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如何阻止“代学刷课”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lyhuan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媒体报道,当前我国的慕课(MOOC,即大规模在线公开课程)数量和应用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慕课更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需要注意的是,网课一派繁荣的背后,十几元甚至几元即可购买“代学网课、代考试”一条龙服务,已在部分高校成为公开的秘密。
   有人認为,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完善技术手段解决,如对学生进行人脸识别等。但问题是,上课可进行人脸识别,提交作业如何进行人脸识别?一些人认为,学生是爱学习、希望学习真知的,因此对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在线教育寄予厚望,认为学生可利用在线教育资源努力学习。然而,这种说法并非绝对成立,因为确实有学生并不努力学习,而只是想凑满学分,混一张文凭即可。
   要让学生认真对待学业,首先,需要学校认真对待人才培养,学校要改革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引导教师重视人才培养,开展教学研究,创新课堂教学,提高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眼下,我国教育部门和学校重视慕课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可如果连线下课程都缺乏吸引力,又怎么能提高慕课的吸引力呢?其次,要更新课程内容。社会在快速发展,可一些大学的教材、课程还在教过时的内容。有的大学生认为学习这些内容没有意义,也就在情理之中。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应该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而不仅仅是学会知识。学校也要根据社会变化,改革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再次,要转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有的学生对大学生活的期待仅是获得一纸文凭,而非提高自身的能力。因此,选了在线课程不认真学,也就并不奇怪。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社会应该从学历社会转向能力社会,学生规划自己的学业发展,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历,更在于提高能力。唯有如此,方能杜绝混学分、混学历的替学、替考问题,推进建设能力社会。
   ——《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27日 02版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其他文献
“U”型学习是郭元祥教授根据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理论提炼概括出来的关于学习过程的一种形象化表达.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需要经过还原与下沉、体验与探究、反思与上浮的过程,
《红楼梦》是曹雪芹“悲金悼玉”的一曲哀歌!这部书中包蕴的春愁春恨,则通过穿插其中的众多“伤春”诗词,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这既是对传统“伤春”意绪的赓续,又是对其细化
赶到浙江缙云县城入住,睡梦中听到雨打窗户,不免有些担心,因为一大早将赴云和梯田观光。好在出发时雨渐止,同伴劝说道,这天气或者什么都看不到,或者能看到别样的景色。我多么希望是后者。早就听说云和梯田有“千年历史、千米落差、千层梯田”之称,被誉为“中国最美梯田”。乘车沿着弯弯绕绕的盘山公路而上,薄雾蒙蒙,白茫茫一片,心情有点失落。随着高度不断攀升,远方的山头影影绰绰,顿时又有了观景兴致。
摘 要 文本中的“悖论”是深入探究文本意蕴的突破口。三个案例中的三个“悖论”分别来自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李森祥的小说《台阶》、海子的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希望能为学生多提供一些解读文本的视角。   关键词 悖论;封建家长;奴性心理;幸福   悖论是表面上同一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着的两个对立的结论。文本中的“悖论”,通俗的讲就是一段文字中或两段文字之间前后矛盾的地方。这些地方是值得怀疑的学习
立足中学生认知规律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是文化类校本课程读本编写的源动力.编写文化类校本课程读本的目的不仅是希望更多的学生
得失与终点、起点、过程关系的背后,是主体不同胸襟与品位的体现,我们最需要的是保持一种从容、淡然的心态.我们的生活,除了得失,还有家国的责任与自我的担当.文题在外在形式
摘 要 本文从审美科学的角度揭示了语文学科的审美是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以及人作为“种”的存在的特殊方式,阐释了语文学科的审美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的审美表达,提出了语文学科的鉴赏与创造,是情思统一的创作审美思想,是文质兼美的语体审美主张,是刚柔变通的表达审美追求的具有显中华民族审美特质的审美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语文学科的审美;审美鉴赏;审美能力  一、 审美:生命在情感维度上对客观世界的投射
在高考语文试题中,实用文本阅读版块集中体现了语文学科“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的素养,着重考查学生的内容分析与理解能力.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高考实用文本阅
摘 要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文学家张岱山水小品的代表作,结尾借舟子之口点出的“痴”字,正是一篇之魂。在作者看来,“痴”是如痴如醉、浑然忘我的境界。作者除了以空灵之笔点染出了一幅如梦似幻的山水画卷,还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出了一个“痴人”形象。作者的“痴”主要体现在情痴、行痴和景痴。他痴迷于超凡脱俗的雅致,痴迷于“独行”,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而作者“痴”的背后掩藏着一颗“痴心”,即故国之恋、亡国之痛
摘 要 我国港澳台地区以及日、美等国中学语文课本中对鲁迅形象的塑造与中国大陆有所不同,他们共同认定鲁迅作为文学家或作家的身份,有的甚至认为鲁迅是政论家和翻译家,却有意淡化或忽略鲁迅作为思想家和革命家的角色。境外中学生对鲁迅的接受状况可谓喜忧参半,当下境外学生对鲁迅的接受面临挑战,国家应加大力度推进境外青少年鲁迅教育。   关键词 境外;鲁迅作品;鲁迅形象;学生接受   鲁迅是现代以来百年中国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