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90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期刊论文] 作者:范立珂,,
来源:长沙大学学报 年份:2009
副词"就"的三种句式可以用来表示说话人对时间、数量、年龄、范围、程度、逻辑、语气等的主观态度。(X1)+就+X2+(了2)的句式:副词"就"取"较快衔接"义,"就"不重读,在表示数量...
[期刊论文] 作者:范立珂,,
来源: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8
在分析有关字、词典及文章中有关副词“就”的义项划分的不足之处的基础上,文章用所提出的核心义“较快衔接”、“限制”同《现代汉语八百词》、《现代汉语词典》等中的义项和......
[学位论文] 作者:范立珂,,
来源: 年份:2007
现代汉语中“就”有动词、介词、连词、副词。针对副词“就”的义项划分问题历来有争议的现象,本文试图寻找副词“就”的核心义,进而考察核心义对其句法、语用的制约,最后提...
[学位论文] 作者:范立珂,,
来源: 年份:2013
位移是事物所处的空间位置发生的相对改变。位移事件是位移动体从源点开始到终点结束的一次位移运动。位移事件的研究帮助我们分析不同语言者在描述事件时是如何组织其经验材...
[期刊论文] 作者:范立珂,,
来源: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9
在分析前人关于“就”的义项的“合”的问题的基础上,文章通过研究总结出“就”的三个句式:1.(X1)+就+X2+(了2),“就”取“较快衔接”义,“就”不重读。2.“(X1)+就+X2”,“就”一般是“......
[期刊论文] 作者:范立珂,,
来源: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年份:2016
从位移事件表达角度,能将“进、出”独立做谓语、“V+进/出”及“进/出+V”结构三者纳入同一范畴进行统一解释。位移事件表达的过程,正是“运动、路径”互动合作的过程。“进...
[期刊论文] 作者:范立珂,,
来源: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认知语言学认为,意象图式对揭示语言运作本质有重要意义。词汇的延伸多来源于意象图式及变体,意象图式为由抽象到具体的隐喻映射提供了依据和途径。文章以意象图式为支点,从...
[期刊论文] 作者:范立珂,,
来源:语言教学与研究 年份:2014
本文从位移事件表达角度,先总结普通话“来/去”的路径义;再分析其编码的“运动、路径、主观方向”概念,进而揭示“来/去”的句法分布与其概念的对应关系:句法位置越边缘化,...
[期刊论文] 作者:范立珂,,
来源: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年份:2009
同属于汉字文化圈的日本留学生对汉字的依赖性强,往往以汉字词素揣测词义,在促进学习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初中级水平的学生的构词能力并探求偏...
[期刊论文] 作者:范立珂,,
来源:外语研究 年份:2012
"V走"和"V去"(本文分为"V去1/去2")都表"离开"、"位移",但其路径图式、扫描方式及表价值观的语用动因各自有别。"动程"最短的是"处理"义的"V去1",语义特征是[+离开][+位移][-动程][―目标];"动程"最......
[期刊论文] 作者:范立珂,,
来源:汉语学习 年份:2012
"V来"和"V到"的共性是[+位移],"V来"凸显[+立足点][+方向][+目标][+客体位移][+过程],认知方式是[+简括扫描][+散点透视];"V到"凸显[-立足点][-方向][+终结][-客体位移][+结...
[期刊论文] 作者:范立珂,,
来源: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采用分类、替换等分布分析的方法,从语义、语用两个平面,分析连词"以至""以致"和"甚至"的共性和个性差异,并在此基础上从认知的角度分析差异存在的原因。...
[期刊论文] 作者:范立珂,,
来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时空转换及位移事件表达是贯穿“上/下”语义变化的内在机制,比较“上/下+x”和“x+上/下”的句法语义可统一解释“上/下”的语义系统。名词“上/下”表征空间:“上/下+N”表征物像内部,......
[期刊论文] 作者:范立珂,,
来源: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文章从意义出发探讨位移事件各概念进入句子结构的组合方式规律,进而探究位移事件的表达方式特征。结合"运动、路径"的多种编码方式,提出并论证:位移事件表达的最简必要要素是"运......
[期刊论文] 作者:范立珂,,
来源: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章从修辞的角度找出“怒”范畴词列,分析“怒”范畴词列的身体隐喻机制,日常经验形成“怒”的意象图式,进而投射具体域结构,通过隐喻形成抽象概念。“怒”的意象图式和身体隐喻......
[期刊论文] 作者:范立珂,
来源: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按照信息控制修辞理论,教师语言是一种信息控制修辞活动,以特殊语境下语言的理性信息、潜在信息、风格信息和美学信息的传递,达到理想控制、高效控制。第二语言教师可从其独特的......
[期刊论文] 作者:范立珂,
来源: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随着隐喻认知理论的深入发展,其工作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引人注目.隐喻构筑了人们日常的概念系统,对隐喻的隐喻性程度的消失过程进行考察和充分的描述,有利于揭示隐喻作为认知现...
[期刊论文] 作者:范立珂,陈忠,
来源:社科纵横 年份:2009
现代汉语副词"就"的意义本文归纳为"较快衔接"义和"限制"义。从这两个意义出发考察"就"在表时间、数量、条件时在句中与"了"的隐现情况。本文认为,"就"的"达成"义即"完成"义,而"了"的基本语法意......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