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共(布)相关论文
共产国际成立后,欧洲革命形势高涨,但否定共产党的思潮和资产阶级的迷惑性宣传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在这一背景下围绕着共产党作用问题......
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俄共(布)就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一是划清马克思主义与错误思潮的界限,如把党的名称改为俄国共产党......
列宁在晚年的政治实践中,出色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观点、方法去协调和规范党内各种关系,促成俄共(布)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列......
列宁十分重视党史研究,因为党史中蕴含着重要的价值。列宁将党史生动地喻为学校,在这所史料丰富的学校里,对俄国社会民主党成员进......
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结束时,俄共(布)党内面临恶化的危险,这表现为:国内小资产阶级人数居多,由于其自身的两面性使其成为动摇无产阶......
[内容提要]苏维埃政权成立初期,对社会主义的具体认识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非常现实地摆在了列宁和俄共(布)面前。当时,党内就......
我们对于党的创建,有了更多的认识。维经斯基全名格列高里·纳乌莫维奇·维经斯基,苏联共产党员。1920年4月,为与中国的革命者建立......
俄共(布)之所以能够执掌政权并维系执政合法性,取决于俄共(布)自身的组织性、先进性和革命性,取决于俄共(布)能够及时抓住革命时机适时夺......
作为笔者“重新研究苏联前期政治与经济”这一课题中的一部分,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对苏俄在一九一八年三月同德国签订的布列斯特......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持续了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3年的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使苏俄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1920年,苏俄工业产值......
以列宁为首的俄共(布)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关于人才问题的思想观点.人才问题对苏维埃国家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国......
俄共(布)农村政策方面的缺点引起农民的不满,俄共(布)为协调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的关系,争取广大农民对苏维埃政权的支持,制定了一系列正确......
前苏联新解密的有关档案资料表明,俄共(布)中央为了构筑远东防线,在建立和强化“俄共(布)与国民党联盟”过程中,始终推行“抬国压共”政策......
俄共(布)党内关于工会问题争论的历史背景是随着1920 年底国内国内战争的结束,俄国战略重心从1921 年初开始转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其......
列宁最早对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理论,科学地回答了无产阶级政党执政后如何解决党政关系、党......
列宁从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开始到1924年1月逝世的短短六年多的时间里,为增强俄共(布)的执政意识,对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中一些重大而现......
在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针对国内出现的诸多新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要求党正确地予以认识,树立下述科学的政治价值观:实施新经济......
列宁从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开始到1924年1月逝世的6年多时间里,对工人阶级执政党建设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做了初步尝试.总结列......
本文从动态的视角阐述了苏俄建国初期俄共(布)执政方式的五大转变,即从多党联合执政向一党专政、从人民群众管理国家向党代表人民......
俄共(布)的执政方式在1918年夏至1921年春由多党联合执政转向了“一党专政”,其实质是极端集中制下的“政党指挥型”直接执政。名义上......
一、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的发展历程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的历史最早追溯到上世纪二十年代,1920年12月8日,俄共(......
列宁和俄共(布)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以前提出,必须提倡先进的文化,即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文化和社会主义的文化,用这种文化教育无产阶......
维经斯基作为共产国际代表于1920至1927年间先后五次来华,对中国革命是有贡献的。其中1925年第四次来华,为了落实莫斯科关于结束罢工......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俄国经济濒临崩溃,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迅速下降,工人、农民和士兵提出了“和平、土地、面包”的要求。布尔什维克......
斯大林的文章《报刊是集体的组织者》在我国一度传播很广。这是他写的一篇驳论性文章,全文中译文约2200字,1923年5月6日发表于《真......
俄共(布)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通过改变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关系,通过发展科学技术,进行了发展生产力的最初尝试;他们坚持......
从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24年初的短短六年多的时间里,列宁为巩固俄共(布)的执政地位,对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中遇到的一些重大的理......
1919~1920年,朝鲜共产主义组织在苏俄纷纷建立,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伊尔库茨克派和上海一赤塔派,俄共(布)中央西伯利亚局和远东局分......
列宁非常重视法制在国家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主张,在他这些主张中,蕴涵着非常丰富的依法执政思想。他强调,党执......
列宁的党内民主思想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卡尔.考茨基、罗莎.卢森堡以及俄国民粹主义革命派民主建党的基本......
<正>一九二二年四月十日——五月十九日,在意大利热那亚召开了一次国际经济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苏俄、英、法、意、比、日等二十九个国......
从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24年初短短6年多的时间里,列宁为巩固俄共(布)的执政地位,对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中遇到的一些重大的理论和......
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列宁和俄共(布)在苏俄要不要同德国签订和约的问题上反对“左派共产主义者”的革命空谈,指出其思想方法上的原因一......
李大钊是中共同俄共(布)、共产国际交往较早较多的领导人之一。其重要成果有:最早建立两国马克思主义者之间的联系;成立北京共产党......
【正】今年一月,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为研究如何进一步搞好党风而召开的座谈会指出,全党同志要自觉地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
共产国际和俄共(布)对中共创建初期的妇女干部队伍建设有着深刻影响。一方面,中共党内妇女工作专门机构的建立健全,党内优秀妇女干部......
“中共中央组织局”是效仿俄共(布)、联共(布)中央领导体制的一个产物。它在中共党内几度设置,并不等同于中央组织部,其职能范围、人员构......
在马克思主义党内民主理论发展进程中,列宁的党内民主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列宁党内民主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民......
《贫苦农民报》是俄共(布)中央主办的供农民阅读的一张通俗日报,其前身为十月革命时期由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的军事机构出版的《士兵真......
<正>10年前发生的苏联剧变是与苏共失去政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有93年历史、执政长达74年、有近1800万党员的大党,为什么会在......
<正>为什么那么强大的苏联会在一夜之间消失,为什么执政了74年的苏共会迅速崩溃?从1991年8月苏共被停止活动到12月苏联解体,为什么......
<正>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无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都是很落后的。俄国的农奴制开始形成于十五世纪,存在了四百多年,社会生活充满了......
<正>列宁去世时,在七名政治局委员中斯大林位居中间,排在其前面的是: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排在其后面的是:布哈林、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