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相关论文
2011年10月6日至2012年1月8日期间,格哈德·里希特回顾展亮相英国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这次展览囊括了里希特最为著名的那些作品,《......
苏联作家西蒙诺夫的《蜡烛》(茅盾译)是一篇著名的战地通讯①.真实地记录了苏联红军解放德军占领的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的最后一场......
初中语文第三册中的<蜡烛>是苏联作家西蒙诺夫写的一篇战地通讯.叙述的是南斯拉夫一位老妇人冒着法西斯的炮火安葬、祭奠苏联红军......
贝尔格莱德争夺战中,萨伐河的桥头堡前炮火纷飞。险恶的环境下,年老体衰的老妇人育乞西收殓并祭奠了一位年轻的苏军战士,吃力而执着,从......
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四十五年的两只结婚花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战士的坟......
孙犁的《芦花荡》与西蒙诺夫的《蜡烛》都是战争题材的作品。从表面看,由于社会环境、文化心理及作家素质的不同,它们带给阅读受众......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学语文教材中大量的实用......
蔡可先生主编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案例式解读》指出:语文素养就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一体化。全......
<正>在平日的阅读教学中,我们总是为了完成课文的讲解而去讲解课文,让阅读和写作割裂开来,没有或者是很少去思考一篇篇课文就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