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午兵变相关论文
进入近代以后,中国和朝鲜面对列强地侵略,被迫走上半殖民地的道路。而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在走向近代化的同时,也走向了对外侵略的道......
袁世凯(1859—1916),字慰亭,别号容庵,河南陈州府项城县人。他出身官僚地主家庭,又为将门功臣之后,并在22岁的1881年投奔正在山东......
1886年(光绪十二年),在近代中日关系史上,是一个常令人忽视却不应忽视的年份。上溯1874年(同治十三年)日本攻略台湾,下迄1894年(......
日本近代著名学者曾长期与朝鲜开化党派人士保持密切联系,并对朝鲜开化党谋求脱离中国寻求独立的政治改革运动给予帮助。为此,福泽......
晚清派兵镇压朝鲜的“壬午兵变”是其对朝政策变化的直接表现。其后,与朝鲜签订《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清军驻兵朝鲜,代练朝鲜......
"壬午兵变"是朝鲜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影响了中日两国的对朝战略,改变了东亚历史的进程。以金允植、鱼允中为代表的朝鲜人,出于国......
1870年代中期,电报已成为总理衙门与驻外使臣联络的重要渠道.1882年7月至8月的“壬午兵变”,更成为清政府创办电报后首次利用电信......
大院君李昰应(1820~1898年,字时伯,号石坡)是朝鲜第26代王高宗李熙的生父。1863年,高宗即位,年仅12岁,由于年幼,无法理政,由大王大妃(神贞王后......
1882年于朝鲜爆发的“壬午兵变”,是当时东亚世界中各种矛盾积聚的产物.事变后,作为朝鲜宗主国的清政府果断出兵,使得之前已在朝鲜......
以“壬午兵变”为契机,清廷对朝政策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以夷制夷”政策转变为“干涉政策”。清朝政策的转变,是在当时的国际环......
张謇不仅是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与慈善家,而且是著名的学者,学识渊博,才思敏捷,一生撰文无数。除擅长科举场中的八股文体外,......
李鸿章与日本刘世华李鸿章是晚清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考查李鸿章政治生涯与日本的密切关系,有助于我们深入全面地了解李鸿章,公正地评......
<正>1894年的甲午战争距今已整整两个甲子。甲午战争爆发120年后的中国,已非原来的中国,日本也不再是那时的日本。世易时移,世界、......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已过去整整两个甲子,这场战争以清朝的惨败而告终,改变了当时东亚地区的力量对比,并对当时乃至于其后的世界战略......
1881年8月8日,北洋水师“超勇”号和“扬威”号巡洋舰离开纽卡斯尔的前夜,清朝海军军官池仲佑记录下他与英国女友意腻最后见面的情......
判断甲午战前的中朝宗藩关系究竟是被破坏还是得到加强,从学理上而言可从三个步骤去验证:一是传统意义上宗藩关系的本质是什么?二是......
进入19世纪后半期,东北亚局势跌若起伏,形成西势东渐的局面。随着晚清走向没落,中国在东亚的主导权逐渐丧失。日本自实施明治维新......
近代中朝日三国关系,始终围绕着日本对中朝间宗藩关系的挑战而展开。因此,中日双方的对朝政策问题,事实上也成为彼此间的外交问题......
发生于1882年的朝鲜“壬午兵变”,是朝鲜各种矛盾长期积聚的产物。它不仅是朝鲜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中韩关系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朝鲜与中国山水相连,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历史上形成的宗藩关系不仅是两国统治阶级政治同盟的象征,而且也是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桥......
1881年10月,金允植作为朝鲜领选使率团前往中国,经北京,赴保定、天津,与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中国洋务派人士多次笔谈。在前后近一年时......
<正> 1882年的壬午兵变,是朝鲜近代史上一次重大事件,也是近代中韩关系史的重要一章。本文就所见资料,对这次兵变的原因、经过及其......
<正> 壬午兵变在近代亚洲是第一次出现的反日起义,在朝鲜近代史上也是一次重大的事件,今年是壬午兵变一百周年,尽管这次起义是短暂......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八套播放了百集韩国电视连续剧《明成皇后》,在全国引起不小的轰动。剧中有关朝鲜“壬午兵变”的情节刻画得紧张......
明治初期,日本的军队还十分弱小。但日本为了建立自己在东亚的霸权,并跻身于列强,很快就出现了对外扩张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在琉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