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学相关论文
我国的本草学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保持得最为完整的药学体系之一。2016年开始在辽宁中医药大学本科生中开设本草学选修课,2018年中药学......
本草学是东方医药学的重要标志。在生境中辨识药用植物是本草学的重点,本草著作在对药用植物进行描述的同时,基于知识传授的实际需要......
目的:探寻苦参的潜在功用。方法:在历代本草文献学中挖掘苦参的功用及治疗病症;再通过利用《普济方》数据库管理系统,对苦参古方治疗病......
期刊
卢之颐《本草乘雅半偈》收载了《神农本草经》及诸家本草共410多种药物,并以阐释药物主治为重点。其中,卢氏主要以每一味药为基本单......
通过构建本草学古籍数据库,包含本草古籍入选规则、整理方法以及数字化,研究制定本草古籍数字化技术规范及管理规程,为大量中医古......
由于性不耐寒,茉莉传入我国后,在温暖的南国安了家,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多有种之。北宋陶穀《清异录》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五代十国......
苏颂(1019~1101年),字子容,北宋泉州人(今福建省泉州市),后徙居丹阳(今属江苏),官至右仆射中书侍郎,哲宗时为丞相,后被封为魏国公,......
一原始的医疗活动从古人类的考古发掘资料和对现代的某些文化仍停留在若干万年前的少数民族生活的观察,可以知道在原始社会里,人......
本研究通过大量本草查考结合现代文献研究对九节茶名称与别名,产地与生长环境,植物形态与基原以及功能主治进行了本草学考证,为进......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向世界展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在以往译介中医药典籍时,译者讨论较多的是《黄帝内经》,《......
第四讲正确使用、广泛发掘古代药物资料我们整理发掘古代药物资料,主要目的是希望找到对发展现代中药事业有用的东西。对众多原始......
<正> 《本草衍义》是北宋政和年间的“通直郎添差充收买药材所辨验药材”寇宗奭所作,在本草学史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部本草学著作。作......
近年来,我国史前本草的研究,已日益受到医史和药史界的关注。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的出土,有力地推动了这项工作的进展。......
通过考证,大蓟和小蓟最初药用品种都是蓟属(Cirsium)植物,宋代还用了飞廉属(Cardus)植物。这两属多种植物沿用至今,其中商品原植物......
综述中药材楮实的本草学记载和现代药理、临床及配伍应用研究概况。动物实验表明 ,楮实液对正常小鼠的学习和记忆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在山里,一些草被招安 另一些草,陷入迷茫。剩下的 那些,蜷缩在犄角里 不敢出声 一个午后,我下乡。刚好遇到早年的赤脚医生......
李时珍──在医药学的贡献沈若星李时珍是举世闻名的医药学家。他的巨著《本草纲目》是千古名著。在长期的医药实践中,不仅在本草学......
通过梳理文献以图全貌式掌握历代本草类著作对白果的有关记载和论述,认为历代对白果的功效应用基本一致,用法较为丰富,但是用量不......
稷常见于先秦典籍,汉魏人都以为稷和粟为一物,以后有人以为是黍或高粱,彼此说法不一而争论不休。现根据战国时秦的《日书》,知道当......
黄精作为我国传统常用的补肾固精中药,主要含有多糖、皂苷和黄酮等成分,具有抗骨质疏松、抗类风湿、抗糖尿病、抗衰老、抗老年痴呆......
我国众多的医学典籍中,有许多以本草命名的书籍。什么是本草?原来中国古代药物以草类居多,人们便把本草作为传统中药学的简称,“本草”......
“本草”这兩个字,顧名思义就可以知道是以討論植物性物品为主的生药学。可是历来用为药物的並不限於植物品,而动物品和矿物品也......
《本草节要》是南宋张松节抄《大观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等大型本草著作中的常用药物,编纂而成的一部本草著作,已亡佚,但在《宝庆本......
清·乾隆年间,钱塘(今杭州)学者,著名本草学家,《本草纲目拾遗》的作者赵学敏,对凤仙花深有研究。早在青少年时代,曾与当地及东瓯......
《本草纲目》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实地考察,对本草学进行的全面整理总结;记载了189......
人参益智的古籍记载翻开早期的本草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载:“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
中国本草学在北宋进入了兴盛期,《开宝本草》《嘉祐本草》《本草图经》等官修本草皆为雕版印刷,实现了本草传播形态的大转换,确立......
屠呦呦,1930年生于浙江宁波.“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中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rn1951年,屠呦呦考入......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中药学专著,现代学者在《神农本草经》学术思想上的研究成果颇丰,在药物研究方面多偏向于陆生......
中国的本草学传入日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据考证,应神天皇16年(公元285年)王仁携(论语)、(千字文)去日本时,随行的医家就......
古今许多文献认为疏毛魔芋是魔芋的来源之一,造成了两者互相混用。本文通过系统考证和实验研究,证明疏毛魔芋即历代本草中的“斑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