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利相关论文
温经汤首载于《金匮要略》,《妇人大全良方》之温经汤(名同方异)亦由此发展而来。后世医家多将《金匮要略》之温经汤归为妇人调经之......
化疗相关性腹泻(chemotherapy induced diarrhea,CID)是限制化疗有效使用的常见毒副反应。《伤寒论》为第一部辨证施治专书,为后世辨......
四逆散主治阳郁四逆,诸家都将其视为疏肝解郁之基本方。但四逆散证的病机从肝气郁结而论,与少阴病本身规律不符,与前后文意不顺。回归......
《医宗金鉴》在乾隆七年(1742)刊印,是我国官修医学丛书兼教材之祖。1735年乾隆皇帝登基后,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政策,清朝的统治......
《伤寒论》关于下利的条文有84条,其中有明确用方的42条,涉及具体方剂32首,有证有方,亦或有证无方,遍布六经.对于下利的辨证论治灵......
经方多专指《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方剂,即张仲景方.《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中最早记录了"下利"的病名,原书中......
下利是临床中常见的症状,《伤寒论》中治疗下利的方剂众多,疗效显著,其中所用药物蕴含“角药”的配伍形式。“角药”是在中医药基......
《湿热病篇》作者为薛雪,字生白,江苏吴县人,是清代著名的温病学家,其对中医学的贡献是对湿温病进行了全面的定义,湿温病的病因、......
张仲景的经方有许多关于下利的条文,可见经方治疗下利是很多的,本文主要以六经辩证为纲,探讨了六经辩证治疗下利的主要思路和方法 ......
发热是临床常见之症。《伤寒论》对发热一症论述颇详,据初步统计,其涉及发热的条文共有131条(证属有热而条文中未点明发热者不计......
附子一药,始载于《本经》。附子为附于乌头(母根)而生的子根,故名附子。因此乌头为母根,附子为子根。天雄为乌头无附子的独根。药......
目的:探讨《伤寒论》治疗下利的遣方用药规律,以期为合理使用经方,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整理《伤寒论》中治疗下利的......
下利是临床常见的病证之一,其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量增加,伴有粪质稀薄。下利作为一个症状可出现在西医的多个疾病中,病因较......
目的:探讨《伤寒论》中的下利证治内容,深入理解《伤寒论》辨证论治的实质精神,以期对下利的治疗和经方的运用起到实际指导意义。 ......
本文探讨了中可能出现串文错简的七个地方,其中原因或是证候类似,或是方名类似,或是上下文串文,亦有后人误解所致等等.......
《伤寒论》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其辨证论治精神影响到基础和临床各科,其以下利为例,提出下利有汗、下、温、清、和、补、温清并用、涩......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属于中医学"肠澼""下利""痢疾"等范畴,临床可表现为久泻夹带黏液脓血、腹痛、形寒肢冷等脾肾阳虚、风湿阻滞......
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下利'主要包括后世所指的'泄泻'和'痢疾'。中医治疗一般根据标本缓急......
“下利”是临床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即今之所谓“腹泻”,包括现代中医疾病中的“泄泻”与“痢疾”。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伤寒论》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基础,创立了六经作为辨证论治的纲领,而下利作为主证或兼证的条文遍及六经,三阳病以腑病为主,......
<伤寒论>中的下利,系一证名,指泄泻或痢疾.其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到六经.<伤寒论>中有关下利的原文有40余条,究其治利之法,可概括为......
泄泻、痢疾作为病名,源于<黄帝内经>,<伤寒论>中统称为下利,并作了较详细的阐发.仲景认为,下利病因众多,病机各异,证候复杂,既有虚......
中医师临床辨证思路最为关键,其次为处方用药,若辨证不准确;或处方不当、中药、剂量、煎服法之差异等因素,不但使患者的疗效受益不......
目的:研究口腔修复中患者缺失、损伤牙冠的数字化设计方法,帮助口腔医生快速、灵活、互交地完成修复设计,获得理想的修复牙冠三维......
下利,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将痢疾与泄泻统称为“下利”,后世多分而论治。泄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的......
考据《伤寒杂病论》原文,从用量用法、主治证候、配伍应用3个方面,考查相关经方中黄芩的运用规律。黄芩共出现于25首不同的经方中,......
1 茱萸汤原文治呕而胸满者.治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
电弧加热发动机(Arcjet)由于其比冲远高于传统的使用化学推进剂的发动机,近年来引起了愈来愈多的关注.文章建立了一套在真空环境下......
在江西环境条件下利用"协青早A/(协青早B/密阳46)F6"、"珍汕97A/(协青早B/密阳46)F6"、"协青早A/(珍汕97B/密阳46)F6"及"珍汕97A/(......
下利是临床中常见的病症,在《伤寒论》中论述极为详细,载有其条文有八十余条,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皆有下利证治。......
《伤寒论》记载了很多疗效确切的方药,更提出辨证论治的原则。《伤寒论》中下利的病因及治法是多种多样的,对其中有证有方的下利条文......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属炎症性肠病(IBD)范畴,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
期刊
通过脑梗塞病例的介绍,探讨了《伤寒论》第278条"太阴病阳复欲解之下利"关于"暴烦与下利"的发生先后和"太阴病转愈"是否是"太阴病......
1阳明病、少阴病和厥阴病呕吐症虽然均用吴茱萸汤,但其内涵不尽相同。阳明胃寒呕吐用吴茱萸汤是直指病灶,切中病机。而少阴病吐利......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期刊
逆流挽舟法开创于汉代张仲景之《伤寒论》,仲景用葛根汤来治疗太阳阳明合病之下利,成为后世医家治疗表邪内陷之下利的大法。至清代......
《伤寒论》第319条中所述的少阴热化证,其实是由少阴寒化证转化而来,虽然少阴病猪苓汤证以阴虚内热表现为主,但是仍然不可忽视阳虚水......
关键词:厥阴病;下利;寒热错杂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5.10.031 中图分类号:R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5)1......
大肠癌患者经历手术、放化疗后常出现腹泻,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本文试从仲景方中探寻治疗大肠癌术后腹泻八法(1.寒热并用法;2.......
下利是临床常见病症,《伤寒论》中论述颇为广泛,拟对《伤寒论》中治疗"寒热错杂"下利的方证,即三泻心汤、黄连汤、柴胡桂枝干姜汤......
目的:结合《黄帝内经》中关于呕吐下利的病因病机认识,以仲景六经辨证的思想为指导,梳理《伤寒论》中各经所涉之吐利,并在此基础结......
本文从下利、下利不止、清谷三个方面整理仲景治疗下利的方证,内容广泛,若虚寒下利,则温补脾肾;表里同病,则解表治里;邪郁少阳,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