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凤翰相关论文
扬州八怪是清朝中期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书画流派,这些书画家的书画风格异于常人,不落俗套,是我国书画史上的瑰宝之一。高凤翰是清代扬州......
论文《高凤翰衰年变法花鸟画对我毕业创作的影响》着重研究高凤翰在衰年变法之后绘画风格上转变的成因与特点以史料和作品相结合的......
提到图文并茂的砚铭,玩砚人自然会想起那位多才多艺,不但精于诗、书、画、印,而且也嗜好蓄砚,曾收藏千余方,又择其佳者作铭辞,手书后多半......
目前流传的高凤翰(1683~1749年)《砚史》拓本,是清代道光年间王相(1789~1853年)请王子若(1788~1841年)及吴熙载(1799~1872年)重摹拓本......
“砣矶砚,取材于美丽长岛中砣矶岛上的砣矶石。砣矶岛处于庙岛列岛中部。砣矶岛有三绝:砚台石、盆景石和彩色石。其中,利用砚台石......
这是由十五通书信汇为一册的艺术文献.也许这是中国艺术史上最感人的一部文献:就像凡高的三大卷书信集那样,震人心魄!这些信的作者......
本文以高凤翰指画的艺术思想为切入点,旨在揭示高凤翰指画艺术背后的智慧与本真的流露;结合高凤翰的艺术作品,从右手之疾与嗜刻之......
天地山川钟灵毓秀,在古人看来,杰出人才的出现,必关乎其所处之地的地气人文,若文化落后之地突然出现一位人才,则被称为“破天荒”......
身体的残疾无疑是令人惋惜和痛苦的。而对于敏感的艺术家来说,残疾所带给他们的也许不仅仅是痛苦,就好像基因突变,往往会有意想不......
明清胶州涌现了以高凤翰、法若真、冷枚、姜淑斋为杰出代表的240位书画名家,是中国美术史上的奇葩.这既与明清胶州的通商大邑地位......
清代扬州画派,我惟喜金农。高凤翰的书画平平,尤其是他病残后的左笔,与郑板桥八分半体属于一类,有江湖市井之气。高氏没有“衙斋卧......
2002年,在泰州市海陵区老西河涵闸上,建起了“泰坝署衙”的一组雕塑,重现了当年“扬州八怪”之一的高凤翰在泰州建造署衙时的情景。......
文章根据王士禛“诗画二者,其致一也”这一理论,考察王士禛“神韵说”在画论中的表现,发现其画论具有“兴会神到”的创作状态、自......
除天生左撇子外,左笔书画家能在书画史上留有痕迹者,都有着他们特定的人生经历,不是病就是伤的废右现实,迫 使他们不得不用左手展......
清代画学巨著《国朝画征录》中列山东书画大家四人,分别为法若真、焦秉贞、冷枚、高凤翰。其中法若真以其才高位显、画笔卓绝而名......
<正>近些年来我们经常能看到青少年中用左手写字情况,并且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趋势,他们用左手写字多半是由于自己是"左利手",即平常......
最近我在一位专事收藏的朋友家,见到有关高凤翰的三方铜印(附照片)。一曰“高凤翰印”,质地乃名贵的风磨铜,原大:21×21×......
清初印坛受金石学兴盛的影响,文人篆刻进入全盛时期,各种流派应运而生,名家辈出,高凤翰便是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篆刻家之一,这不仅缘于......
高凤翰(1683—1749),字西园,号凤翰,晚 号南阜山人,清莱州府胶州人。画史上把他与清代乾隆年间“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汪士慎、黄慎、金农、李鱓......
高凤翰于康熙三十六年秋天从胶州来到淄川,亲受父亲高曰恭教诲,时年十五岁,比蒲松龄年少四十三岁。依据现有资料,目前无法准确确定......
张景栻(字亦轩)是济南著名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光明日报》有文章《墨香常惹念先贤》称:“张亦轩先生是济南的大雅之士。”日本......
<正> 高翔字凤冈(凤岗),号犀堂(樨堂、西堂、西唐、西塘),又号山林外臣,工诗、书、画、篆刻,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兹将有关高翔......
[摘 要]作为清代画坛扬州八怪之一的高凤翰,他的诗文创作成就少为人知,诗名为画名所掩,对陶渊明的接受是其诗文作品创作的一个重要特......
<正>在清代印坛上,高凤翰的篆刻以其独有的特色赢得了一席之地。其篆刻师法秦汉,但不为所缚立自家面目。他早年所刻作品表现出朴茂......
<正>此清高凤翰(1 6 8 3—1748年)临《汉将军张飞荡渠碑》轴共有两件,其中字的行数、印章、文字和书法的印章都相同。这一情况说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