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相关论文
许见亮:《档案管理》的定位首先应该是学术性期刊,但一翻开杂志,人物版就赫然在目,给人一头雾水之感。作为档案学研究者、业务工作者和......
《档案管理》杂志能够一路走到今天,固然与杂志社的工作人员和审稿专家的辛勤浇灌分不开,但更为重要的还是依靠广大作者、读者长期以......
统计2004年~2013年《档案管理》3111篇发文的参考文献,从篇均引用、引文新颖度、文献类型分布方面进行整体概述,为与王新才等“国内......
笔者在《关于档案学理论研究的理性思考》(见《档案管理》2005年第2期)一文中曾提出“一个好的档案学理论应该是一个简洁性的理论”......
2004年第一期《档案管理》在理论探讨栏目中刊登的刘东斌同志《档案利用与档案价值的反思》一文(以下简称刘文)对档案凭证价值“专一......
我看“档案馆有偿服务”●张基娇档案馆服务指的是档案馆提供服务的一切方式,即不仅以档案原件和档案复制品提供利用(可称之为档案馆......
河南省档案局《档案管理》杂志主办的《档案界》网站自2007年开通以来,逐渐成为横跨档案、图书、情报、文秘等相近专业的信息大超市......
晋平、尚瑞清、偶晓霞在2005年第6期《档案管理》上撰文指出,所谓“死档”,是对被漏检的档案文件的形象表述,即本来某份文件就存放于......
谢建波在《档案管理》2008年第2期上撰文指出,在当前机关文件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编制与审批工作中,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
刘东斌在2008年第6期《档案管理》上撰文,认为档案立法应体现权利(权力)与义务(责任)对等的立法理念,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和救济机制。......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合作情况、地域分布、系统分布、核心作者等方面,对《档案管理》载文的作者群进行数据比较分析,从中窥......
《档案管理》自2000年以来,先后刊发过一系列兰台人物通讯,其中不乏优秀的篇章。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物通讯在整体上偏于抽象、概括、......
初识《档案管理》还是在2005年初,当时在河南一位教授朋友的倡议和策划下,我们在该刊上搞了几期博士论坛,于是就认识并喜欢上了这个新......
一年过去了,《档案管理》又有了进步,但也出现了新问题。据千树讲,下面基层上作同志,对“理论探讨”专栏的文章不十分感兴趣,他们认为应......
自实行改革开放从来,非国有企业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面对大量非国有企业的存在,面对大量非国有企业档案的形成,近年来在各报刊......
尊敬的蔡总编:您好!我是一个档案工作干部,起初觉得<档案管理>枯燥乏味,很少阅读.(蔡:大实话.)随着业务上的入门,我对<档案管理>也......
我从事业务指导工作有些年头了,因工作需要,<档案管理>几乎是每期必读,尤其关注"理论探讨"、"业务研究"、"经验交流"、"调研报告"......
我是高校一名国画教师,原本对档案比较陌生,一次偶然机会,在朋友处被一册封面设计古朴、印刷质量精美的《档案管理》杂志所吸引。......
档案部门不乏多才多艺之人。自2006年2期始,我们将开设“才艺展示”栏目,专门为有一技之长的档案人提供舞台,欢迎有才之士毛遂自荐。......
编辑同志:在期刊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档案管理》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坚持朴实无华,(编者:谢谢认真关注我们的读者1以求真务实的办刊作......
改版后的《档案管理》“人物”版块,2005年6期先后设置有领导者、局馆长论坛、名人档案、通讯、编读互动、评论员文章、读者推荐、......
蔡总编:“编读互动栏目”已经有不少专家、学者发表了自己的高见。作为一名基层档案员,有幸对“核心期刊”评头论足,可见蔡总编的真诚......
2006年《档案管理》第3期上发表了郑仁先生的《档案业务指导的“弱化”与“滥化”》一文,通读郑仁先生的这篇文章.感到郑仁先生对档......
《档案管理》2006年第5期刊登了司俊贤、陈艳两位同志所写的《荥阳有个吴承恩》一文,就荥阳的吴承恩、新野的吴承恩和《西游记》的......
《档案管理》2006年第1期刊载了我国文件运动理论研究的著名学者何嘉荪教授的《也谈文件运动理论中的几个基本概念》一文(以下简称......
2010年10月10日,我有幸参加了“档案界”专家组在天津师范大学的讨论会,当面聆听了《档案管理》杂志社专家及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
2009年11月17日,来自十几个县区的档案局长聚集省档案局老干部活动室。屋外冬雪未消,寒风凛冽;屋内温暖如春,讨论热烈。大家尽情畅谈、......
河南省档案局《档案管理》杂志社主办的《档案界》网站,自2007年5月1日开通以来,在河南省局党委和郑州航院信息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大......
近日,看到了2007年第5期《档案管理》(简称“最新一期《档案管理》”),感觉它与以往各期相比,有很大改观。尤其是“专业”栏目,给我留......
尊敬的蔡总编:您好!两次冒犯您了。(蔡:奇怪,怎么是冒犯呢?读者有话要说是编者的福音阿。)《档案管理》杂志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动力,也是档案......
2006年11月16日上午,许昌市档案局四楼会议室里气氛热烈,大家踊跃发言。由许昌市档案局、各县(市、区)档案局和部分基层档案员参加的......
为客观反映《档案管理》2012年刊载文献有关情况,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该刊刊发的文献从栏目发文量、作者及地域分布、主题分布、......
《档案管理》2009年第一期刊登了沙菲的《我国家庭建档若干问题的思考》(以下简称《沙文》)一文,读后觉得的其中的有些观点值得商榷.也......
《档案管理》2008年2期刊登的刘秀花、吴雁平同志撰写的《1991-2005年档案馆与图书馆若干总量指标比较研究》一文(以下简称《总量比......
近期,《档案管理》连续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档案依法行政方面的文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还缺乏一定的针对性。本文拟从基层实际档案工......
王杰同志在《档案管理》2010年第3期《业务指导工作定位》一文中,将过去的档案业务指导工作归纳为"一口对外",将现在的档案业务指导......
《档案管理》2011年第4期上,吴雁平的《1987年~2010年档案执法实践回顾与思考》一文中指出:“在档案执法实践中,出现了检查范围的‘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