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米涅夫相关论文
睡在布尔加科夫身边的斯大林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在3年后的苏共20大上,赫鲁晓夫作了长达4个半小时的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
<正> 这个题目只是初看起来可能使人觉得是比较容易的,因为它的意义只限于当今的时代。实际上,这个题目要求弄清楚,列宁的遗产中......
列夫·托洛茨基(1879-1940),苏联时期著名政治家,列宁最亲密的战友,红军的缔造者,第三国际领导人,联共(布)党内反对派,所谓“托派分子”首领......
上世纪八十年代布哈林热以来,新经济政策被誉为“惟一正确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因捍卫这个经济政策......
两个犹太人之间的决斗 上世纪70年代,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开启了中美两国的破冰之旅,在参观上海工业展览会时,有西方记者问他......
[关键词]教材,插图,科学性,列宁演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7)13-0070-03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
中国政改办原工作人员吴伟撰文:1988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出现重大失误,即物价闯关。5月18日,姚依林向陈云通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对价格......
尼古拉耶夫的一次出于个人动机的刺杀行为,至少成为3任克里姆林宫最高领导人的牌 12月1日,在前苏联领导人——政治局成员、......
“现在终于等到了所有人都认识到这是场民族悲剧的时刻,我们应永远铭记这一历史教训并使之不再重演,这是所有人的责任。”——(俄)普......
真理必定战胜强权。 正义终将扫除邪恶。 今年是布哈林诞辰一百周年,又是他被含冤处决的五十周年。 布哈林的冤案是世界进......
1922年5月列宁中风,由于担心致残失语,无法继续工作,要求提供毒药,以备不时之需。列宁不止一次地向斯大林、克鲁普斯卡娅、乌里扬诺娃......
苏联解体以来,中国学术界对苏联新闻界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得出很多富有启示性的结论。苏联新闻界出现的各种问题,其根源是......
1928年7月,已开始与斯大林产生路线之争的布哈林找联共(布)中央前反对派首领之一的加米涅夫进行了密谈,目的是让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
<正> 众所周知,在签订布列斯特和约这个问题上,俄共(布)党内存在着深刻的意见分歧,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是以列宁为代表的正确意见同......
约瑟夫·彼得罗维奇·戈尔登贝格(Иосиф Петрович Голъденберг,1873—1922)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苏......
共产党人、社会主义者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为此目标而建党。不过在共同目标下,对达到目标的方法、道路以至执政期间......
<正> 1933年,列甫·托洛茨基由于决定不再忠于第三国际并成立第四国际,与布尔什维克党在政治上正式决裂了。这种决裂对他来说是不......
<正>托洛茨基这个对手被打下去后,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和斯大林"三驾马车"之间的矛盾开始显露。他们之间早有矛盾,只是面对托洛茨......
<正> 一个引起世人瞩目的重要刊物——《苏共中央通报》于1989年1月问世了。这是苏共中央主办的一个大型信息月刊。在苏联共产党的......
在上世纪30年代苏联的大清洗中,十月革命时的开国元勋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纷纷落马,他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从各......
<正>当人被视为有罪的时候,大都会千方百计为自己辩护,希望得到从轻处罚。但也有例外,非但不为自己辩护,反而给自己罪上加罪。例如......
<正>《同舟共进》2015年第2期刊载了两篇涉及苏联历史的文章,一篇谈斯大林的妻子之死,一篇谈托洛茨基之死,内容都不错,但涉及苏联......
<正>列宁的国家设想十月革命前,列宁设想的国家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其特点是各级官员选举产生,接受选民的监督,可以随时罢免,官员......
从苏联末期直至今天,列宁遗体的去留始终是一个敏感而又棘手的问题,不过谈论的大多是是否继续保存列宁遗体、如何保存列宁遗体问题......
<正> 一尼·依·布哈林(1888.10.9—1938.3.15)俄国社会民主党的老党员、十月革命的主要政治领导人和苏维埃国家的主要缔造者之一......
列宁人才思想刍议姜兆儒,于志亭“官厅是一堆粪土,指令也是一堆粪土,物色人才,检查工作──这就是一切”。列宁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是在......
<正> 策略是党的政治行为,是党的政治活动的性质,方向和方法。它是实现战略的手段和途径,是战略的一部分。在确定了正确的战略目标......
【正】 1924年列宁逝世前后,苏联共产党和苏联人民处在一个严重困难的时刻。列宁病重不能视事,国家在经济方面也存在着不少困难,接......
列宁1917年4月提出,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民主革命已经完成,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政治局面决定了俄国革命必然要走向"第二阶段",使......
1917年3—4月间斯大林主持《真理报》编务,持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战争(指一次世界大战)的立场,抵制列宁提出的反对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