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报还一报》相关论文
摘 要:自莎士比亚的戏剧《一报还一报》(又译《量罪记》)诞生以来,众多文学评论者对其政治主题的阐释存在争议。从17世纪的君主权威崇......
莎士比亚戏剧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对莎士比亚戏剧的深入研究,很多学者开始质疑莎士比亚的三部作品:《一报还一......
仁慈与公义在莎士比亚作品《一报还一报》中被放到天平的两端,而作品中对圣经原型的精心选择和运用则显示了莎士比亚对于基督教精......
《一报还一报》是莎士比亚的问题剧之一,它反映了莎士比亚对社会的认识,及其对社会更为深刻的思考。在剧中,莎士比亚将性道德作为......
莎士比亚“悲喜剧”的艺术特征及其意义卫玮在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整个历程中,有一个十分奇特而又引入注目的现象:他在集中精力进行悲......
期刊
据统计,莎士比亚作品中共有超过20部的莎士比亚戏剧涉及了法庭场景,占其戏剧总数的2/3。除了《威尼斯商人》,比较著名的还有《一报还......
从语言学视角来考察莎剧《一报还一报》(Measure for Measure)中情态谓词must的用法和意义,然后对比分析朱生豪、梁实秋、方平、英......
2009年9月19日至9月27日,第一届世界戏剧院校联盟国际大学生戏剧节在中央戏剧学院举办。戏剧节包括工作室、戏剧展演、大师班和学......
<正>一莎剧《一报还一报》被称为"问题剧""黑暗喜剧"。近200年来,关于主题及人物批评的评论呈现出相互矛盾、严重对立的局面。该剧......
莎士比亚被誉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一报还一报》是莎士比亚的问题剧之一,约完成于1604年。这部作品吸引不同研究者从各种角......
情态谓词是一类表达意愿、能力、可能性、必要性等情态意义的谓词。在莎士比亚戏剧中,情态谓词不仅出现频率高,用法灵活,而且有一......
<正> 《一报还一报》于1604年12月在宫内演出过,它和《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以及《终成眷属》都在17世纪初期出现,有相似的创新......
《一报还一报》以一对未婚夫妇的"通奸罪"为线索,揭示了西方早期现代国家在依法治国过程中暴露的种种弊端。本文从现代刑法学的角......
莎士比亚《一报还一报》一剧以克劳狄奥与朱丽叶的婚前私通为主要伦理线,展示了维也纳法治下个人私通和公共淫乱两类人的跌宕命运,着......
莎士比亚的《一报还一报》对于“政治方面的种种机宜”的探讨也是早期现代欧洲政治思想家的热衷话题。由于受到柏拉图主义建国纲领......
莎士比亚在《一报还一报》中以文学艺术的手法向我们揭示了法学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法律与社会的关系,即法律应以社会为基础,而......
莎士比亚戏剧《一报还一报》的创作时间与《詹姆士王钦定本圣经》的编纂时期不谋而合。这出戏剧代表了人们从人性的角度理解和看待......
本文探讨了莎剧《一报还一报》中法律希望对身体与欲望进行规范从而产生的冲突,而这一冲突最终以欲望———确切地说,是男性的欲望......
在《一报还一报》中,安哲鲁对克劳狄奥的死刑判决所影射的是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清教徒之主张以死刑来惩治通奸者的立法提议;安哲鲁......
特里.伊格尔顿选用莎士比亚戏剧《一报还一报》作为切入点对康德伦理思想进行了批评。本文分析了伊格尔顿的批评,指出他通过深入剖......
《一报还一报》于1604年上映,剧中对克劳迪奥一案的处理众说纷纭,有的认为安德鲁过于严苛,有的则认为没有法律约束不能整顿这个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