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音略相关论文
佛教文化与中国语文传统的理论与方法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申小龙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古代语言学是以文字的研究为中心的。这一方面是......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两次大规模的外来文化的输人.一次是清朝及民国初期的西学东渐;另一次是自汉代开始的长达近千年的古印度的......
“内转”和“外转”是等韵学上的一对概念,由于最早分内外转的韵图《韵镜》,也没对内外转的含义加以说明,于是后来的治等韵者,便......
<正> 王力先生《汉语语音史》的"晚唐——五代音系"的韵部部分新立了"资思"部,他说:"资思是一个新兴的韵部。朱翱反切一律用齿头......
竺家宁先生认为重纽三等(B)和重纽四等(A)的语音区别,是“上古复声母的遗留”。本文对其论文中列举的37条例证,逐一加以考辨,结论......
在30年前北京市语言学会筹委会召开的纪念罗常培先生80诞辰座谈会上,魏建功先生发言称赞罗先生“继往开来出力多”。王力先生接着发......
宋元五种韵图喻母字归等有不少与门法“喻下凭切”不合,这些例外或是由于依反切下字归等,或是由于依语音变化中产生的新反切归等,......
韵书至盛唐产生分化,《切韵》系韵书分韵更细,最终确立二百零六韵的韵部系统;《韵诠》分五十韵头,韵头下再分平、上、去、入四声,......
本文讨论古音构拟中的两条原则,理性原则和兼容性原则,以及构拟所以凭借的各种证据的权重问题。当证据互不相容时,理性原则可以帮......
陈寅恪的“恪”字时常被读作que,但是这个读音的来历始终不甚明了。本文考察了近代多种音韵文献资料,理清了恪字读音演变的轨迹,揭......
《韻學驪珠》是清代沈乘麐撰寫的一部南曲韻書,其中標注了大量南音、北音音注,因此可以借助這些材料從聲母和韻母兩方面比較南北音......
《切韵》支、脂等八个三等韵存在着重纽,重纽分为A、B两类。这八个三等韵的喉牙唇音字中哪些字归重纽A类,哪些字归重纽B类,学术界......
宋代小学是宋代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传统的文献分类法,它归于经部,涉及音韵、训诂、文字学三大门类。从观整个宋代学术,与其......
罗常培先生在他三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为开拓我国现代语言学发挥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他在汉语音韵学、中国少数民族......
一九八一年七月九日《文汇报》重新登载新华社一篇新闻,提到解放军进入南京前夕,南京人民给毛主席的一份电报,最后写道:“何日入......
三方俗音中韵母的情况是比较复杂的,可以从韵尾的阴阳入的对转去观察,也可以从韵摄的关系去研究,还可以从介音的开合、等各方面去......
《切韵指南》的研究以近代为界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近代之前的音韵文献关注较多的是它的门法,但无论记载还是阐释都是零散的;近......
余迺永先生的《新校互注宋本广韵》是近年来出版的最为重要的《广韵》校注本,作者广泛搜罗现存《切韵》、《广韵》各种版本,乃至其......
通过与北部吴语文读层的比较和文献的梳理可定,西南官话宕摄三等阳韵邪母字今读塞擦音,该现象同六朝“南人以钱为涎”、“以溅为羡......
一再版说明拙著《中古音论》(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近一年以来,其中所收的《1900—2006年上半年国内中古汉语语音论著目录》......
<正>在等韵图上方,先分为唇舌牙齿喉半舌半齿七音,即七个发音部位,是横列的。各等韵图排列七音,不是一个样子,未采取位置固定法。......
<正>《七音略》是以唇、舌、牙、齿、喉、半舌、半齿七音为纲的许多拼音图表的大总名。在其中的“重中重”、“轻中重”等,是以声......
<正> 反切和韵表的关系问题,宋元以后韵书所载反切与所谓韵系简化问题,这都是比较大的问题,在前一篇文章中已都谈到了。在这篇文章......
<正> 历史音韵学上“等”这个概念,有些叫人不好明白。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它的使用范围无定——有时代表韵的某种性质,有时提示声的......
<正> 《韵镜》、《七音略》是唐宋时人以《切韵》音系为根据,加上他们对时音的考订而制成的声韵调拼合表,这是语音史上两种辨类审......
郑樵的小学著作主要有《六书略》、《七音略》和《尔雅注》三种。本文共分四章,摘要如下:第一章《郑樵学术概述》,简单介绍了宋代......
从开合口的层面分析汉语语音的发展过程,可以从一个侧面来揭示汉语语音的发展规律。以唇音的角度,逐字探讨语音系统所发生的开合口变......
【正】 3、宋元新编韵图 宋、元新编的韵图,今存者有《四声等子》、《经史正音切韵指南》和《等韵切音指南》。 《四声等子》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