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山水 遣情抒怀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ad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文人的山水游记和贬官文化有着微妙的关系。余秋雨先生曾经在《文化苦旅·洞庭一角》中说:“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可称之为‘贬官文化’。随之而来,许多文化遗迹也就是贬官行迹。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这一来,文章有了,诗词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①从学而优则仕到仕途不顺遭遇贬谪再到寄情山水,于是中国文学有了一批写在贬谪路上的山水名篇,它们景物不同,但情思相似。笔者以苏教版高中教材中两篇选文《始得西山宴游记》(高一必修)和《梦游天姥吟留别》(选修教材之《唐诗宋词选读》)为例试做分析。
  一、山水并无情
  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我们知道《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西山,坐落在永州古城,高不过百米。而在柳宗元的笔下,西山“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就是说,西山的高大渺远与天地间的浩瀚大气一样,永无边际,其广阔无边可与天地自然结友交游,永无尽期。同样,一般认为,李白梦游的天姥山是坐落在浙江省新昌县境内的一座普通山脉,海拔仅818米,周边高于它的山比比皆是,以至于曾经路过天姥山的人都没意识到这就是李白梦中的圣山。天姥山既谈不上“势拔五岳”,也想象不出李白曾称赞“华顶高百越”的天台山会“对此欲倒东南倾”。可是李白却在诗中夸说它“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天姥山被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巍巍然非同凡比。可见,无论是西山还是天姥山,其本身并不雄伟壮观。但是,作者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并且凭借深厚的语言功力和特定的表现手法,给我们带来美的艺术感受。
  二、山水总寄情
  清代张潮说:“文章是案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②历代文人墨客多喜爱徜徉于山水,领悟世事变化,寄托万千情思。一方面景色固然是美的,另一方面作者以情观景,使文章成为作者心境的外化。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做员外司马后,心情抑郁不平,闲散无事,故时常徜徉于山水之间,写下寄情山水的“永州八记”。因此,柳宗元的这些游记绝非平常简单的游山玩水之作,而是寄寓着作者复杂的情思和身世之感。其中的一山一石,字里行间都体现了作者的个体生命意志。在《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开篇,作者就交代了被贬永州“自余为僇人”后“恒惴栗”的心情,于是效仿前人,以醉代游。由此可见,作者的出游既非兴致所至,也非闲极而为,而是为排遣心中的郁闷和忧伤。所以虽“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但也只是“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并没明确的游览目的。正因如此,作者每到一处,便“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并不在意山水之景如何,且“觉而起,起而归”,真可谓随意而至,匆匆而归,无愉悦之情,无留恋之意。这种以醉代游的行径,正是作者忧惧苦闷心理的真实外露。西山使得柳宗元一下子来了兴致,于是“引觞满酌”。③这样独特的氛围,生动的景象使作者暂时忘却了自我,仿佛融进了这广博的天地间,一切烦恼都抛于九霄云外。此外,作者在文中两次写到了醉:“醉则更相枕以卧”,“颓然就醉”。但两处相比较可知后者是作者满足的醉,惬意的醉,是身心完全解脱之后的醉,或曰陶醉。因此有人说,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所记的不仅仅是“游”,还在于记“心”,他笔下的山水不仅仅是原生态的固有存在,而是寄寓了作者被压抑的痛苦情怀。山水景物对于他只是因同病相怜产生共鸣而给予他的短暂的精神慰藉。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虽然是一首梦游诗,看似虚幻逍遥,实则仍着眼于现实,寄托了作者的情感。当时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对他来说是政治理想的破灭,也是仕途之路的极大挫败。在短暂停留之后,李白带着一颗不甘安定的灵魂再次作别朋友,寄意山水。全诗从意境美好而丰富的梦境到醒来后现实的冰冷,步步深入。“古来万事东流水”,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几多感慨。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想做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本来诗意到此似乎已尽,可是作者最后却愤愤然添加了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终究是李白,既不忘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又表达了对封建权贵的极大蔑视。
  三、寄情山水有艺术
  古代贬官文化中的山水游记,多为遣怀之作,着眼于自身情怀的倾诉,并无意于要流传千古。但因为其厚重的思想性与巧妙的艺术性高度结合,最终而成千古流传的不朽名篇。不妨看看柳宗元和李白在《始得西山宴游记》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艺术性。
  其一,结构精妙。柳宗元从被贬谪居写起,到发现西山、登上西山、山上所见、登山感受,浑然一体,前后呼应。同时将心情的变化贯穿其中,从“恒惴栗”到登山后“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写醉态时,从“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到“引觞满酌,颓然就醉”;写归家时从“觉而起,起而归”到“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于是,“始游,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而最终“知是山之特立”。《梦游天姥吟留别》更是层次鲜明:以梦为线索,全文可分为梦游之由——梦游之景——梦游之吟三部分。第一部分从“海客谈瀛洲”到“对此欲倒东南倾”。写的是梦游之由,此部分作者突出描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其中对仙山和天姥山的“烟波微茫”、“云霞明灭”的描写,为梦境的出现作了环境的烘托。从“我欲因之梦吴越”到“仙之人兮列如麻”为第二部分,写的是梦游之景。这一部分层次丰富,由渡湖登山、观奇历险到探洞求仙,描写了一个个场景,千奇百怪,使人目不暇接。而梦中的热烈场景也正是反衬了梦醒后的失望。从“忽魂悸以魄动”到结尾,写的是梦后之吟。作者梦醒后抒发感慨,不仅感慨人生如梦,而且感慨不必事权贵,而是要乘兴遂意,寻访名山,与题目“梦游天姥”相呼应。
  其二,手法巧妙。《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所要着力描绘的是西山“不与培塿为类”的高峻特立的气象,要突出的是西山的“怪特”。然其开始却不急奔主题,而是先写“永州诸山”即“是州之山”的高山、森林、四溪、幽泉怪石,目的是“借宾耀主”,用“是州之山”的平凡反衬西山的异态特立。写西山,作者又不直接着笔于山,而选用山间其它景物来渲染,映衬。为写西山,却写了登西山远眺之所见——雄奇开阔。用“不与培塿为类”衬托西山的高大。作者采用的是不从实处落笔的间接表现方法,使笔墨不多的西山,在景物簇拥之下,“怪特”鲜明凸现。文中的衬托、对照手法,巧妙而自然,游“是州之山”是“施施行、漫漫游,幽泉怪石,梦意同趣,起而归”;游西山却是“攀援登,箕踞遨,尺寸千里,四望如一,心凝形释,不欲归”,这样水到渠成,自然归结出“未始游”与“游于是始”。开始的一大段文字均可看作是漂亮飘逸的外套,是红花是绿叶,被用来作为游西山时物我合一的情态的陪衬。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先说“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这一笔也是陪衬,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的色彩,为抒写下文做好铺垫。高大雄奇的天姥山正是作者所羡慕的人格形象,“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诗人先拿天姥山跟天相比,只见那山横在半天云上,仿佛跟天连结在一起。再拿天姥山跟其他的山相比,它既超过以高峻出名的五岳,又盖过在它附近的赤城。在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天姥山有多高,而是用了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天姥山那高耸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那高峻挺拔、在云霞里时隐时现的天姥山仿佛就矗立在我们眼前,唤起了我们美妙的想象,跟着诗人一起飞向奇妙的仙境。
  其三,句式美妙。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柳宗元运用了整齐而多变的句式,忽长忽短,忽整忽散,错落有致。整齐的句子如“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攀援而登,箕踞而遨”,“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这些整句,节奏鲜明,音调铿锵。这些整句与文中的散句结合在一起,读来气韵流畅,自然轻松。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除了想象力更丰富,气势更豪放,表达更夸张外,所用句式与前文一样,整散结合,长短交错。比如开篇就是长短错落的句式:“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读来轻快闲适。而后节律整齐:“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读来雄浑奔放,气势酣畅。全文均为这种变化有致的句式。下文如整句“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读来轻快明朗;“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读来急迫强烈。散句如末尾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使我不得开心颜”,读来顿挫有力,有余音绕梁的音韵之美。
  中小学课本中,文言山水游记数量不少,其中大多是“贬官文化”背景下写就的。教师如能引导学生从“贬官文化”的特点入手,知人论世,领会写作者特殊的写作背景、特有的身世之感,品味厚重的思想感情,并品赏高超的艺术手法,就能充分吸收其中的精髓,既提升自己的精神素养,又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从而整体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注释】
  ① 余秋雨.《文化苦旅》,东方出版中心1992年版.
  ② 清·张潮.《幽梦影》,第四卷.
  ③ 汤本生.《怎一个“游”字了得——〈始得西山宴游记〉导读》,《语文天地》,2005年第18期.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其他文献
2012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有关安徽卷作文的评议仍在继续。先是被网友冠以“最坑爹”、“最离谱”、“最雷人”的头衔,现在又被网友以笑话的形式来调侃,可见人们对安徽卷作文颇有争议。争议归争议,事情已成定局,我认为与其怨夭尤人,不如退而思之。作为一篇材料作文,我们不妨思考一下如何在考试中写好材料作文。  一、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
班级管理是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基础,它关系到学校的稳定与繁荣,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如何做好班级的各项常规管理工作,班主任是首当其冲的实践者。班主任必须深入班级中去,用心去观察、去体会班级中每个同学学习和生活细节,关注每个同学的思想动向,从学生身上找到班级常规管理的突破口,来具体开展工作。  班主任要做好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首先,你必须与所带的班级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感情,要对班级的每一位学生负有责任感
读房龙的《〈宽容〉序言》,让笔者最感惊异的是,文中的“无知山谷”与鲁迅《〈呐喊〉自序》中描写的“铁屋子”是何其相似。作为一个荷裔美国学者,讲的似乎都是我们民族的过去。因此,将两篇文章对比阅读,我们会发现不同民族的思想发展也有着相同的历史轨迹。  一、《宽容》与《呐喊》的写作背景与主题  荷裔美籍历史学家房龙,1925年出版了他的历史著作《宽容》,在这部书里,他以西方历史上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为依据,
【内容提要】新课程教育理念,倡导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直接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教就是为了不教。让学生通过情感、智慧以及创造力的培养,获得进入“生活世界”的路径,这是教学的重要出发点。本文着重阐述教学过程中怎样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及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交流合作能力的培养。真正使学生学有所乐、学以致用、学有所获。  【关键词】自主学习 主动参与 合作交流 评价发展 实践探究  新课
新课改下,要求教师有新理念,新教法,其目的就是为了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在这一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政治试卷的讲评,在评讲时,要体现有较高的质量,并且学生要有好的收获,应坚持“八”原则。  一、坚持评价性原则  即对本次考试的基本情况,要作全面深入分析、评价和小结。例如,对考试的目的,知识在教材分布,题型所占的比重,难度系数,分数价值;学生个体、班级、年级成绩概况都作恰当分析
鲁迅曾经称赞前苏联作家陀思妥夫斯基说:“他把小说中的男男女女,放在万难忍受的境遇里,来试炼它们,不但剥去了表面的洁白,而且拷问出藏在那罪恶之下的真正的洁白来。”(《陀思妥夫斯基的事》)鲁迅先生的创作非常注重刻画人物的灵魂,在《孔乙己》中,作者用短短两千多字塑造出了一个性格复杂而又饱满的“多余人”形象,如一面镜子般照出了“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  站在人性的角度,重读《孔乙己》,透过孔乙己那“又
【内容摘要】传播知识离不开语言这一媒介,高超的提问技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引领学生积极探索未知的领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切入点 曲问 梯度 评价  教无定法,在课堂上提高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  提问便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实现师生有效对话的一种途径。它既是一门充满智慧的科学,更是一门充满技巧的艺术,受到老师们的青睐。  语文课堂的提问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各学科教师正在积极打造高效课堂,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彻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全面发展。作为中学历史教学,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的呢?我认为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规范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扎实的教学内容为载体,以多元的学习方式为中介,以积极的课堂气氛为依托,以科学的教学组织为保障。  第一,教师要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
“命题”是俗话,套用当下流行的术语,叫做“学业评价”。所谓“命题的有效性”,一是指过程有效,即具备正确、快速、高质量地命题的技巧,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二是指结果有效,即命制的题目都是好题有效题,能真正对学生的学业达成客观、科学的评价,并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起到指导、改进作用。需要说明的是,本文题为“如何提高命题的有效性”,论述的对象仅指向于“文学类文本阅读”,且只谈及小说和散文。  一、现状扫描:语文教
时至今日,新课程改革已经启动多年,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有了很大改变。但是仔细审视一下我们的历史教学,依然在徘徊,为了应付考试,课堂上老师“以讲为主”的教学方式依然盛行,课堂依然死气沉沉。教师片面地强调知识的传授,有的知识点讲两遍、三遍还不放心,就怕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一堂课,刨去教师讲的时间,剩下的时间也以学生背书,默写这些侧重知识巩固为主的教学活动。这样的历史教学也逐渐偏离了课改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