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极相关论文
东南极冰盖拥有全球最大的淡水储藏量,如何准确评估其物质平衡状况成为未来海平面上升预测一个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虽然如此,由于......
南极洲又称第七大陆,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唯一没有土著人居住的大陆,由冈瓦纳大陆分离解体而成,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陆。整个南极大......
南极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区域,它的陆地面积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0%,其98%的面积常年被冰雪覆盖。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下,南极......
本文通过对东南极索龙达讷山泛非期花岗质岩石采用高精度锆石U-PbSHRIMP定年,获得Lunckeryggen花岗岩中锆石的年龄为584±7 Ma、Def......
东南极沿海拉斯曼丘陵地区缺乏末次冰盛期(约20 ka)的冰碛物堆积,冰川擦痕的保存以及冰退后海岸线的卸载反弹也很不明显,因此该地......
东南极普里兹湾陆隆区发育数个近垂直陆缘的脊状沉积体,这些沉积体记录了区域冰川活动和底流变化的历史。本文主要利用多道地震资......
介绍了微波辐射测量面目标表面亮度温度的原理,分析了冰雪的微波辐射特性与亮温特征。利用专题微波成像仪 (SSM/I) 数据研究了 1988......
南北极是研究全球变化的关键区域。"十一五"期间我国在南极地区系统开展了东南极冰盖/冰架变化监测与预测技术研究,对认识全球气候变......
文章报道了东南极格罗夫山地区蓝冰表面碎石带新生代冰碛岩(物)漂砾中微体古生物化石的分析结果及其意义。研究发现这些冰碛物(岩)......
在东南极大陆内部及边缘发育3条晚新元古代—早古生代造山带,即东非造山带(南延部分)、普里兹造山带和罗斯造山带。东非造山带的南延......
东南极格罗夫山变质基性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区存在两类玄武岩,即洋岛型玄武岩(OIB)和洋中脊型玄武岩(MORB).OIB型具有大体类......
在中国第22次南极考察(2005/2006)期间,采集了东南极戴维斯站区加德纳岛(GardnerIsland)上一根含企鹅粪的沉积泥芯。分析测试了该......
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莫愁湖(69°22.3S,76°22.0E)沉积柱中的有机生物标志物记录了该区全新世中、晚期气候演变过程。不饱和长链......
东南极的格罗夫山是普里兹造山带向南极内陆的延伸部分。对格罗夫山不同碎石带中收集的高压麻粒岩和正片麻岩进行锆石U-Pb年代学研......
东南极威尔克斯地-阿德利地陆缘是研究南极洲-澳大利亚晚白垩世裂解过程的关键部位,然而该地区的地质情况研究程度较低,特别是在构......
研究了位于东南极西福尔丘陵地区Gardner Island企鹅粪土的沉积泥芯DG2的分子地球化学组成特征。DG2沉积物的正烷烃以短链为主,主......
东南极普里兹湾地区出露大量泛非期花岗质岩类,利用IA-ICP-MS锆石U-Pb原位定年方法测得达尔克花岗岩、蒙罗克尔花岗岩和阿曼达花岗......
东南极普里兹带是一条经受格林维尔期和泛非期高级构造热事件影响的多相变质带,其构造演化过程与罗迪尼亚和冈瓦纳超大陆的形成密......
南极冰盖物质平衡最新的研究进展表明,西南极洲表现出两种变化模式,西部在增厚,而北面在更快地减薄。西南极冰盖总体可能正在减薄,......
对东南极拉斯曼丘陵莫愁湖ZH沉积柱进行了生态地质学的研究,通过AMS14C定年构建年龄框架,采用550℃烧失量、粒度和元素地球化学指......
本文对南极中山站区的莫愁湖和大明湖沉积物中生物硅、有机质等环境指标进行了分析,并在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生物硅在重建东南......
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格罗夫山分队(CHINARE30,2013-2014年)利用雪地车载深层探冰雷达在东南极格罗夫山地区开展了测线总长度......
在西南极和横贯南极山脉地区,新生代裂谷和剥露作用非常普遍。但是,文献中很少记录东南极地区的新生代剥露作用。文中根据东南极普......
东南极普里兹带是经历泛非期高级变质和强烈变形的造山带,其内发现有经历格林维尔期高级变质事件的残块。格林维尔期变质矿物组合......
报道了在东南极内陆格罗夫山地区蓝冰表面碎石带中发现的具有混杂堆积特征的新生代沉积岩(物)漂砾,并认为它们可能是这一地区上新......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东南极普里兹带是近几年在南极大陆上识别出的一条重要的泛非期构造带,因其成因涉及到冈瓦纳超大陆在寒武纪的形成与演化问题,因此......
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及邻区地质演化的年代格架以及地质构造背景的研究对了解Rodinia的聚合和裂解以及随后的Gondwana形成演化具有重......
本文对采自东南极拉斯曼丘陵中山站区的莫愁湖沉积物的元素、氨基酸和Sr同位素组成进行了详细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莫愁湖沉积......
采用中山站和LGB69、EAGLE、DOME-A 3个南极内陆自动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分析了东南极中山站—DOME-A沿线风要素的分布特征。结果表......
地处东南极内陆的格罗夫山地区是研究南极冰川进退和气候演化的理想场所。我国第22次南极考察(2005/2006)进行了该地区冰盖进退和......
2008年在东南极阿曼达湾帝企鹅聚集区附近岛屿开展了野外工作,于岛屿湖泊集水区采集到两个短沉积柱样,分别命名为EPI和PI。根据野......
本研究运用双频雷达(60MHz和179MHz)获取的南极中山站—Dome A断面的雷达回波探测数据,对冰盖浅部100—700m的雷达内部反射层和接......
距中国中山站以南约400km的格罗夫山是普里兹造山带向南极内陆的延伸部分,其基底地体由约在920—910Ma期间侵入的镁铁质一长英质火......
在1998—2017年期间,我国组织了14次东南极地质考察,将考察的范围从中山站所在的拉斯曼丘陵向外扩展了约400 km,主要包括格罗夫山......
以东南极罗斯岛地区的3个湖泊沉积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仪获得了沉积物样品的光谱曲线,讨论了东南极罗斯......
利用东南极Panda-1站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期间的辐射观测资料,检验了四种再分析资料在该地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对各辐射分量ERA......
东南极内部发育毛德和普里兹两条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泛非期)造山带,这两条造山带中均发育大量同-后构造花岗岩类。本文系统总结......
利用手持快速矿石分析仪(NITON XL3t-500S GOLDD)对拉斯曼丘陵中山站附近出露的基岩进行测试,初步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有明显的Rb元......
博氏南冰(Pagothenia borchgrevinki)为南极典型的喜冰性鱼种,通常贴近海冰底下生活。博氏南冰耳石形态参数与鱼体外型存在相......
1991年12月~1992年1月,在中国第八次南极考察途中,用分级撞击式采样器采集了13个气溶胶样品,用PIXE法分析了样品中的Al、Si、P、S、Cl、K、Ca、Ti、V、Cr、Mn、Fe、Ni、Cu、Zn、Br、Pb等......
普里兹湾位于南大洋印度洋扇区,是东南极大陆边缘最大的海湾,其南端与兰伯特冰川-埃默里冰架体系相连接,是东南极冰盖演化及冰海相......
随着全球气候环境恶化,特别是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气候环境学者越来越重视古气候,古环境的重建工作,希望以此揭示气候环境变化规律和......
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麻粒岩相岩石中出露一套罕见的含硅硼镁铝矿-柱晶石-电气石矿物组合的富硼岩系。由于高级变质作用已使原岩的......
地球上的火山活动使南极冰盖中沉积了超高含量的非海盐硫酸根离子.通过对东南极DomeA边缘DT263冰芯进行的离子成分化学分析,得到了......
在黑龙江佳木斯地块麻山杂岩中识别出麻山杂岩中具有两种类型的变质作用:早期局部的麻粒岩相变质作用(M1)和伴随的无水深熔作用(>5......
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出露的麻粒岩相泥质片麻岩和镁铁质麻粒岩经历了复杂的变形变质历史。代表前进的增厚事件的早期残留变质构造D1形成......
中国第32次南极考察内陆队首次使用雪地车载浅层探冰雷达取得了中山站至昆仑站全程1 300 km的浅层冰盖数据,通过MATLAB对数据进行F......
普里兹湾拉斯曼丘陵代表了东南极一条重要的早古生代的-530Ma泛非期(Pan-African)高级构造活动带。然而,该区早期的晚元古代的-1000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