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相关论文
新中国第一本外宣期刊是1950年7月创刊的《人民中国》,紧接着《中国报道》《中国建设》《人民中国》等外文期刊相继创刊,经过60多年......
1930年,15岁的伊斯雷尔·爱泼斯坦进入《京津泰晤士报》工作,从此开始了长达75年的新闻生涯。也从此,他把自己融入到历史汹涌的浪潮中......
2001年4月,在北京出席中国编辑学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我应约于4月4日下午3时,准时来到友谊宾馆,拜访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国际友人......
宋庆龄的传记已有多种版本问世,可是未见以宋庆龄后半生为内容的专著,实为遗憾。可以说,《宋庆龄的的后半生》是应运而生。作者尚明轩......
宋庆龄与陈翰笙有五十多年的交往史,分为异国相识,协同斗争,组建香港"工合"国际委员会,创办《中国建设》杂志等几个层面。宋庆龄对陈......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是中国对外宣传事业的开拓者之一,1979年任中国建设杂志社总编辑(《中国建设》1990年1月起更改刊名为《今日......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对外宣传工作中,《中国建设》是一本非常重要的外文刊物,由宋庆龄创办,中国福利会负责编辑,先后在上海、北京出......
全民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进入短暂的和平时期。国共两党为争夺舆论阵地,各自创办或支持创办了一批报刊。其中,中共党员姚溱以个人......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外国专家局中一位重要的外籍专家。凭借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特性,加上长期在华生活的特殊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