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会泳相关论文
“文化大革命”时期,“四人帮”在文艺领域动员一切舆论工具鼓吹“样板戏”的同时,对不符合其创作原则的作品极力进行“围剿”。19......
中国民族声乐演唱讲究咬字行腔,通常美其名曰"字正腔圆",历来都被认为是中国民族声乐演唱的美学原则.因此,处理好咬字和行腔的关系......
于会泳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润腔"一词,他指出:"在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韵味的形成,很大程度是取决于‘润腔’手段的。‘润腔’是我......
1967年5月24日,“革命样板戏”这个词汇首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而一周后在《人民日报》社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一文中,又五次......
在1990年代,汪曾祺的部分作品对"文革"进行了集中反思。这些作品对政治运动中的种种血腥行为和荒诞现象给予了忠实的记录。汪曾祺......
本文论述了于会泳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前期,在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方面进行的研究,其中包括民歌、说唱、戏曲以及他的综合音乐理论......
现代京剧《海港》是20世纪70年代极富时代气息的一部作品,其中的第四场"战斗动员"幕前曲及唱腔是现今最为脍炙人口的京剧乃至戏曲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