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国际关系相关论文
随着苏联的解体、美苏冷战体制的终结,影响东亚国际关系和安全保障问题的主要因素是中、日、美三国关系.当然,其他因素,如中俄关系......
自90年代中期以来,东亚地区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长,一些热点安全问题持续升温,各国尤其是各主要大国之间的相互猜忌在增加,一些国......
1882年于朝鲜爆发的“壬午兵变”,是当时东亚世界中各种矛盾积聚的产物.事变后,作为朝鲜宗主国的清政府果断出兵,使得之前已在朝鲜......
2002年10月26日-28日,由中美关系史学会、厦门大学美国史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共同举办的“东亚国际关系中的中美关......
80年代中期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间关系开始出现新的互动现象,相互依赖理论发现,新型的国家间关系已使相互之间的存在'不能缺......
自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淡化政治对立、深化经济合作、加强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东亚国际关系日益明显的趋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术界对......
<正>回顾2011年的世界大势,似乎可以用一个"变"字概括。从年初的所谓"阿拉伯—北非之春",到"印度之夏"、"华盛顿之秋",再到所谓"莫......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的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东亚政策直接影响了东亚国际格局的形态和发展变化,而且一直掀动着当事国家乃至世界所......
从分析当前东亚能源安全的形势和现状入手,探讨东亚能源安全合作的紧迫性、现实性和未来潜力。当前东亚各国能源合作水平低,缺乏有......
区域主义(一译"地区主义")于二十世纪在欧洲得到了较好体现,但东亚区域主义将在自由贸易区建成后面临一个发展的瓶颈.这主要是由于......
明代朝鲜赴京使臣在北京停留时间久,活动内容丰富,形成的历史记忆被以使臣日记和文集的方式记载下来,中国官方文献及记录赴京使臣......
【正】 以中国皇权为中心的古代东亚国际关系模式是有其深厚的文化基础的,而古代的中韩关系则是这种国际关系的一个缩影。自新罗王......
在当前全球气候治理谈判进程缓慢背景下,区域层面的气候治理显得日益重要。然而,气候变化形势严峻的东亚地区并未能形成类似于欧盟......
李氏朝鲜宣祖庚寅年(1590年),经日本两次遣使请求后,朝鲜在没有奏报明朝的情况下向日本派出通信使,并与日方产生了一系列摩擦事件......
雅尔塔“密约”对国民政府的冲击与接收东北——也论抗日战争结束时之东亚国际关系西村成雄在1945年东亚的国际关系中,居重要角色的国家......
<正>古代东亚国际关系的丰富经验提出"中国周边学"概念,在目前还是一个比较大胆的想法。但这个想法并非没有基础,它的基础不仅是几......
<正>日韩关系是东亚地区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在东亚国际关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和韩国经......
17世纪初,辽东地区的后金,势力不断壮大,逐渐以明王朝的挑战者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双方矛盾不断激化,终于在1619年爆发"萨尔浒之......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苏逐渐由战时的盟友转变为战后的敌手。为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美国不断加强其地缘政治的构建。其中......
19世纪后半期,看似由西方冲击导致的中国朝贡体制的瓦解其实有其内在动因。从身份认同的角度而言,因为明清易代的冲击,东亚主要政......
在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美国表面声称中立,实际却偏袒日本。战前一再拒绝中、朝两国的调停请求和英国的联合调停建议,默......
1592年日本统治者丰臣秀吉出兵朝鲜,且兵锋直指中国。明政府应朝鲜请求出兵救援,经过七年时断时续的战争,中朝联军最终取得了胜利......
甲午战争改变了东亚国际关系和政治格局。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日本一方面同西方列强的强国英国和德国结盟,形成在东亚乃至在亚洲地......
"九·一八"事变中,中国政府的不抵抗和国际社会的冷漠,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势头。1932年1月28日,日本进攻上海,发动"上海事变......
隋唐律令制度博大精深且积极向周边国家和地区辐射,以至影响古代朝鲜和日本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不过,由于各国社会条件、历史背......
美国政府于19世纪30年代实施的白银政策对银本位大国的中国造成巨大损害,白银大量外流,金融出现严重危机。为抵制日本对中国币制金融......
<正> 五胡十六国时期,不仅是在周边少数民族入据中原的猛烈冲击下,国内原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崩溃的时代,也是汉代以来中国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