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史学相关论文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吕思勉先是批评傅斯年在书写东北族群历史时"隐讳而不能尽言",后又批评顾颉刚关于"民族""汉族"等概念不宜......
民国时期的近代史研究一直处于较为边缘的地位,当主流学者都集中精力于上古、中古史研究时,一些非主流学者则担负起近代史研究的重......
中国近代史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随西学的风向而动。兰克式实证史学的传入和流行,煽起史料考证之风,塑造了在民国时期占据主流的史料......
梁启超、胡适、郭沫若是中国史学由传统向近现代转型具有坐标意义的学者。他们都以"但开风气不为师"为旨趣,在多个学术领域尽显才华,......
学术界一直较为重视对民国时期一流史家的研究,稍后又注重对扬名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史家在民国时期取得成就的探讨。在这两种研究路......
齐思和是中国现代新史学的重要参与者和塑造者之一,其识见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越梁启超、胡适、傅斯年、何炳松诸人。齐思和准确判别......
摘要:民国时期,历史学有了长足的发展。一方面涌现出了一批旧学深厚且学贯中西的优秀史家;另一方面,这一时期也建立起了一些现代意义......
唯物史观既是一种认识历史的武器,也是改造现实社会的革命理论。它自20世纪初入传中国后,以其自身具有的科学性和顽强生命力,在民......
齐思和是民国史坛上的少壮派学者之一。他不仅国学根基深厚,还受过西方科学方法的训练,是二十世纪上半叶留美学者中的杰出代表。基......
民国史学受清学影响,也受宋学特别是南宋浙东史学的影响,此在"七七事变"之后,表现得最为明显,最为典型的史学家与史书是陈垣先生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