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立一支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新的要求,对教师队伍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上由教师主体性向学生主体性转变
1.必须牢固树立爱学生的思想。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只有爱学生,才能了解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学习每一个学生,依靠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有的教师一再抱怨现在的学生难管难教,但我们是否扪心自问,我们给了学生多少爱心?现在不是有些教师叫不上自己学生的名字,学生叫不上自己老师的名字的怪事吗?这究竟是怪老师呢,还是怪学生?真正的爱必须是深入人心的。对学生严格要求是必要的,但必须是在尊重学生人格尊严的前提下,必须是在爱护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否则这样悲哀的教育事实还会重演。
2.必须树立服务学生的思想。就是要树立“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我们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主体。服务学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包办”或“代替”而是要服务学生的个性需求,服务学生的人格需求,服务学生的现实成长需求,服务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这是一种深层次的服务,也是教育本身特有的服务内涵。
3.必须牢固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就是要树立“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我们必须承认学生的差异性,正是学生的差异性,才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挑战。我们不能选择学生,我们只能选择教育的方法;我们不能只会教让我们感到好教的学生,我们更要会教让我们感到不好教的学生。我们的责任不是面向部分学生,而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我们的教育中有进步、有发展、有成功。
4.必须牢固树立全面育人的思想。就是要树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高考指挥棒,指挥着教育的这首交响乐,单纯地以传授知识的教育模式束缚着学生的自主发展。随着社会对人才新的需求,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的方向已不再重知识的传授,而重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育人,就是培养学生会做人、会求知、会生存、会创造的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者的根本任务。
二、知识结构上由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
1.这是教育目标的要求决定的。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学生的全面发展靠的是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靠的是高素质的教师,高素质的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和熟练地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还必须具有与实现教育目标要求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等知识,还必须培养自己健康的人文素养。这一切同样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这是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的。学高为师,教师是人类文明、人类文化和知识的传播者,学识渊博是合格教师的必要条件。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知识的象征。今天的社会,知识更新频率加快,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的一切困惑总想从教师那里得到答案,尤其是今天的中学生,他们的思想活跃,涉猎的范围又广,遇到的问题也多样,希望得到老师的指导也更为迫切,这一切无疑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开阔知识视野,完善知识结构。
3.这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决定的。21世纪的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教育,这种教育必然要求我们改革过去已不适应学生学习要求的、固有的课程结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当前课程改革已提到议事日程,学科的综合化、教育的综合化、培养人才的综合化是课程改革遵循的基本方向。课堂教学改革,在实践中全面推进并取得了突出成果,研究式、活动式、启发式、探究式的教育教学方法已越来越受到老师与学生的重视和欢迎。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逐步进入学校、进入课堂,我们固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必然不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因此,教师实现知识结构由单一性向多元化的转变,是目前面临的和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三、教育实践中由经验性向科研化转变
1.实现由经验性向科研化转变的客观基础。我们的教师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他们掌握着最直观、最生动、最丰富的教育教学的第一手素材,这些素材是教师向科研化方向发展的宝贵资源。我们的教师要善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分析、归纳、总结、反思我们的成败得失,并把它记录下来,这是我们教师向科研化转变的基础。
2.实现由经验性向科研化转变的基本原则。我们的科研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我们必须立足于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我们要密切结合教育改革的实际,结合课程改革、课堂改革的实际,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过程,同时我们要自觉地把研究成果付诸于实践中,脱离了实践的科研化是毫无意义的,为科研化而科研化,那不是我们实现这一转变的目的所在。现代教育研究提倡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合作,提倡研究者和实践者合二为一,这本身就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们的教师具有实践者和研究者的双重身份,我们向科研化转变,既顺应了现代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又是我们自身实践的客观要求。
3.实现由经验性向科研化转变的主攻方向。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教师科研化的主攻方向。当前,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落后是制约教师向科研化转变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教师来讲,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掌握能够科学反映教育内容和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育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科研成果化的过程,正是教师寻求这种方法的过程。我们要“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积极实践、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寻求最佳的教育教学方法,实现最优的教育教学效果。
4.实现由经验性向科研化轉变的两个前提。一个前提是教师要树立科研意识,掌握科研方法,提高科研能力。我们的教师决不能仅局限于成为现成教育理论、教育方法的简单执行者,要开阔视野,努力学习教育科研的新理论,要掌握教育科研的科学方法,确立自己的科研方向和目标,要敢于、善于创新自己有效的、有特色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第二个前提是,学校要为教师实现科研化积极创造条件。要在思想上、精神上鼓励倡导,要在人、财、物上提供大力支持,要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和奖励政策,鼓励教师进修深造,要为教师提供展示科研成果的机会,创造浓厚的学校学术氛围。
四、工作态势上由个体封闭向群体开放化转变
1.学校是实现这一转变的主导力量。学校的管理者要为教师创造一种群体开放化的工作机制,加强和开展教师集体备课,教师互相听课、评课,开展优质课赛讲,名师带徒,学术讲座,科研教改等活动,这些工作措施都是促进这一转变的有力措施,只要坚持的好,运用得当,就会形成一个教师群体互相学习、互相进步的开放化工作态势。学校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教师的办法。评价教师决不能以一时一事来衡量其水平的高低,要充分肯定每一名教师身上的长处,要恰当地指出每一名教师存在的不足,要让教师感到工作成绩得到认可的快乐,又让教师能心平气和地接受大家对自己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有利于教师自觉地把自己融于开放化的群体中。
2.教师观念的更新是实现转变的基础。我们要摒弃“文人相轻”等陈旧思想,每一名教师要谦虚地、主动地向他人学习,同时又要毫不保留地、真诚地把自己好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传授给他人。有的教师爱面子思想严重,有不懂的问题也不愿求教于人;有的教师不愿过多地表现自己,怕有自我炫耀之嫌。这些思想的存在对教师自身的成长都是极为不利的。工作过程中,教师间相互学习,有利于知识结构的互相补充、教学方法的相互交流、人文素养的相互影响,这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在教师工作态势的这种转变中,我们不仅要局限于校内,同时要放宽我们的视野,把这种转变延伸至校外。从学校来讲,要为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学习深造,请校外专家来校讲学,营建浓郁的、开放的学术交流氛围。作为教师自身来讲,要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要通过各种渠道主动地与他人进行教学教研教改的交流,要自觉地学习校外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只有在这种群体开放化的工作态势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才会尽快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才会更有生机、更有活力。
作者单位:山西大同市同煤一中
一、教育理念上由教师主体性向学生主体性转变
1.必须牢固树立爱学生的思想。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只有爱学生,才能了解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学习每一个学生,依靠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有的教师一再抱怨现在的学生难管难教,但我们是否扪心自问,我们给了学生多少爱心?现在不是有些教师叫不上自己学生的名字,学生叫不上自己老师的名字的怪事吗?这究竟是怪老师呢,还是怪学生?真正的爱必须是深入人心的。对学生严格要求是必要的,但必须是在尊重学生人格尊严的前提下,必须是在爱护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否则这样悲哀的教育事实还会重演。
2.必须树立服务学生的思想。就是要树立“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我们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主体。服务学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包办”或“代替”而是要服务学生的个性需求,服务学生的人格需求,服务学生的现实成长需求,服务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这是一种深层次的服务,也是教育本身特有的服务内涵。
3.必须牢固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就是要树立“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我们必须承认学生的差异性,正是学生的差异性,才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挑战。我们不能选择学生,我们只能选择教育的方法;我们不能只会教让我们感到好教的学生,我们更要会教让我们感到不好教的学生。我们的责任不是面向部分学生,而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我们的教育中有进步、有发展、有成功。
4.必须牢固树立全面育人的思想。就是要树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高考指挥棒,指挥着教育的这首交响乐,单纯地以传授知识的教育模式束缚着学生的自主发展。随着社会对人才新的需求,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的方向已不再重知识的传授,而重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育人,就是培养学生会做人、会求知、会生存、会创造的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者的根本任务。
二、知识结构上由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
1.这是教育目标的要求决定的。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学生的全面发展靠的是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靠的是高素质的教师,高素质的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和熟练地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还必须具有与实现教育目标要求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等知识,还必须培养自己健康的人文素养。这一切同样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这是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的。学高为师,教师是人类文明、人类文化和知识的传播者,学识渊博是合格教师的必要条件。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知识的象征。今天的社会,知识更新频率加快,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的一切困惑总想从教师那里得到答案,尤其是今天的中学生,他们的思想活跃,涉猎的范围又广,遇到的问题也多样,希望得到老师的指导也更为迫切,这一切无疑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开阔知识视野,完善知识结构。
3.这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决定的。21世纪的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教育,这种教育必然要求我们改革过去已不适应学生学习要求的、固有的课程结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当前课程改革已提到议事日程,学科的综合化、教育的综合化、培养人才的综合化是课程改革遵循的基本方向。课堂教学改革,在实践中全面推进并取得了突出成果,研究式、活动式、启发式、探究式的教育教学方法已越来越受到老师与学生的重视和欢迎。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逐步进入学校、进入课堂,我们固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必然不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因此,教师实现知识结构由单一性向多元化的转变,是目前面临的和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三、教育实践中由经验性向科研化转变
1.实现由经验性向科研化转变的客观基础。我们的教师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他们掌握着最直观、最生动、最丰富的教育教学的第一手素材,这些素材是教师向科研化方向发展的宝贵资源。我们的教师要善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分析、归纳、总结、反思我们的成败得失,并把它记录下来,这是我们教师向科研化转变的基础。
2.实现由经验性向科研化转变的基本原则。我们的科研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我们必须立足于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我们要密切结合教育改革的实际,结合课程改革、课堂改革的实际,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过程,同时我们要自觉地把研究成果付诸于实践中,脱离了实践的科研化是毫无意义的,为科研化而科研化,那不是我们实现这一转变的目的所在。现代教育研究提倡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合作,提倡研究者和实践者合二为一,这本身就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们的教师具有实践者和研究者的双重身份,我们向科研化转变,既顺应了现代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又是我们自身实践的客观要求。
3.实现由经验性向科研化转变的主攻方向。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教师科研化的主攻方向。当前,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落后是制约教师向科研化转变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教师来讲,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掌握能够科学反映教育内容和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育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科研成果化的过程,正是教师寻求这种方法的过程。我们要“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积极实践、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寻求最佳的教育教学方法,实现最优的教育教学效果。
4.实现由经验性向科研化轉变的两个前提。一个前提是教师要树立科研意识,掌握科研方法,提高科研能力。我们的教师决不能仅局限于成为现成教育理论、教育方法的简单执行者,要开阔视野,努力学习教育科研的新理论,要掌握教育科研的科学方法,确立自己的科研方向和目标,要敢于、善于创新自己有效的、有特色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第二个前提是,学校要为教师实现科研化积极创造条件。要在思想上、精神上鼓励倡导,要在人、财、物上提供大力支持,要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和奖励政策,鼓励教师进修深造,要为教师提供展示科研成果的机会,创造浓厚的学校学术氛围。
四、工作态势上由个体封闭向群体开放化转变
1.学校是实现这一转变的主导力量。学校的管理者要为教师创造一种群体开放化的工作机制,加强和开展教师集体备课,教师互相听课、评课,开展优质课赛讲,名师带徒,学术讲座,科研教改等活动,这些工作措施都是促进这一转变的有力措施,只要坚持的好,运用得当,就会形成一个教师群体互相学习、互相进步的开放化工作态势。学校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教师的办法。评价教师决不能以一时一事来衡量其水平的高低,要充分肯定每一名教师身上的长处,要恰当地指出每一名教师存在的不足,要让教师感到工作成绩得到认可的快乐,又让教师能心平气和地接受大家对自己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有利于教师自觉地把自己融于开放化的群体中。
2.教师观念的更新是实现转变的基础。我们要摒弃“文人相轻”等陈旧思想,每一名教师要谦虚地、主动地向他人学习,同时又要毫不保留地、真诚地把自己好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传授给他人。有的教师爱面子思想严重,有不懂的问题也不愿求教于人;有的教师不愿过多地表现自己,怕有自我炫耀之嫌。这些思想的存在对教师自身的成长都是极为不利的。工作过程中,教师间相互学习,有利于知识结构的互相补充、教学方法的相互交流、人文素养的相互影响,这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在教师工作态势的这种转变中,我们不仅要局限于校内,同时要放宽我们的视野,把这种转变延伸至校外。从学校来讲,要为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学习深造,请校外专家来校讲学,营建浓郁的、开放的学术交流氛围。作为教师自身来讲,要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要通过各种渠道主动地与他人进行教学教研教改的交流,要自觉地学习校外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只有在这种群体开放化的工作态势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才会尽快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才会更有生机、更有活力。
作者单位:山西大同市同煤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