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证论》相关论文
本文从血证的病情观察、情志、生活起居、饮食等方面探讨了《血证论》的护理方法,从而赞誉了《血证论》辨证施护的学术思想。......
水肿是临床常见内科病证,通常虚实夹杂,《血证论》将水肿划分为杂证水肿和失血家水肿,一般杂证水肿多以实证为主,失血家水肿多为虚证。......
总结分析水血同治法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运用。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中医学髓劳范畴,往往以感染和出血为主要表现,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分......
总结丘和明教授论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临床经验。丘和明教授认为ITP的主要病机为......
唐宗海所著《血证论》是一部论治各科血证的专书,其中治疗崩漏、带下的思路颇有独到之处,以阴阳气血水火论为理论依据,以治脾为主......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一九八○年第二期所载《未刻本评价》)以下简称《评价》)一文,对清代四川名医杨西山所著《失血大法》之学术......
【摘 要】 唐容川《血证论》对咳血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在前人的证治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根据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与其独特的血证理论......
出血是恶性血液病的危急重症,严重影响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恶性血液病出血证属于中医“血证”范畴,唐宗海著《血证......
总结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所表达的治疗血证的独特经验.唐氏善用小柴胡汤治疗诸血证,全书单以小柴胡汤为处方治疗血证者即有56处,......
对于吐血一证,缪希雍在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有“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补肝,不宜伐肝”“宜降气,不宜降火”的施治要法,而其后......
是论述血证的一部专著,是治疗血证的临床经验总结.该书对血证的阐述颇多创见,理、法、方、药也很严谨.止血、祛瘀、宁血、补虚四者......
探《血证论》是《中西汇通医书五种》之一,由晚清著名医学家唐宗海所著,成书于1884年,是古代著名的医论著作,也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血证治......
1 病因病机《灵枢·经脉》曰:“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明确指出心气虚导致血流瘀滞。《血证论》进一步指出“血......
功能性子宫出血,属祖国医学崩漏的范围,是妇女常见病之一.近年来我们在唐容川"里则和其肝气"理论指导下,遵用"丹栀逍遥散加牡蛎、......
支气管扩张临床上易出现咯血之症,中医药在防治支气管扩张合并咯血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该文基于《血证论》出发,认为支气管扩张合并......
黄土汤方源自《金匮要略》,原文说:“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远血,是因出血处距肛门较远,故表现为先大便,后出血;若出血处距......
《血证论》是清·唐容川所撰,其中提出血证用药宜忌,即:“汗吐攻和,为治杂病四大法,而失血之证,则有宜与不宜”。纵观全书,其遣方用药......
清末著名医学家唐宗海《血证论》提出了"止血、消瘀、宁血、补虚"四大治血法则,临床应用当四法合参,注重治血必治气。......
唐宗海《血证论》将'止血'列为治疗吐血的第一要法,认为吐血一证,病位在胃,治疗上与肝、肺相关。其卷二基于气血关系,确立......
<正>《血证论》为清代著名医家唐宗海所著,是一部论述血证的专著。凡由多种原因引起火热熏灼或气虚不摄,致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
浅谈《血证论》大黄之运用张正熹江苏阜宁县古河乡卫生院(224427)唐宗海(1862~1918年),字容川,四川彭县人,早岁即习方书,中西汇通派代表之一,因“血证自古绝......
唐宗海论治吐血重视气血关系,主张从气入手,用补气、下气及行气之法,达到止血、消瘀、宁血及补血之功。通过对《血证论·吐血......
本文运用唐容川《血证论》中的"血瘀"理论,阐述血瘀的理论释义及癌性腹水的形成机制,探讨消瘀法在治疗癌性腹水中的实际运用。在癌......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血证论》共有18次提及肺痿病名及其证治,相关论述散见于阴阳水火气血论篇、脏腑病机论篇及失血诸证篇。其首次描述肺痿肺叶形态......
《血证论》是晚清名医唐容川的代表作之一,其阴阳水火气血理论精辟概括了气血生化过程,提出治血治气皆以治脾为主,治脾时分清阴阳,......
本文运用文献学研究方法,结合书中卷一《阴阳水火气血论》《男女异同论》《脏腑病机论》《脉证死生论》《用药宜忌论》《本书补救......
便血是中医消化内外科常见病证之一,血证的一种。后世医家虽有关于便血病机的论述,但关于治疗和用药却极少涉及。唐宗海在《血证论......
研究一唐宗海《血证论》中药用药规律目的:唐宗海《血证论》是首部中医血证专著,是专研中医血证的必读书目,本研究探讨唐宗海《血......
学位
<正> 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第二致病因素。从中医理论分析,瘀血含义很广。它包括离经之血,也就是管腔外不能吸收而变性的有形物质......
<正> 唐宗海的《血证论》,不仅以治血证见长,而且在调治脾胃方面颇有创见。唐氏认为:李杲的《脾胃论》专补脾阳,而忽视了脾阴的重......
唐容川《血证论》是我国第一部治疗血证的专著,该书不仅阐明了水火气血的辩证关系,且对经方、古方的认识独树一帜、见解独到,提出......
通过对唐容川《血证论》中有关经闭的系统研究,探究其治疗经闭的理论思想来源,分析其治疗经闭的特色与用药、用方特点,旨在拓展临......
读《血证论》后谈血证善后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周祯祥(湖北中医学院430061)关键词《血证论》,血证,善后调治本文就唐容川《血证论》有关血证善后......
治疗血证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湖北中医学院(430061)周祯祥,陈林艳血证是中医对人体一切出血性疾患的总称。若治疗失当,轻则脏俯失濡,重者危及生命......
调气治血,为中医治疗血证的重要法则,为众多医家所推崇,深刻影响临床血证的治疗。三七在《血证论》和《傅青主女科》中的配伍应用......
<正>唐宗海(1862-1918年),字容川,四川彭县人,晚清著名医家。唐氏博览群书,本内难之首,参各家学说,复出一己之见,阐发六经之理,倡......
目的:研究唐宗海《血证论》中的遣方用药规律。方法:将唐宗海《血证论》中明确记载的内服方药信息录入由中国中医科学院提供的中医传......
<正> 和法“为血证第一良法”,《血证论》最为推崇;小柴胡汤为和法之良方,唐氏最为喜用。该方在《血证论》中,共有54见(包括方列在......
<正> 小柴胡汤为少阳病主方,张仲景言其有“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的效用。唐容川亦以“为通利三焦,治肺调肝和营卫之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