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路簿》相关论文
刘南威教授长期关注《更路簿》和南海诸岛地名研究,为中国《更路簿》和南海诸岛地名的发掘、考证与文化传承等作出了重要贡献。文......
明清时期,福建、广东和台湾一带的航海者将航海指南称为《针路簿》,海南渔民多称为《更路簿》,名称不同代表着不同的航海区域、航......
“更”是时间单位,用于计量海船航程。“更”的引用与火长的工作环境密切相关,一昼夜为十更。“一更六十里”的含义是,在“好风”......
由于海南方言与外国语言之间的障碍以及出国不便等原因,海南《更路簿》中外洋地名的考证,在当今《更路簿》研究中,仍然较为薄弱。......
《更路簿》是我国南海渔民数百年来在南海航海捕捞时创作的南海航路指南,是他们一代又一代航海生产的经验结晶。我国学界对于《更路......
海南老渔民吴淑茂祖传的《更路簿》为民国时期抄录,共载160条更路,共记载海南岛地名4个、西沙群岛渔民习用地名24个、南沙群岛渔民......
海南渔民《更路簿》在篇目设置上不仅有核心篇目“东海”和“北海”更路,还有流水、潮水、恶风、定罗经针位、驶船定例等,内容极其......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海南渔民曾经使用过的30余部具有个性化的《更路簿》,2011年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通过梳理《海南针经》和《南海天书》......
20世纪以来,南海及其周边地区发掘了一批海洋文化遗迹、遗物和沉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受到关注。南海北岸珠江口湾区南越国及汉代番......
<正>为深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挖掘海洋历史文化,服务国家海洋战略,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海南大学法学院、海南省南海政策与......
2020年11月7日至8日,第六届南海《更路簿》暨海洋文化研讨会在海南省文昌市举办,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国际海洋法法庭法官......
南海《更路簿》已然到了急需保护和传承的地步,如今各大高校已经开展关于《更路簿》的课题研究,作为博物馆宣传教育者,我们有责任......
《更路簿》是历史上我国海南、广东沿海渔民在南海长期作业的航程记录和航行指南。据渔民传说是明代“三宝公”时流传下来。出海时......
崛起于东南沿海的疍民族群,历史悠久,特色鲜明,与中国航海、造船有不解之缘。疍民参与郑和下西洋,经略南海,对海洋文化建设多有建......
自从1980年我国政府在有关南海的声明中提到《更路簿》是我国南海维权的重要论据后,《更路簿》便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以抄本形式留存......
《更路簿》是海南渔民集体创作的南海航海指南,内容通常包含"流水"与"更路"。在成熟形态的成文《更路簿》之前可能有一个"口传更路......
《更路簿》是以潭门渔民为代表的海南岛东部沿海渔民记录的关于南海更路的航海指南,是研究我国南海历史和文化的珍贵资料。《更路......
现存海南渔民《更路簿》联系到此前的历史事实证明南海是中国人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开发经营、长期有效管辖,并得到许多国家......
海南渔民吴淑茂家藏的《更路簿》抄录于20世纪30年代,共载160条更路,134个地名。其南洋更路非常丰富,覆盖海南岛、西沙群岛、南沙......
南海自古以来便是中国渔民生产作业的重要渔场,是渔民生活的家园。由海南渔民记录和世代传抄之《更路簿》详细记载了中国渔民跨海......
<正>2018年8月,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王颖教授作序,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刘南威、张争胜合作编著的......
我国史籍中有大量关于南海的记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人民最早发现和命名了南海诸岛,最早对南海诸岛进行了开发和经营,我国政......
《更路簿》是海南渔民在西沙、中沙和南沙海域生产作业的指南。它形成于明代,曾经历口传更路径过程。清代嘉庆至光绪以前是流传时......
崛起于东南沿海的疍民族群,历史悠久,特色鲜明,与中国航海、造船有不解之缘.疍民参与郑和下西洋,经略南海,对海洋文化建设多有建树......
<正>西沙、南沙、中沙群岛是我国最早发现并开发的海域。据琼海市档案馆收藏的《会同县志》记载,明清时期,潭门就已是知名的渔港。......
透过南海诸岛现存标准地名,审视民间地名及地名主体的生存状况,为地名规划提供依据,并为维护中国海洋权益及海洋安全提供证据.以《......
镜头下的西沙蓝的是海。一望无垠的蓝。波澜壮阔的蓝。心潮澎湃的蓝。蓝得耀眼。蓝得神秘。蓝得深厚、丰富、五光十色又层次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