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盆地相关论文
通过研究区近年地球物理数据,结合钻井和地质等资料以及前人研究成果,讨论了临夏盆地重磁场特征及地质意义,对研究区基底埋深进行了定......
青藏高原东北缘处于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的区域,发育了一系列山脉和新生代盆地,记录丰富的高原北部构造变形信息;在气候上处于......
位于甘肃省境内、跨临夏及临洮两地区、属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约102°40’E~104°10’E,35°20’N~36°N)的临夏盆地内沉积了厚约500m......
西秦岭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缘,其岩石圈结构与变化记录着高原向东北发展演化的深部过程信息。西秦岭造山带也是中国资源开发......
临夏盆地广泛分布有新生代红色碎屑岩,主要为新近系临夏组(N2l)地层,根据岩性组合可分为四个岩性段(N2l~1~N2l~4),其岩相及厚度变化较大......
甘肃临夏盆地新近纪红黏土粒度研究表明,临夏盆地十里墩剖面55.80~5.00m(何王家组)及层段158.75~58.95m(柳树组)中的大部分层位粒......
由地化元素所揭示的近30MaB.P.以来气候演变的序列及特征,即在第三纪大部分时间中,虽有冷干与暖湿的交替变化,但气候状况相对稳定;进入上新世后......
1研究目的(Objective)自1983年3月7日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发生导致237人死亡的洒勒山滑坡灾害以来,巴谢河流域吸引了国内外大量学者在......
用ESR测年方法,对毛沟剖面不同地层中裂隙石膏进行了年代测试,测试结果表明ESR测年数据与沉积地层年龄明显不符,测年结果可能与干旱环......
摘要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将临夏盆地早更新统东山组(2.50~1.76Ma)的孢粉划分为3个孢粉带(含6个亚带),即3个植被、气候阶段:第一阶段(2.50~1.91Ma,带......
本文通过对临夏盆地长达30m.y.的连续沉积(临夏群)共计779个样品的粒度特征分析,划分出七大完整的沉积旋回。粒度曲线明显地表示出青藏高原的强......
大唇犀(Chilotherium属)是中国晚中新世三趾马动物群中占统治地位的类型,在亚洲的其他地区和南欧也有广泛的分布.然而,有关大唇犀......
甘肃临夏盆地的晚中新世红粘土堆积中含有大量的三趾马动物群化石,其中犀科化石,特别是大唇犀最为丰富.通过对临夏盆地晚中新世具......
哺乳动物群的演替过程在重建古环境和古气候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群落线(cenogram)是将陆生哺乳动物群中非肉食性种类按体重分布顺序排......
在晚新生代大型食肉目动物中,鬣狗科动物地史分布广、种类和数量多,在中国出现于中中新世至更新世晚期的地层中。形态功能学家将鬣......
临夏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属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寒旱区的交界区,在区域地理上属于季风边缘区半湿润气候向半干......
描述了2种巨犀化石:霍尔果斯准噶尔巨犀(Dzungariotherium orgosense)和牙沟副巨犀(新种)(Paraceratherium yagouense sp.nov.).新......
临夏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记录了青藏高原隆生过程中的大量构造事件和气候事件。碎屑颗粒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方法揭示出......
期刊
CaCO3含量可以明确指示黄土-古土壤层序的发生及其气候变化,因而被称之为有效的气候代用指标之一。临夏盆地黑林顶剖面出露一套连......
亚洲内陆干旱化是全球新生代大陆环境变化中最引人瞩目的重大事件,与新生代全球变冷和青藏高原隆升密切相关。文章通过对甘肃临夏盆......
临夏盆地是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一个新生代断陷盆地,盆地中的新生代沉积蕴含了丰富的环境演变等信息,并具鲜明的特征,其演化及宏观......
湖相地层孢粉分析的结果表明,临夏盆地在1.95MaB.P.前后发生过一次重要的气候转型事件。在此之前,南海热带季风信号在地层记录中存在较......
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分析方法,对临夏地区塔湾黄土沉积物的粘土矿物学特征及其古气候指示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晚更新......
将费希尔(Fisher)最优分割法引入到临夏盆地早更新统东山组地层孢粉带的划分中,结合地层特征,共划分出了3个孢粉带。这3个孢粉带分别为......
最近,在中国临夏盆地大浪沟地点的早中新世地层中,出土了一件长着一对长牙的大家伙。大家不禁为这个发现欢欣鼓舞,因为即使没有经验的......
应用分子化石恢复古气候、古人类活动的探索已成为分子地层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分子化石具有化合物稳定、保存时限长、分布广等特点......
青藏高原隆升、亚州季风形成和亚洲内陆干旱化是晚新生代以来我国主要的地质环境事件,也是晚新生代全球古环境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
甘肃和政古动物化石地质遗迹是一个以丰富的渐新世至更新世的古动物化石为特色的地质奇观。和政古动物化石地质遗迹主要发育4个古......
碎屑颗粒热年代学是以同位素封闭温度理论(Dondson,1973)为依据,以沉积地层中年龄未发生重置的碎屑颗粒为研究对象,从而研究其沉积......
<正>甘肃省的临夏盆地现在已经被证明是世界上新生代晚期哺乳动物化石最丰富的地区,并且在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和政县建立起古动物化......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临夏盆地沉积了厚层的新生代地层,含有丰富的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准确确定其地层年代对研究我国西北地区哺......
由于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使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其形成不仅导致了亚洲大陆内部强烈的晚新生代构造变形,还对其边缘地区的地貌格......
临夏盆地东山古湖(2.35~1.65MaB.P.)沉积厚达84m,是六盘山以西早更新世湖相沉积的典型代表。以2.5m的间隔对其进行系统采样,以CaCO3含量变化为指标建立高分辨率的气......
临夏盆地的新生代地层相当发育,保存了从渐新世至全新世的连续沉积序列.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沉积物中含有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为划分......
以孢粉分析为主,结合w(CaCO3),c(Cl-)和粒度指标,建立了临夏盆地早更新世的环境演化序列.临夏盆地早更新世环境演化大致经历了干(2......
临夏盆地的晚新生代沉积中富含哺乳动物化石 ,以晚渐新世巨犀动物群、中中新世铲齿象动物群、晚中新世三趾马动物群和早更新世真马......
青藏高原东北临夏盆地发育较完整的晚新生代地层,特别13~4.34Ma段以稳定低能细粒湖相沉积为主、发育的不同尺度和各种形式沉积韵律......
临夏盆地十里墩剖面新近纪红粘土粒度组成特征、磁化率值分析表明:8.2Ma以来,临夏盆地经历了干旱化的逐级发展和东亚冬季风的逐渐......
临夏盆地塔湾剖面黄土-古土壤沉积物的黏土矿物学及常量元素特征分析表明,末次间冰期以来临夏地区气候变化经历了从相对温暖湿润(I阶......
为揭示临夏盆地晚渐新世沉积物的矿物组成对环境气候的指示意义,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分析方法,对临夏盆地晚渐新世的沉积物......
临夏盆地位于中国西北部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衔接带上的一个晚新生代断陷盆地。该盆地是高原边缘首当其冲的构造波及区,青藏高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