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字相关论文
“王三”二等字很少作切上字,二等字喉牙音的切上字避免使用一、三、四等开口字,“王三”三等字用非三等字作切下字时都是一等合口......
“针”古读小议张琨先生把原始汉语、侗台语和苗瑶语“针”拟为和(Sino-TibetanWordsforNeedle,1969)。古文先有“”字,“针”是后起的俗字,承了“”字的读音。许慎(东汉......
“下”字在中古时代为假报匣母开口二等字,《广韵》有全法上声胡雅切和去声胡驾切两个音读。怀化方言里,“下”字有两个洪音和两个细......
依发音部位和《广韵》四十声类四系十二组法把南城方言20声母分七组依次论述。 第一组 双唇音:[p]、[p]、[m]。含《广韵》帮系诸纽字,对应关系......
第九组 共四个:(30)[εn](31)[in](32)[uin](33)[yn]。大部分为《广韵》臻摄字。除[uin]韵母外,还有部分梗曾深三摄字。(30)[εn]。含真部开口三等、文部合口三等......
以与十六摄的对应关系归南城方言59韵母(除有音无字5韵母外)为十七 组进行分析。第一组 共四个:(1)[](2)[](3)[i](4)[y]。基本为 《广韵》止摄开合......
1935年3月陆基所编《注音符号苏州同音常用字汇》,著录苏州方言成系统的文白异读,本文就这些资料加以分析,解释苏州文白的关系。总......
在资阳方言中,“h”“f”易混的语音现象比较普遍。本文主要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辑的《方言调查字表》中的帮组字和晓......
引言 学术界对于《中原音韵》知、章、庄三系声母的研究,断断续续已有半个多世纪,见仁见智,至今未见共识。讨论知、章、庄三系的分......
文章对《环川乡音字义考正》的语音系统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写,特别对其中的声韵特点作了分析。
The article gives a detailed de......
中古以后,湘语历史上的语音链变(含推链与拉链,以推链为主),给现代湘语元音系统带来两个重要特征:一是现代湘语元音系统存在两种类......
陈寅恪的“恪”字时常被读作que,但是这个读音的来历始终不甚明了。本文考察了近代多种音韵文献资料,理清了恪字读音演变的轨迹,揭......
《翻切指掌空谷傳聲》是清代末年江西南豐人士編撰的一部以反映官話語音爲宗旨的韻圖。編者宗侄劉孚周以旁注的形式比較了韻圖“官......
《切韻》時代重紐三等和重紐四等的對立可以概括爲介音的鈍/-rj-/、鋭/-i-/之别,其中重三字的介音會向[+合口]的方向演變,或者使後......
晋语蟹效摄与山咸摄一样存在一等开口字依声母锐钝分韵现象。山咸蟹效平行的演变特征不仅在晋语存在,在其他非官话南方方言也存在......
一、概说《广韵》是北宋时期由陈彭年、邱雍等人奉诏编纂的一部官修韵书,成书于公元1008年,是我国历史上完整保存至今广为流传的最......
<正> 宋鼓吹铙歌三首,见存于沈约《宋书·乐志》,赵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亦收录。郭茂倩在《宋鼓吹铙歌三首》题下加按语说: 《宋......
一般认为,中古喉牙音(见溪群疑晓匣影喻)二、三、四等字在今北京话中受-i介音的影响而腭化为t-t‘--。实际情况似并非如此简单,本......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中原音韵》声母系统的构拟,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或为20母,如罗常培;或为25母,如赵荫棠、王力;或为24母,如陆志韦;或为21母;如杨耐......
从古音到现代汉语普通话以及各方言,语音的各个方面(声、韵、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于语音发展的不平衡性,古音发展到今天,各......
《集韵》改动《广韵》反切上字的反切有2287个,本文透视和分析这些改动的反切上字的洪细信息,讨论了六个问题。(一)《集韵》改良反......
本文讨论了廊坊北京官话区两种语音现象——古影疑母开口一二等字的读音及ts、ts两组声母划分的情况,通过描写、分析与比较,揭示了......
武汉方言中叠置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白读层次,一类来自黄孝方言,一类是西南官话区共同演变的滞后层次。通过比较发现,武汉方言早期语......
同心县,是宁夏的回族聚居县之一,地处兰银官话和中原官话临界区域。特定的方言地理环境,回、汉人口分布,人文历史因素,使同心境内......
对一个方言点的语音研究,除了对其语音现实进行描写,对其声韵调进行研究,寻找它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用以推广普通话、促进语音规范......
【正】重庆某报于9月28日02版头条刊载了一篇重点报道,题目是《〈熊嘎婆〉将打造成重庆品牌动画》,看了"重庆动漫业已迎来发展的春......
《元声韵学大成》是产生于明万历年间的一部反映吴语特征的重要韵学著作。前辈学者虽有论及,但都点到为止,迄今学界尚未对其进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