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五味相关论文
中药五味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我们所看到的中药五味理论大多源自中医药学的教科书,对于原滋原味的中药五味......
《金匮要略》中“助用焦苦”的机理探讨李婷导师刘茂林(河南中医学院九三级研究生,郑州450003)主题词《金匮要略》,中药五味“助用焦苦”出自......
通过计算机分析,得知入膀胱经药物寒性(占58%)最多,温性(占22%)次之,平性(占19%)位居第三,无热性药及凉性药,五味中以苦味最多,占56%;甘......
春秋战国时期中医对五味已有广泛的实践认识记载,如《左传》的"昭公元年"、"二十年"、"二十五年"均记载有"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先王之济五......
目的:通过对植物类中药所含元素多寡和该药"味"之间关系的分析,建立药物的定量判别方程.方法:首先检测105味植物类中药42种元素,依......
近年来,中药性味学说的现代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学者们从文献学、形态学基础、结合量子理论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从不同角度诠释药......
"四气五味"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应用现代仿生技术阐释中药性味的科学内涵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发展起来......
随着当前我国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中药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药在医学实践的各个层面上均显示了突出的应用价值。辛味药是当前中医临床上......
<正> 五味是药性理论的主要依据之一。运用五味来辨识药物的性能是中药具体应用的一大特点。《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辛散、酸收......
五味,系指酸、苦、甘、辛、咸五种基本的味道。长期以来,五味作为中药药性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用以概括药物的某些功能特点,解释药物的......
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了张仲景依味谴方的特点:1.全方一味为主,这些方往往有一个明显、单纯的治疗倾向,体现了“辛散、酸收、甘缓、苦坚、......
对《内经》中方剂组成的君臣佐使理论、药味配伍理论、方剂结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和阐释。君臣佐使是方剂组成的原则和基本框架,是......
中药五味理论是中医药学核心内容,表征中药成分群的特征性质,用于指导临床。但五味怎样表征众多成分群、药材划分五味的标准,以及......
本论文作了两个部分的工作:(1)丹参有效部位抗HIV药效学研究及中药五味灵芪胶囊的免疫学评价;(2)细胞生长抑制因子p53和p73在抑制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