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翰笙相关论文
在党的历史上,陈翰笙是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留洋博士。留学归国以后,便立即加入到了党领导的革命浪潮之中。在时代环境、教育熏......
陈翰笙是中国共产党内第一个洋博士,他曾在革命时期从事地下工作20多年,有着传奇的人生经历。他还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社......
不久前,与几位朋友闲聊,谈到人的胸怀的话题。一位朋友说,人的身份高、学问大,他的胸怀自然就高。为了说服大家,他一连列举了现代......
陈翰笙先生(1897—2004)是一位跨越两个世纪的博学多能的学者和带有传奇色彩的革命家,离开我们已经两年多了。20世纪20年代,他曾经是......
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简称“中国工合”)是在抗日战争初期由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埃德加·斯诺和爱国民主人士胡愈之、陈翰笙等在上海......
“工合”是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的简称,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和埃德加·斯诺(美籍)等倡导下,国内爱国人士宋庆龄......
从1983年至2018年,中国太平洋学会及其会刊《太平洋学报》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1983年,我国著名专家、学者、社会活动家周谷城、于......
题记这篇将要陆续与读者见面的文章是写于50年前的一篇未曾发表的学位论文。根据1959年2月我国与朝鲜签订的文化协定的有关计划,19......
农村问题是中国社会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自晚清启动现代化以来,中国农村一直在衰败和危机中挣扎.如何解决农村问题,各派学者从不......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陈翰笙组织领导了一系列农村调查,他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析当时中国农村存在的实际问题。陈翰笙不仅将马克......
挚友田森教授离休后长期担任中国当代社会研究中心主席,在雷洁琼老、陈翰笙老的支持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近三十年来他花了......
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的破产和农村社会的动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大批知识分子深入农村,进行调查,使用新的理论方法研究农村......
陈翰笙领导的无锡调查是我国社会学史上一次典范的社会调查,推动了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进程,实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从理论到实......
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是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思想界矛盾斗争的产物,是在陈翰笙领导的农村调查的基础上产生的,还与陈在中央研究院的工......
徐雪寒,1911年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杭州地委组织部长。1928年被捕入狱,1933年被保释出狱,后参加陈翰笙领导的中国农村研究......
宋庆龄与陈翰笙有五十多年的交往史,分为异国相识,协同斗争,组建香港"工合"国际委员会,创办《中国建设》杂志等几个层面。宋庆龄对陈......
田森教授历经七次修订,最后完成了题为《国魂——三个世纪的陈翰笙》的传记。田森与翰老有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深交,该书除了给予读者以......
我们亲爱的姨父--陈翰笙(1897-2004)已是跨越三个世纪的108老人了.我们娣妹自20世纪20年代起与姨父相处在一家,难忘的往事一幕幕涌......
下面是翰老3月13日逝世后我写的一篇悼念文章.4月13日在中国太平洋学会召开的追思会上,我又加了这样的几句话:我是翰老的晚辈、后......
中国有一个大学问家陈翰笙.2004年3月13日,他去世了,享年108岁.他诞生于1897年2月5日.更详细地说,去世时他的寿命是107岁再加36天.......
冀中平原是我国北方典型农业作业区.本文主要依据陈翰笙等老一辈学者关于保定农村调查的第一手资料①,对20世纪上半叶冀中农业生产......
民国时期,在农村经济日益破败的特殊时代背景下,受西方社会科学传入的影响,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学得以建立,并形成了以卜凯为代表的现......
期刊
<正>1930年1月10日,上海黄浦江边的外轮码头,驶入一艘来自法国的日本客轮。一位仪表高雅、风度翩翩、出手豪阔的德国记者,在自己的......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
陈翰笙领导的无锡调查是清末民国在我国知识界兴起的社会调查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区域社会经济史的研究提供了范本和史料,展现了......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农村吸引了大批国内外学者关注,他们通过实地调查方式就中国农村人口变迁、婚姻关系、土地出让、租佃制......
经济学家孙冶方和舞蹈家资华筠,都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在一起开会。 一天,孙冶方得知资华筠是著名学者陈翰笙的学生,便告诉她:“......
毛泽东和陈翰笙分别代表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农村调查的两种类型。他们处于同一时代,对农民问题有着相似的感受和见解。但由于......
<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西奥多·舒尔茨说过,"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贫苦的,因而懂得了穷国的经济学就大体懂得了真正......
毛泽东无愧于一位学者型的革命家.作为他的一部成熟作品,《寻乌调查》具有典型的民族志特性.较之于同时期的《定县社会概况调查》......
20世纪30年代,陈翰笙带领社会学调查组在我国的江南、河北、岭南等地区深入实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农村社会调查研究,获得了大量宝贵的......
<正>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危机是学界的老话题,翻开上世纪30年代的刊物,对危机的描述和调查可谓汗牛充栋。当时对危机的描述主要......
20世纪20—30年代,陈翰笙和卜凯主持的农村经济调查是民国年间最为著名的社会调查。他们同为欧关培养出来的学者,采用了相同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