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法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课堂内外·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van_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观察法是从国外作为“舶来品”引进的一种以微观的角度研究课堂的一种方法。课堂观察的技能被视为教师必备的一种重要的专业素养以及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影响因素。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用以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了解教与学行为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课堂观察;教师素养;教学行为
  *本文系2017年度吉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规划课题“课堂观察法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JLSJY2017G149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深入课堂是课堂观察的有效途径
  1.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课堂研究正是要通过对多种要素的研究,来揭示课堂的诸多事实和规律。而深入课堂,在此场域中认同课堂这个内部世界且最大限度地以多样的立场来看待事实,理解其对师生的不同意义,成为与教师、学生同呼吸共命运的一员。教师的实践研究并不是要加入“新的东西”,而是要“不断砥砺真正必要的东西,下决心剔除不必要的东西”。
  2.课堂是一种较为自然的情境。课堂教学几乎每天都在进行,它必须按照学校的制度运作,任何对课堂的研究都不能干预日常预定的日程及进度。与其他的课堂研究方法相比,课堂观察方法对正常课堂教学秩序的影响比较小。因此深入课堂进行观察这种研究形式与课堂情境是比较适合的。
  二、关注课堂事件是课堂观察的必然
  1.课堂事件对课堂观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把“学生的学习事实”作为观察的中心,在关系中认识事情,确认事实是在什么样的关系中产生的。
  2.课堂事件对教师和学生包含着不同的意义,具有不同的体验。课堂中的事件,无论对师还是对生而言,都包含着不同的意义,具有不同的体验。为能深入而准确地认识这些事件,是有必要认同这个内部世界,并最大限度地以多样的立场来看待事实,理解其意义的。教师从观察到的课堂事件中去学习,从自己实践的事实中去学习,这样才能推进创造性的教學实践。
  三、有效倾听是课堂观察的重中之重
  1.学习者要善于倾听。古希腊一位青年去拜苏格拉底为师学习演讲术。他滔滔不绝地夸耀自己的口才。苏格拉底说:“你必须交双倍的学费。”年轻人问:“为什么?”苏格拉底告诉他:“因为在我教你如何说话之前,必须先教你如何听别人讲话。”缺少对倾听的研究是无法在复杂的关系网络中去认识课堂事件,和无法作为执教者去组织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设计的。
  2.倾听课堂上不同的声音是教学实践的基点。当听到学生的的发言时,就应该想到发言内容是由教材中的哪部分内容引发的,或者是其他学生的什么发言引发的,更或者是这位学生自身之前的哪些发言引发的。倾听课堂上不同的声音是教学实践的基点。
  总之,通过课堂观察,观察者能够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全面了解,然后将结果反馈给教师,如果教师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关注对自己课堂行为的反思,必将有助于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教师成为“专家型教师”,最终对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龚瑞.运用课堂观察法促进新入职教师成长的研究[J].亚太教育,2016(11).
  [2]杨兴旺,吴志海.运用课堂观察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J].宁夏教育科研,2013(2).
其他文献
为提高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脱硝系统的运行水平,通过分析现有SCR脱硝控制系统的技术特点发现,测试仪表的滞后性是影响脱硝喷氨控制准确性和实时性的直接因素。为此,提出了脱硝系统精准喷氨的优化控制技术,将喷氨总量控制、分区喷氨控制和NOx浓度场精准测量等技术有机结合,构建以总量控制、分区喷氨调整、NOx浓度场精准测量前馈为主要手段的精准喷氨
期刊
·名师自述·  我先后在南通师范学校、南京市金陵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南京市中华中学从事语文教学20年,已为南京市学科教学带头人、江苏省特级教师。在全国性期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首批立项课题“普通高中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研究”,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普教立项课题“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实践研究”,参与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新时期南
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UPRmt)是一种线粒体蛋白毒性应激反应,调节着从线粒体到细胞核的通讯,在线粒体内大量积累未折叠或者错误折叠蛋白质时UPRmt被激活。UPRmt的激活可导致一系列伴侣蛋白和蛋白酶的表达增高,从而维持线粒体蛋白的稳态及功能。线粒体在维持心肌细胞稳态中起着重要作用。心肌线粒体的损伤导致遭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细胞代谢紊乱,是心肌细胞死亡的关键机制。本文主要对UPRmt的调节通路及U
脓毒症为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其发病机制复杂,病死率高。深入开展基础研究是突破脓毒症临床诊疗"瓶颈"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当前基础研究面临异质性高、转化难的困境。因此,本文将着手分析脓毒症基础研究领域当前取得的进展及面临的挑战,并展望未来,细胞功能、能量代谢、微生物群、表观遗传学及脓毒症恢复期等方面或可作为重点研究方向。
《本草图经》和藏医80幅曼唐中均有对动物类药物的记载,并绘制了相应的药图。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两者在所收动物药范围、表现方法和真实度3个方面各有异同,分具特色。由此展现出不同民族在图像表达方面的差异,体现出不同文化异彩纷呈的面貌。
【摘 要】本文以叶圣陶教师自觉论为理论基础,以苏州市11所高中1200多名在职教师的问卷调查数据为依据,研究影响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因素。调查发现教师内在因素与学校环境是影响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主要因素,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等外在因素对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影响有限。在推进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学校应当以塑师魂、强师德为手段,引导教师角色再认知,树立教师专业自我意识;完善教师专业自我发展机制,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复杂的异质性疾病,其漏诊率、误诊率极高,且反复发作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并发症。近年来,基于质谱技术的代谢组学快速发展,它能敏感地捕捉哮喘患者体内的代谢波动和病理改变,通过对体内各种代谢路径的底物和产物的小分子代谢物进行分析,寻找疾病的生物标志物,为哮喘的早期诊断和严重程度评估提供一种较好的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归纳代谢组学技术在哮喘发病
脓毒症病理机制复杂,涉及病原体侵入、炎性因子释放、凝血机制紊乱和微循环功能障碍导致组织代谢紊乱及器官功能衰竭。近年来,免疫代谢理念的提出引发了人们对脓毒症营养治疗和免疫干预研究的持续关注。营养代谢分子包括氨基酸、脂肪酸和糖类代谢物,其不仅是营养成分,还是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调节因子;游离脂肪酸受体和AMP依赖的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AMPK/mTOR)信号通路是脂肪酸及糖代谢分子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