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相关论文
孙中山本人极为珍视《实业计划》,认定"为和平而利用吾笔作此计划,其效力当比吾利用兵器以推翻满清为更大也".是书并非用一种语......
《建设》曾被时人誉为五四时期与《新青年》和《星期评论》比肩而立的三大“有力量”期刊之一。《建设》虽然存续时间不长,但是社......
“五四”时期,《星期评论》《建设》两大理论刊物以强大的编辑和撰稿阵容,借助对经典著作的译介和吸纳,从四个方面较为完整地阐释......
1920年在《建设》杂志上展开的关于井田制的辩论,是五四运动之后第一次有关中国社会史问题的论战。这场论战对此后中国古代史的探讨......
文化作为一个产业,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首次以中央《建设》的名义明确提出,这对新世纪开局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010年我......
林再福 福建厦门人,1965年1月生,1988年毕业于集美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水彩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画展,1990年《建设》入选90中国水彩画大......
初见。初见《建设》是图书馆书架上那本并不华美却"气质如兰"的期刊。把它打开,摒心静气,"图书馆法制建设""图书馆制度""知识自由"等词汇跃......
2008年3月5日,时值冰城初春,我的研究生导师蒋永福教授带我来到黑龙江省图书馆《图书馆建设》编辑部,原以为是拜访,没想到成为了我......
1978月5月,《图书馆建设》的前身《黑龙江图书馆》被省文化局正式批准定名刊行,成为我国图书馆界创办较早的专业期刊之一。那时我......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设》最鲜明的特点,是贯穿《建议》全篇的一条主线,是使......
《建设》杂志作为20世纪初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阵地之一,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其撰稿群体借由本土传统文化通过对比、运用研究......
从五四时期蓬勃兴起的学生和工人运动中,孙中山看到了革命可以依靠的新生力量,意识到旧三民主义学说难以承担指导群众的重任。在他的......
1920年左右,唯物史观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并开始中国化。当时,一批国民党人所掌握的报刊也加入到宣传唯物史观的阵营中,并最终成为......
五四运动之后,国民党创办《星期评论》和《建设》,宣传新思想、新文学,参与新文化运动。不过,国民党对新文化运动有自己独特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