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相关论文
本文基于葛兰西提出的文化领导权的理论视角,考察了《新华日报》于1941年筹划组织的“纪念郭沫若五十寿辰暨创作生活二十五周年”活......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诗人、戏剧家,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创者,他很早就接受了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并使用唯物史观研......
郭沫若抗战时期创作的四部“战国剧”,因演出的艺术性、剧情的“当代性”与时代精神的共通性,获得了观众的普遍关注与认可。但作为马......
郭沫若的《女神》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开一代诗风的新诗集,主要收录了作者从1919年到1921之间的诗篇,这些诗歌在创作形式上有效突破了......
外语初学者须依靠字典检索与外语词汇对应的本文化词汇,然而字典亦是人造产物,它并非语言转换精确性的绝对保证,词义阐释往往体现出不......
在中国现代文学大家中,郭沫若或许是介入现实最直接也最深入的一位,他并非是被时代的浪潮裹挟向前,而是主动走在时代的前端,无论是......
不同民族的文学作品中都有着以海洋为重要意象的文学创作。论文聚焦沃尔特·惠特曼《草叶集》对郭沫若《女神》的影响研究,通过海洋......
郭沫若南下广州,并非在“瞿秋白的推荐”和“陈公博的邀请”下就能轻松做出的选择,而是文学与革命相互角力、苏俄认同和新国家想象多......
随着《赵南公日记》的整理出版,一些被遮蔽的历史真相水落石出,伴随而来的还有一种捧赵贬郭的潮流风向。2021年7月10日出版的《随笔......
郭沫若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的第一任院长和任期最久的院长,也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筹建者与第一任校长,他在科研机构管理、科技......
本文将对校《前茅》各诗作的原报刊本与创造社初刊本作为进入郭沫若前期思想转变的又一途径。指出郭沫若在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实现......
从1920年的“诗剧”到1941年的“史剧”,《棠棣之花》从一部“半成品”到最后定型公演的漫长过程,贯穿了郭沫若“五四”和抗战时期......
《女神》奔突的感情,充溢于现实世界之外,并扩化为五百年更生一次的绝稀凤凰。这种审美感受穿越数千年而与庄子呼应,也与西方的文......
在以往的史学史叙事中,围绕李大钊与郭沫若的学术定位,曾经呈现出一定的张力,这是伴随着李大钊史学贡献的“再发现”而来的。对他们的......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统编本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上册第一单元"青春的价值"第二课课文,本设计基于《女神》爱国诗篇的群阅读,以青......
郭沫若和戴望舒是情绪节奏学说的代表人物,郭沫若认为诗是对情绪自然消涨的直写,戴望舒认为诗是对情绪抑扬顿挫的曲写。闻一多和朱光......
鲁迅先生逝世之后,社会各界纪念鲁迅的活动便随之而来,鲁迅开始脱离其“本体”,“身后鲁迅”形象逐渐被建构。身居日本的郭沫若惊......
“后社会史论战时期”即《读书杂志》1933年停刊至1937年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这一历史阶段。在此期间史学界出现了三种相对于社会史......
郭沫若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人民文艺”话语建构者之一,他在1944—1947年间明确倡导“人民本位”文艺观。以往学者主要从他的政论......
郭沫若在日本的海洋体验对其电影剧本《郑成功》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从《郑成功》中对“海战”“通洋裕国”“收复和开发海岛台......
百年中国新(现代)文学史中的郭沫若书写经历了三个阶段。民国时期,郭沫若进入新文学史的版图,但其重要性并没有凸显,核心作家的地位在文......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釜底抽薪式的清算,一大批激进学者如陈独秀、鲁迅、胡适、吴虞等纷纷加入到对孔子和儒家学......
诗是戏剧的本质,戏剧是诗的艺术.“诗人本质”“抒写情思”的浪漫主义情怀成就了郭沫若历史话剧的诗意性追求.本文从“自我表现”......
本文主要围绕历史剧《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以及流产的李岩史剧展开讨论,这些剧作是郭沫若......
《女神》是郭沫若开一代诗风的代表作,其艺术魅力不仅来源于新意象、新风格的开辟,更来源于它在多维度建构起来的“重生”意象系统......
天空在海水上奉献出自己真理的面容这是曙光和黎明这是新的一日阳光从天而降穿透了海水,太阳!——海子:《弥赛亚·献诗》小引或说......
学海拾贝 大气磅礴、雄奇瑰丽的毛泽东诗词熔思想性、艺术性和哲理性于一炉,是现代诗歌百花园的奇葩,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著名......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各种现代文学社团林立纷呈,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态势。而创造社可谓“异军突起”,短时间内便在文坛声名鹊起。中......
作为一位日本现代知名作家,谷崎润一郎曾在上海结识了一批包括郭沫若在内的中国现代文人.此后,他与郭沫若之间的交往陆续持续了近......
古时候,人的平均寿命很低,但文人却是一个特例,孔子、庄子、孟子、墨子,都活到八九十岁。而在现代,文坛亦不乏长寿文人,他们是如何做到健......
苏稽古镇 苏稽古镇在乐山的市中区,与乐山、峨眉山均有联系。“苏稽”,大约形成于隋朝,始称“桂花场”,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悠久历史......
《百年潮》今年第4期刊登了吕宛如同志的《忆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一文,读后引起我强烈共鸣,不由勾起我访问会议参加者萧向前......
【摘要】中学语文课不再教生字了,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课堂不需要讲文字了呢?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里安排了“汉字形体演变”的内......
毛泽东博览群书,他外出视察总要带上一批他想读或常读的书籍。1959年10月23日外出前,他列出要带走的一大批书目,当时为毛泽东管理图书......
【摘要】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理论为研究散文英译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该理论分析张培基英译郭沫若散文的过程中,如何通过......
1927年8月1日凌晨,云集到南昌的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党掌握和影响的部队两万多人,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 ......
现代中国在开眼看世界的过程中,涌现出大量的异域游记,旅苏游记是其中的一部分。在东西文明的碰撞中,异域游记不只是看风景,往往寄托着......
看过了浩瀚隽永的唐诗宋词,再来看这些烂诗,只想对作者说:以后别写诗了! 净净清清净净清。 澄澄湛湛湛澄澄。 冥冥杳杳杳冥冥......
基金项目:本篇为国家级《“食在嘉州,史在珍馐”——乐山名小吃名源及其地方文化研究》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10649045。 ......
阅读沈从文的书,传奇之外,更是文字上的沉醉。 在1980年代初我买的书里,我最喜欢的一本是湖南文艺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沈从文散文......
来到一座三天都浸在雨中的江城。一个以风味小面被全国熟知的地方。 我所住的客栈正在装修,和整个古城一起被修葺——为迎接更多......
摘要:孩子剧团是抗战时期一支由少年儿童组成的以文艺为斗争武器的宣传队伍,因表现卓越受到郭沫若的关心。郭沫若与上海、武汉、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