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必求于本相关论文
刘光珍教授遵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认为脾肾亏虚,湿热瘀阻为膜性肾病的基本病机,针对膜性肾病的治疗......
"治病必求于本"乃中医学之精髓,系根本大法,其本就是阴阳。求本就是整体观与辨证施治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四......
论述了“见血休治血”的理论发展,将血证进行分类讨论,阐释临床应用原理,进一步探讨“治病必求于本”的思想,打破出血部位及病因界......
《黄帝内经》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意思是说,阴阳是宇宙间的一般规律......
慢性病毒性肝炎是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程长,病情变化多端,易转化成肝硬变、肝癌,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炎虽......
根据《黄帝内经》"治病必求于本","本于阴阳"精神,临床辨证论治因追循到疾病最本质的阴阳层次,然后加以施治,则临床疾病无有不愈者......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3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56例在基本方的基础上辨证......
中医理论的特点是“整体现念”与“辨证论治”,二者又是建立在“阴阳学说”之上。《内经》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
目的:根据中医“异病同治”辨证论治基本原则扩大经方“补中益气汤”的临床运用范围。方法:选取临床崩漏、淋证、癃闭三则验案,运用补......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这是《黄帝内经》中的名言,其道出了事物中的......
1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位于中焦,有消化饮食、摄取水谷精微以营养周身的作用。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之水谷,......
<正> “治病必求于本”既是中医学的诊断要求,又指出它治疗追求所要实现的根本目标。治病,为了帮助实现由疾病向健康的转化。求本,......
患者,男性,32岁,未婚。黑龙江人,因头晕,心悸,乏力5年于1980年6月10日住院。5年前始头晕,心悸,乏力并逐加重,难以坚持工作,在当地......
中医治病必求于本,辨识虚实阴阳,治宜补泻,标本缓急。胃为仓廪之官、水谷之海,位于中焦,有腐化水谷之功能。与脾相联,两者一脏一腑......
治病必求于本"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前人对病"本"之涵义表述不一,但结合临床实际看,"本"当指疾病的本质而言."治病必求于......
<正>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这是古人对一切事物的分析方法,因此在祖国医学中,也根据这一原则作为理论根据,广泛的运用了“标本”......
<正> 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在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作《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中说:'方技者,皆生生之具…......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目前,我国糖尿病(消渴病)人数已经攀居世界首位,数量日益上升,现已增加到1.1亿人。消渴及并证等中医疑难危重证的管控、防治和教育......
<正> 一、血行是否通畅是健康与否的关键张子和"《内经》一书,惟以血气流通为贵"之说,揭出了《内经》的精髓,使我们体会到《内经》......
<正> “治病必求于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中医诊治疾病的根本原则,对临床实践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然对于“本”的理解及......
<正> 辨证立法,以法组方,是临证治疗的具体方法之一。组方的目的,是利用药物之偏,纠正机体脏腑的偏盛偏衰,从而使机体恢复“阴平阳......
<正> 《伤寒论》是祖国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理论的一部专书,标本理论在此著作中运用极为广泛,从病变的部位,寒热趋向,邪正盛......
<正> 建中宫,治阴吹阴吹一症,首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师曰:“胃气下泄,阴吹而正喧,此谷气之实也。”指出本证之......
<正> 治病求本,几乎尽人皆知。但这个“本”是什么?认识颇不一致。“治病必求于本”这句话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
冠心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下降,而病死率仍居第一位。中医药的有效治疗方法很多,收效并不明显。冠心病的发病病因、病理过程复杂,经......
<正> 伤寒论是我国汉末医学大师张仲景的伟大著作,是我国第一部以系统地叙述临床治疗为主的书籍。本书在我国医学的发展上有极其深......
<正> 在《中医学基础》第七章治则的教学实践中,对治病求本如何理解的问题,其说法不一,大致归纳起来有三、一种认为“本”是病因,......
<正> 针剂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部分,是重要的一门学科,因此在书写病历时,必须要突出针灸特色,提高医疗水平。按照中医理论,望,闻,......
<正> 张某某,男,40岁,农民。住院号122662。1990年5月4日初诊。主诉:腹痛,腹泻九年,加重二十天。病人九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
脾胃论治学术思想源流傅景华(中国中医研究院100700)常庆林(衡水地区医院053000)脾胃论治,向为医家所重,千古以来,名著迭出,众说纷呈。究其史,可谓起源于......
<正> 李中梓,字士材,号念莪,明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生于公元1588—1655年。李氏著述较多,《医宗必读》(以下简称《必读》)是其......
<正> 参苓白术散是广泛用于临床的有名方剂。该方以参、术、苓、草四君子为基础,配苡仁扁豆、砂仁健脾益胃,渗温降浊;山药,莲米平......
<正> 祖国医学,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宝贵的遗产是素地运用"辨证方法"所积累起来的。我们在汉代张仲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