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农村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师十分重视阅读教学,实际上,课外阅读对于扩展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外阅读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不但能够让同学们学习到课堂之外的文学知识, 并且还能够起到开阔学生视野的作用,让学生的精神变得不再贫瘠,使学生拥有更高的审美。教师开展语文相关课堂教学时,务必将课外阅读作为重要的课程实践内容,找出自己喜欢的内容,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开阔眼界。本文从教学实践入手,探讨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初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文化素养。
关键词:乡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提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近年来,许多教师开始关注课外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积极作用。而在农村,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课外阅读不足已经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大障碍,课外阅读是学生课内阅读的延伸课程,教师应当重视初中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创新阅读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关的课外阅读主题活动,使同学们能够阅读到更多有益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课外书籍,让同学们能够从书中得到视野的升华与提升。当前,乡村初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忽视课外阅读的现象,因此语文阅读量少是他们提升的一个瓶颈。所以,教师应该在这一现状下思考改善学生阅读意愿低下的有效途径。
一、结合阅读内容,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兴趣是影响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对于课外阅读来说,在脱离了教师强制任务的基础上,兴趣便起到了主导作用。很多的同学依然没有将课外活动重视,只是当成一种走马观花的形式。根据这种情况,为提高阅读质量,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发现阅读书籍的兴趣点,以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为例,其中4个主人公各不相同的性格特征,也能吸引到同学们的注意力;《朝花夕拾》中小鲁迅的天真活泼。其次,语文教师应该采取联读的方法,即在教材的基础上,找出与课内阅读文本内容相关的文章。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尝到了阅读的乐趣,并和课外读物建立了紧密的关系。例如《红星照耀中国》就与当册的《消息二则》和《回忆我的母亲》有联系,教师可以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加入对于课外阅读中的讲解,不仅让同学们更了解课外读本,并且也深化了课堂的核心内容。经过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慢慢地要求学生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文章,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建立对语文阅读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提升自身的阅读主观能动性。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发挥习惯的作用
乡村的教育资源与城市相比十分落后,家长与老师都无暇顾及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很多学生在课余时间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在老师要求的时候,经常看一些书,老师不问就不做课外阅读。所以,教师应当为同学们制定规范阅读的规则,使同学们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把阅读作为生活的需要,变成一种常规的习惯,提高阅读的频率。
例如,很多学生在阅读长文时不可避免地会感到吃力,往往一开始就放弃阅读,阻碍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吸收知识,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把课内掌握的略读、精读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之后阅读效率也会有所提升。
其次教师还可以将一本书分解为多项任务,使得学生自身能够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学习计划,促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决定每周阅读多少页。学生可以设定较小的目标,比如一周看十页,并鼓励自己继续前进。设定目标之后,學生每周按目标阅读。当学生设定了适当的目标之后会逐渐意识到,读书并非一件难事,而是一件容易的事,收获课外阅读的成就感,自觉完成阅读任务,教师还可以在每个星期选择固定的一节课作为阅读课,使同学们在课堂上能够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丰富语文课堂的知识,学生能把读书当作一种习惯,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是非常有益的。
三、丰富阅读资源,组织课外阅读活动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只要能共享资源,就能优化课外阅读的资源。例如,语文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到学校图书馆借一些课外书籍,建立班级的图书角。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购买的书籍分享到图书角,互相交换,设置班级图书角管理小组,负责班级图书借阅、损坏补偿等事务,从而保证课外读物的来源和管理,使课外阅读书籍得到有效的管理。
教师应该依据阅读内容,组织阅读分享和交流活动。教师应当增加语文教学中的分享和交流环节,比如让小组对阅读内容进行交流、讨论;组织一些辩论赛或者开放性讨论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阅读分享,抒发自己的观感。教师可以设计课前的三分钟微演讲,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行分享,拓展班级学生的知识面,在交流观点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阅读主题探究活动,比如组织“奇妙昆虫阅读分享会”“伟人故事阅读分享会”等活动,还能够以征集手抄报、写阅读心得等方法让同学们更能深入的领会书籍内容,使阅读不再是一件单调乏味的活动。
四、注重课后阅读训练,发展学生的阅读素养
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避免学生盲目阅读,要尽量让学生做到“读书有收获”。在制定课外阅读计划之初,教师首先应当让同学们罗列出本学期或本学年需要阅读的书籍。这应当不限制于课本中要求必读的书目,学生自主选择的课外的阅读书目也应该包括在计划中。读一本书,把一本书的思想结合起来,准备好读书笔记,摘取阅读名言、重要段落,并与同学们进行回忆和交流。在阅读时写笔记的习惯,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技能,还能够让同学们对所读书目进行再一次的回顾和总结,教师要让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独立思考,这对培养学生的个性很有帮助。阅读是一项将知识、情感、素质等多种内容结合起来的活动,教师需要运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训练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之后安排一些写作任务,让学生能够在写作中回顾阅读的知识内容,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五、总结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农村地区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比较低的现实情况,创新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能够逐渐地感受到语文阅读的魅力,让兴趣引导学生热爱课外阅读,体悟阅读与书籍对自己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其次,针对农村地区阅读资源不充足的现实情况,教师要开拓阅读资源,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阅读环境,使得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阅读类型。
参考文献
[1] 范家余.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初探[J].亚太教育,2016,(23).
[2] 高让安.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初探[J].语文天地,2017,(26).
关键词:乡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提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近年来,许多教师开始关注课外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积极作用。而在农村,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课外阅读不足已经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大障碍,课外阅读是学生课内阅读的延伸课程,教师应当重视初中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创新阅读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关的课外阅读主题活动,使同学们能够阅读到更多有益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课外书籍,让同学们能够从书中得到视野的升华与提升。当前,乡村初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忽视课外阅读的现象,因此语文阅读量少是他们提升的一个瓶颈。所以,教师应该在这一现状下思考改善学生阅读意愿低下的有效途径。
一、结合阅读内容,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兴趣是影响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对于课外阅读来说,在脱离了教师强制任务的基础上,兴趣便起到了主导作用。很多的同学依然没有将课外活动重视,只是当成一种走马观花的形式。根据这种情况,为提高阅读质量,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发现阅读书籍的兴趣点,以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为例,其中4个主人公各不相同的性格特征,也能吸引到同学们的注意力;《朝花夕拾》中小鲁迅的天真活泼。其次,语文教师应该采取联读的方法,即在教材的基础上,找出与课内阅读文本内容相关的文章。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尝到了阅读的乐趣,并和课外读物建立了紧密的关系。例如《红星照耀中国》就与当册的《消息二则》和《回忆我的母亲》有联系,教师可以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加入对于课外阅读中的讲解,不仅让同学们更了解课外读本,并且也深化了课堂的核心内容。经过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慢慢地要求学生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文章,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建立对语文阅读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提升自身的阅读主观能动性。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发挥习惯的作用
乡村的教育资源与城市相比十分落后,家长与老师都无暇顾及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很多学生在课余时间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在老师要求的时候,经常看一些书,老师不问就不做课外阅读。所以,教师应当为同学们制定规范阅读的规则,使同学们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把阅读作为生活的需要,变成一种常规的习惯,提高阅读的频率。
例如,很多学生在阅读长文时不可避免地会感到吃力,往往一开始就放弃阅读,阻碍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吸收知识,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把课内掌握的略读、精读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之后阅读效率也会有所提升。
其次教师还可以将一本书分解为多项任务,使得学生自身能够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学习计划,促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决定每周阅读多少页。学生可以设定较小的目标,比如一周看十页,并鼓励自己继续前进。设定目标之后,學生每周按目标阅读。当学生设定了适当的目标之后会逐渐意识到,读书并非一件难事,而是一件容易的事,收获课外阅读的成就感,自觉完成阅读任务,教师还可以在每个星期选择固定的一节课作为阅读课,使同学们在课堂上能够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丰富语文课堂的知识,学生能把读书当作一种习惯,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是非常有益的。
三、丰富阅读资源,组织课外阅读活动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只要能共享资源,就能优化课外阅读的资源。例如,语文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到学校图书馆借一些课外书籍,建立班级的图书角。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购买的书籍分享到图书角,互相交换,设置班级图书角管理小组,负责班级图书借阅、损坏补偿等事务,从而保证课外读物的来源和管理,使课外阅读书籍得到有效的管理。
教师应该依据阅读内容,组织阅读分享和交流活动。教师应当增加语文教学中的分享和交流环节,比如让小组对阅读内容进行交流、讨论;组织一些辩论赛或者开放性讨论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阅读分享,抒发自己的观感。教师可以设计课前的三分钟微演讲,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行分享,拓展班级学生的知识面,在交流观点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阅读主题探究活动,比如组织“奇妙昆虫阅读分享会”“伟人故事阅读分享会”等活动,还能够以征集手抄报、写阅读心得等方法让同学们更能深入的领会书籍内容,使阅读不再是一件单调乏味的活动。
四、注重课后阅读训练,发展学生的阅读素养
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避免学生盲目阅读,要尽量让学生做到“读书有收获”。在制定课外阅读计划之初,教师首先应当让同学们罗列出本学期或本学年需要阅读的书籍。这应当不限制于课本中要求必读的书目,学生自主选择的课外的阅读书目也应该包括在计划中。读一本书,把一本书的思想结合起来,准备好读书笔记,摘取阅读名言、重要段落,并与同学们进行回忆和交流。在阅读时写笔记的习惯,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技能,还能够让同学们对所读书目进行再一次的回顾和总结,教师要让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独立思考,这对培养学生的个性很有帮助。阅读是一项将知识、情感、素质等多种内容结合起来的活动,教师需要运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训练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之后安排一些写作任务,让学生能够在写作中回顾阅读的知识内容,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五、总结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农村地区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比较低的现实情况,创新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能够逐渐地感受到语文阅读的魅力,让兴趣引导学生热爱课外阅读,体悟阅读与书籍对自己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其次,针对农村地区阅读资源不充足的现实情况,教师要开拓阅读资源,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阅读环境,使得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阅读类型。
参考文献
[1] 范家余.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初探[J].亚太教育,2016,(23).
[2] 高让安.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初探[J].语文天地,20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