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之争”相关论文
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在学界的刻板印象中似是一个贫瘠的研究对象。随着西方学界“理论热”的消褪,早先围绕在斯威夫特小说......
试图从"古今之争"中的几个经典哲学、美学范畴入手,通过对莱辛的美学、文学文本进行分析,去除以往莱辛阐释中的意识形态遮蔽,阐明......
席勒通过对英、法等国现代化转型路径的批判,提出德意志现代化转型面临的多重任务:反对封建专制、抵制异族入侵、塑造民族认同。他......
欧洲知识界于18世纪前后爆发的"古今之争",作为勾连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两大思潮的一股暗流,一直未能得到国内外学界的重视。斯威夫......
关于17、18世纪英国"古今之争"的讨论总是以西方为中心的视角而展开,东方尤其是中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往往被忽略,而中国正是这场论......
"古今之争"对于美学现代性的贡献主要在于:首先是佩罗和丰特奈尔确立了艺术与科学的分界,从而初步论述了艺术的自律地位;其次是认......
"古今之争"在西方思想史上是一个重要的事件,同时也是一场持续的运动。它由最初的孰优孰劣的问题转化为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促进了......
德、法文学领域的"古今之争"体现了两国知识界在现代化转型期对于时间问题的关切。由于历史、传统、经济、文化及地域等多方面差异......
李大钊的史学思想与实践,很值得深入探究。其视域广阔,不仅致力于中国史学的研究,也对西方史学作了极大关注,对西方史学的传播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