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纬相关论文
我们根据北京怀柔地磁脉动观测站在1982年6月至1983年5月的观测记录,分析了这时期发生的急始型磁暴中伴随SSC发生的瞬态地磁脉动。......
用3个经度链上电离层垂测站资料分析磁暴时夜间h'F的同时突增现象提出了电动耦合在夜间出现东向电场从而使F层抬升的物理机制同时也......
资源冷杉,中国特有的松科冷杉属植物。目前仅见于广西银竹老山和湖南舜皇山,总数不足200株。资源冷杉的珍贵,当然不仅仅在于这样一......
1.根据全球气温的分布规律判断如果气温由南向北递减,为北半球;如果气温由北向南递减,为南半球。2.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判断在俯视......
利用武汉电离层观象台1985-1990年间的高频多普勒台阵观测资料,采用射线追踪方法,对观测到的电离层重力波扰动(TID)进行了定源研究,从统......
本文通过两个事例分析表明,磁果期间磁层对流和沉降粒子的增强不仅对祖光区电离层扰动形态有控制作用,而且也会引起继后的中低纬及赤......
用取自100°E和300°E的两条地磁经度链附近11个台站的1min均值地磁资料,分析了1994年11月26日磁暴期间的磁扰特征,由H和z分量演变得知。一区和二区场向电流的......
利用一个改进的二维低纬电离层理论模式研究夜间中性风对低纬电离层多量的作用.模式计算结果表明:夜间中性风对低纬F层的影响与纬度......
用四个经度链附近电离层垂测资料,分析1986年2月6-10日磁暴期间的电离层扰动现象。磁层-电离层间电动耦合的东向电场是造成多站f0F2同......
利用位于中国中部地区的高频Doppler台阵观测数据,对太阳活动峰年(1989年)期间的大尺度电离层行扰(LSTID,周期为40~250 min)进行了......
地磁场作为电离层电动力学过程的背景磁场,对全球电离层发电机过程以及电离层电场、电流的分布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研究电离层电场......
空间天气的源头来自太阳,为太阳的剧烈活动所驱动。空间灾害天气对人类技术系统的影响很大,其中影响、危害最大的是电力系统,并且......
本文是对我国北方盛夏期间暴雨分析预报实践的初步总结。基本观点是:立足于具有广阔海洋的低纬度,强调中低纬环流系统的相互作用,......
本文利用TOPEX/POSEIDON高度计资料,计算了中国近海渤海、两巴海峡①、黄海、东海中部和南海北部等五个典型区域海平面高度异常特......
西藏——“世界屋脊”,以其独特的生态地理貌见著于世,是我国一个特有的中低纬高寒地区。该区地处北纬26°52′—36°32′,东经78......
在1989年3月特大太阳事件期间,我们在武昌电离层观象台进行了连续的VLF,LF无线电传播测量,接收挪威的奥米加台的13.6kHz的VLF讯号......
乌鲁木齐天文站3.2厘米太阳射电望远镜从1988年12月的联测开始已取得大量资料,其中以1989年3月的数量最多。这次联测的AR5395活动......
我们台站从1957年起开始使用自动垂直探测仪对电离层进行探测研究,至今已有32年的历史,接近于3个太阳黑子周期,通过长期的工作,我......
本文综述了有关资料,通过电离层的重要参数foF2和TEC以及某些扩展F与散见E层现象,描述了中国上空电离层的主要特征。我国位于中低......
本文简要介绍了第22太阳活动周峰年期间中国地磁与高空物理子午链的情况。这个台链的目的是为下列研究提供地面资料:(1)太阳风——......
本文介绍了1989年3月一个罕见的强太阳活动区多次暴发引起的强烈电离层“暴群”,结合源耀斑等级、位置、总结了其日面位置自东向西旋转时......
本文利用西太平洋地区的15个电离层台站的测高仪数据和国际GPS服务中心IGS36个站提供的TEC数据,以及由美国喷气推进动力学实验室提......
本文利用东亚地区12个低纬电离层台站的测高仪观测数据,对1978年8月27日发生的一次曲型磁暴期间电离层峰值高度和密度的变化进行了分析。采用......
本文采用与郭晓岚(1956)类似的平均经圈流函数椭圆型微分方程,在吴国雄、陈彪(1989)工作基础上,利用同时段的波数域大气环流时间平......
本文利用1991年北太平洋的海温资料,寻找造成1991年初夏江淮地区洪涝的可能因素。为此计算了1991年1—6月北太平洋海温距平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