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诗相关论文
古人好梅,好其风骨,好其恬淡;好其一点“暗香”“疏影”、孤芳自赏的高士品味;好其一副傲雪凌霜、“无意争春”的卓然风标。尤其......
摘 要:刘克庄作为辛派词人,首先被关注到的是其词作中的爱国情怀,但他的词在豪放词风的背后亦有疏朗婉转的一面。《风入松》四首即是......
外婆有只箱子,近一米高,散发着樟木香味,外面包着暗红色的皮革,我们叫它红箱子。箱子就放在外婆床头的柜上。外婆每次要从里面取东西,就......
林逋,宋初著名隐士,以梅花诗闻名于世,后人无论对其人品,还是诗作皆赞赏有佳,然其无心留名后世,诗歌成则弃之,故大部分诗歌遗失,保留且流传......
清钱塘俞曲园著《春在堂随笔》记载,其当年廷试获第一名之经历,皆因其幼小不习阁体,保和殿复试获第一时人皆置疑。后湘乡公一曾国藩一......
苏东坡在儒家观念及实用主义的影响下,很少涉猎草书创作,但是在实践上具有较高的成就。本文从观念、实践以及哲学等多个维度拟就苏......
明末清初的天然函昰禅师为我们留下了大型的组诗——梅花诗,这些梅花诗是严格按照格律来写的,他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艺术资源,同时......
赵显个人小档案:姓名:赵显出生:咸淳七年(1271)属相:羊卒年:至治三年(1323)享年:53庙号:恭帝父亲:度宗母亲:全皇后配偶:无继承人:赵昰最得意:佛......
黑龙江虽然由于地处边陲,文化较中原落后,但是自唐宋以来,也产生过一些诗人、诗作与诗社。在黑龙江的文化发展史上曾产生过深远的......
《红楼梦》菊花诗与杨慎《梅花唱和一百首》,一为咏菊,一为咏梅,由此可见诗歌创作的形式是一脉相承,或可说是灵犀暗通的。......
本刊讯2016年5月13日上午,“梅之行”刘铁平梅花诗书法篆刻展在无锡博物院开幕,《刘铁平书学丛书》一套六册:《梅之行》《隶书学》《......
本文从两个方面谈王冕的梅花情结,首先,通过生平际遇分析其矛盾的思想心态。其次,通过王冕的梅花图和梅花诗了解其与梅花关系及通......
'雪晴花发须相记,我亦扁舟乘兴来';'春愁寂寞天应老,夜色朦胧月亦香';'不共人言唯独笑,忽疑君到正相思';......
年终奖在我国很早就有。东汉时期,一到腊月,皇帝就开始给文武百官发年终奖。《汉官仪》中记载"腊赐"一项为:大将军、三公各钱20万(相当......
<正> 在中国文学史上,陆游是一位创作力非常旺盛的作家。《剑南诗稿》(下称《诗稿》)中作者自称:“六十年间万首诗”(《诗稿》卷四......
梅花既是“岁寒三友”之一,也是“花中四君子”之一,正是这样的梅花,得到了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吟咏之作层出不穷。身处元末动荡社......
<正>教学资源,就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利用的条件,通常包括教材、影视、图片、课件等,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
<正>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植物像樱花一样从古到今一直深受一个国家的宠爱,也没有哪一种植物像樱花一样能够承载那么多的象征和使命。......
<正> 清末湘军将领彭玉麟晚年爱以梅花写诗作画。现今,在安徽当涂采石矶太白楼墙壁间的一方青石上,刻有他的一幅梅花画和四首咏梅......
<正>读者来信:2010年《名作欣赏》第5期载一文,分析林逋的《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
陈与义是宋代诗歌发展史上,上承北宋,下启南宋,诗歌风格独特,是连接两宋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链环。他的梅花诗在宋代别具一格,既因......
明代名作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有一句赞美梅花的名言:“不作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今人也有类似佳句一对:“梅花傲霜......
<正> 春风料峭、江涛翻滚、松柏如簇,游人似海。采石矶青莲祠谪仙楼下东厢旁边,一位侨装老人仰望着清末"中兴名将"彭玉麟画的梅花......
<正>明末清初岭南诗僧领袖、海云诗派的开创者函罡(1608-1685),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俗名曾起莘,字宅师,番禺迼径村人。他......
宋代诗坛掀起咏梅热潮,梅花诗数量超过以往任何历史时期。林逋是宋代梅花诗的奠基人,评论他的梅花诗成为当时文人的热门话题。宋代梅......
<正>石涛传世作品中山水画广为人关注,实则花卉蔬果主题的画作也不在少数,在花卉中石涛尤为偏爱梅花,大至卷轴小至册页扇面均有传......
王冕(约1287-1359),是元代后期杰出的诗人和画家。他的墨梅图堪称精品,图上所题梅花诗与之交相辉映,共同体现了作者作为儒者心怀天......
故宫惮物院藏有乾隆帝、董邦达共同署款的《仿宋人梅花诗盘图》仿古画一卷,卷中董邦达依内府旧藏宋人原本绘图、乾隆皇帝御笔题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