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中新世相关论文
晚中新世时期大陆冰盖只存在于南极洲,而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没有永久性冰盖。因此,晚中新世为评估北半球缺乏较大冰盖状况下亚洲内陆......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韩家营村附近发现了一处夹在两层玄武岩之间的三趾马动物群化石地点。通过K-Ar同位素测年,确定了上、下两......
描述了一件来自甘肃庆阳晚中新世地层的犀牛的骰骨标本,尺寸巨大,超过泥河湾高加索板齿犀(Elasmotherium caucasicum)的平均值。庆阳......
晚中新世C4植被扩张的过程和驱动机制是全球古气候变化研究的焦点问题。然而,这一生态格局的转变在亚洲中纬度地区的扩张范围尚存在......
陕西省府谷县老高川乡的王大夫梁剖面堪称陕北“三趾马红土”的代表性剖面,在同一地点采集到3个不同层位的三趾马动物群化石数千件......
新生代以来,全球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的地质事件,对全球地质构造格局以及气候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青藏高原的隆升导致亚洲的地......
我国黄土高原的风尘沉积序列蕴含着丰富的古气候环境信息,是良好的记录环境演化的载体。对于黄土高原沉积序列前人已经取得了丰富......
自新近纪中晚期以来,受到印度板块北北东向的俯冲作用,渤海湾盆地整体沉降形成大型坳陷盆地,以河流相、滨浅湖相盆地充填作为其主......
陇中盆地及周边地区是青藏高原向北东方向扩展的最前缘部位,其地貌演化过程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高原的隆升与扩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是生命的主要类型之一,在生物界扮演生产者的角色,对环境具高的敏感性和依赖性,特定的气候与环境只生存特定的植物。因此植物......
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部,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雨热同期的气候条件使得云南省享有“植物王国”的美誉。云南省在新生代由于青藏......
报道并描述了一件来自甘肃临夏盆地的中间乌米兽(Urmiatherium intermedium)头骨化石新材料,该材料产自柳树组上部,属于晚中新世晚......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记述的Acerorhinus fuguensis sp. nov.是Acerorhinus 属中一个相当进步的种.府谷保存完整的标本使我们对Acerorhinus 的特征有了......
Newly discovered fossil taxa and preliminary revision of the old collection from the Bahe and Lantian formations allow a......
1997~2001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合作,于灞河组地层中发现哺乳动物化石计45种.其中牛科化石种类与......
记述了印度熊一新种 ,Indarctoszdanskyi。正型标本是保存在一起的相当完好的头骨、下颌和寰椎 ,采自山西保德赵家沟的三趾马红土......
对ODP184航次采获的南海南部1143站晚中新世沉积132个样品硅藻的研究表明,晚中新世上部至中部极少或没有硅藻,而底部硅藻丰富.基于......
对元谋盆地小河地区竹棚豹子洞箐剖面河湖相沉积物进行的磁化率及磁化率各向异性、κ-T曲线、非磁滞剩磁、(饱和)等温剩磁、低温磁......
通过分析华北晚中新世保德期三个经典地点的羚羊牙齿釉质之稳定碳同位素,结合相同地点的单纯食叶者(鹿科)与食草者(三趾马)的数据,......
近日,在甘肃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甘肃省档案馆从和政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征集到晚中新世、中中新世时代的和政羊头骨、三趾马趾骨等......
对黄土高原的灵台和泾川黄土-红粘土序列进行了磁性地层学和沉积学研究.古地磁研究表明,泾川剖面的底界年龄为8.0 Ma,这比灵台剖面......
XF区位于莺歌海盆地中北部底辟带上,近期在其中深层(上中新统黄流组)勘探中相继发现了XF13-1、XF13-2大型岩性+构造复合型气田.为弄清......
南海在17Ma已经停止扩张,其中南沙海域在晚中新世进入盆岭构造期,在10.4Ma和5.5Ma发生两期次火山喷发,形成南沙盆岭构造带,火山切割原有......
伊朗扎格罗斯造山带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造山带之一,前人对其构造演化历史的研究尚存争议。前陆盆地蕴藏着丰富的造山带热史信息,为研......
新材料有丰富的头骨和下颌骨标本,因而对维氏大唇犀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观察结果显示维氏大唇犀在大唇犀属中的地位相当特别,它具......
南海是东亚古季风产物的主要沉积盆地,保存着比陆地更加完整和连续的沉积记录.详细分析了ODP1143号钻井晚中新世的放射虫化石群,主......
位于藏东-滇西高原构造急剧转折地段的独龙江地区,其花岗岩体内系统垂向取样的9个花岗闪长岩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数据在4~6.8Ma......
本文对1981年以前和1983年在云南禄丰古猿产地发现的,为本文后一作者于1984年和1985年订为Ursavus depereti的化石材料进行了再研......
记述了云南禄丰古猿产地的一些獾类化石,主要据其牙齿和下颌特征订为食肉目、鼬科、獾亚科中一个新的属种——禄丰云南獾(Yunnanothe......
三趾马属(Hipparion)广泛分布于北美和旧大陆,它们在欧亚大陆的晚中新世和上新世期间特别繁盛,是地层对比和环境重建的重要生物标志......
大型走滑断裂带对调节印度板块和亚洲板块碰撞后产生的陆内构造变形和地貌生长起着非常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沿青藏高原北缘主要大......
本文在综合对比晚新生代以来中国黄土高原黄土-红粘土沉积、西北太平洋粉尘沉积、南海有孔虫、阿拉伯海有孔虫记录的基础上,探讨了......
大唇犀(Chilotherium属)是中国晚中新世三趾马动物群中占统治地位的类型,在亚洲的其他地区和南欧也有广泛的分布.然而,有关大唇犀......
沙鼠是一类由早中新世米古仓鼠类(myocricetodontines)演化而来的啮齿动物,现生的种类主要分布于非洲、阿拉伯半岛和亚洲干旱的沙......
记述了云南禄丰晚中新世石灰坝古猿地点发现的松鼠科化石.禄丰石灰坝动物群的松鼠动物共有7属7种:地松鼠Sciurotamias wangi sp.no......
在甘肃临夏盆地发现豪猪化石一新种,甘肃豪猪(Hystrix gansuensis).其主要特征是:个体大;鼻骨较宽大,后缘圆凸,达M3的后上方;门齿......
详细描述了陕西蓝田晚中新世灞河组发现的两种鼠科化石:中华原裔鼠Progonomyssinensis sp.nov.和Muridae gen.et sp.indet..新种的......
黑犀(Diceros属)的惟一现生代表D.bicornis生活在非洲。该属在新近纪时期曾广泛分布于希腊、土耳其和伊朗等地区,但从未在东亚地区发现......
甘肃临夏盆地的晚中新世红粘土堆积中含有大量的三趾马动物群化石,其中犀科化石,特别是大唇犀最为丰富.通过对临夏盆地晚中新世具......
尽管中国发现的中新羚(偶蹄目,牛科,蓝牛族)化石较少,但由于其重要的生物年代学意义而备受重视,被作为与欧洲Vallesian期动物群对......
描述了牛科小羚羊(Dorcadoryx Teilhard et Trassaert,1938)一新种:D.orientalis sp.nov..材料发现于陕西蓝田Loc.6,晚中新世灞河......
描述了陕西蓝田晚中新世早期灞河组的4属4种跳鼠:蓝田原跳鼠(新种)(Protalacta-ga lantianensis sp.nov.)、副跳鼠(未定种)(Parala......
陕西省蓝田地区灞河组与蓝田组产出了大量的古哺乳动物化石.其中,晚中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序列为认识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变化提供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