识,使知识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较抽象的理论物理知识,能够使其久久留与脑海之中,保持较长的记忆时间。一般地,第一次演示时,让学生集中观察发生的现象,第二次要求学生观察老师的操作,以便明确现象是怎样发生的,第三次让学生综合观察现象发生的过程及其结果如何。
  为了增强演示实验的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可以在演示实验前或演示实验过程中,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以便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中发生的现象及现象变化过程,把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观察最需要观察的事物,并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观察方法,以及观察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演示实验的观察训练中可以逐步减少教师的指导,从开始时实验前做详细的指导观察逐步地变为有重点地指导观察。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后,可运用“无声演示”的方法,即教师在演示前和演示过程中都不讲解指导,而只操作给学生观察,演示结束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和过程用科学语言正确描述出来,可以先提一名学生回答,然后请其他学生补充,直至达到要求为止。也可以让每个学生看完教师的无声演示后,写下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和过程,这也是考察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经过这样反复多次的训练,即可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中学教学过程中的实验多为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分组实验,无论是哪一种实验都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物理的浓厚兴趣,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教材,掌握教材,通过各种感觉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感性材料,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理解知识打好基础,以便学生很好的认识物理现象,掌握物理规律和理论,能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产生。因此,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的物理教学正在进行深刻的变革,加强实验是国际物理教学界改革的共同趋势,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落实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
其他文献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阅读跟数学技能的水平很不对称。有的学生面对文字题、应用题时就“傻眼”了,难以应对。例如当学生直接计算两个数字的和或者差时,他们可以准确无误地完成;然而,把这两个数字放在文字题中时(例如比多比少问题),他们就不知道是应该求和还是求差。甚至,有的学生见到应用题就说不会做,可如果你让他把题目读一读,有的学生则马上会说我会了而且解答的十分正确。事实上,很多学生对数学中的基本语
期刊
课堂教学中的引入是一堂课的启动点,是从一个问题转到另一个问题的连接键。富于艺术的引入,可使学生获得良好的第一印象,可立即唤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的思想、思维集中到课堂上,并能把学生的思路带到一个新的境界,诱发学习动机、兴趣和积极性。数学课堂中常用的引入艺术如下:  一、复习引入  通过复习旧知识,承上启下,导入新课,从而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正所谓温故知新。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时,先复习等腰三
期刊
后进生不是永恒的,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曾这样揭示后进生:“后进生是后来进步的学生”。后进生问题给教育工作带来了比较大的困难,但是如果多给他们一点时间,运用恰当对他们进行教育,他们还是会转化为优秀生。作为后进生本人,应正视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对自己有信心,不言败,不放弃,不断锻炼自我的意志。在学习生活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与教师接触,老师也是沟通孩子与家长的桥梁。能不能使后
期刊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像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以及中外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既要注意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交际和阅读能力,又要注意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将各种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的技术手段应用于教育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当今较为成熟的视听技术和传播科学被应用在教学中,正以迅猛的发展速度、强劲的渗透能力,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当今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契机。它对实现教学目标,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全面
期刊
英语口语能力的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下面就如何提高学生口语能力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设置语言环境  学习一种语言,需要在自己大脑里建立这种语言的意识,用这种语言思考和表达,而不是用中文思考,再转换成外文。自我设置一种语言环境,就是自我充当由自己设定的语言环境中的某一角色,有声地完成其语言任务。  比如,假定要召开一个英语演讲会,自己是演讲会的主持人,那么就应该设想如何约稿、如何布置会尝大会主
期刊
【摘要】 英语词汇是高中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材对高中英语词汇的学习作了具体要求。然而,英语词汇的学习和掌握成了广大学生的“拦路虎”。如何克服这个问题,是广大的一线老师必须面临的一个挑战。本文笔者把词汇教学与语音教学相结合,通过对比法、构词法、语境教学法、课内外学习等环节,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进行初步的探讨,共同行参考。  【关键词】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探讨  
期刊
【摘要】 在英语教学中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所以美育也是学生最易于和乐于接受的教育。如何在中学英语课堂中渗透美育?如何能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从而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让学生始终对英语保持浓厚的兴趣,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美育;英语;融合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自己要有高品位的审美修养,通过自身的修养感染学
期刊
书面表达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写作文可以看出一个学生词汇量的大小、语法的掌握、篇章结构的把握,从而反映一个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是一种立体的、全面的考查学生英语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在数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可以看得出学生最感头疼、也是最薄弱的环节就是书面表达。一方面由于教师的疏忽,平时缺少这方面的练习,另一方面学生对书面表达不够重视,写作的内容不是没头没脑,就是缺少连贯性,语法
期刊
【摘要】 把英语口语测试带入课堂对提高英语教学水平至关重要。随着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的深入,口语测试已纳入中考英语内容之一。我们应从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入手,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口语测试;行为评价;教学改革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习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然而,数十年来,学校教育所培养出的许多人在口语表达能力上却捉襟见肘,远不如读写来得快。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