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样板戏相关论文
2014年底,香港导演徐克执导的新版《智取威虎山》,取得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这部电影把革命样板戏成功地改编为好莱坞商业大片,不仅......
韩少功/文曾庆培/评 第一次在乡下看戏让我有些吃惊。禾场里用几张门板架起了一个戏台,台上光线暗淡,有一盏汽灯,还有两三盏长......
大凡经历过“文革”的人,都对“革命样板戏”《沙家浜》的剧情耳熟能详。 “沙家浜”是今天江苏省常熟市董浜镇。当年,这里远离......
革命样板戏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演出之后在全国影响极大,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广大农村也迅速得到普及。1968年,我们定襄县......
在《博览群书》2004年第8期,我读到了黄波先生的文章《唱样板戏的俞平伯》。文章为拙著《俞平伯年谱》补述了漏写的一笔,“这就是俞......
“有时候读旧书就与读新书一样有意思,如果不是更有意思的话。温故而知新,我们中国人的这句成语当真是充满了睿智。” 灯下读完王......
1966年夏天发生在神州大地上的那场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人们对此仍然记忆犹新。美术出版物作为当时御用的政治工具,可谓......
最近半年多来,年逾八旬的李滨声一直格外忙碌,他亲自参与整理的老北京民俗画册《华梦遗珍——老北京360行绘本》即将完成,这些早已失......
叶永烈在《毛泽东的秘书们》的《后记》中说,据其不完全统计,毛泽东一生,先后任用过二十六位秘书他们担任毛泽东秘书的时间大致如......
文化大革命时期革命样板戏在艺术风格与装饰题材上对陶瓷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用图像学的方法,介绍了样板戏《红灯记》在陶......
随着徐克导演的电影《智取威虎山》上映,其背后的革命样板戏再一次回到大众的视野。革命样板戏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是最具盛典的戏剧,......
在戏曲改革的道路上,京剧现代戏创作是戏曲界最具争议性的话题之一。而诞生于“文革”时期的“革命样板戏”,则是戏曲革命化、现代化......
我和大成熟悉,是在我高中毕业回村当了大队会计之后的事.此前,我们虽然是一个村里的,但他住后街,我在前街;我们年龄相差十几岁,再......
喜欢京剧有两个原因:我20岁时正值“文革”,所有的传统戏、历史剧都被打入“冷宫”,只有一种称之为“革命样板戏”的现代京剧唱腔......
“文革文学”时期的文坛并不是硕果累累,繁花似锦,主流意识形态的极端化约束所产生的高压使很多作家噤声无语,但这恰恰为不多的几......
那晚,14岁的杨红艳在马哨公社所在地马哨村那个大晒场上出尽了风头.作为公社“向阳花”宣传队年纪最小的队员,她扮演革命样板戏《......
1967年夏,由淮剧《海港的早晨》改编的京剧《海港》被列为八个革命样板戏之一。当时全国的京剧舞台只有五出现代京戏,《海港》在这......
1967年6月16日晚,中央的一些领导同志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看革命样板戏,头里并排坐着毛泽东和林彪.戏开演前,台上报幕员高喊:“祝毛......
1972年2月24日晚,由江青自1963年起便指导排演的“革命样板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北京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演......
1958年春节叫得最响的口号就是"打破常规过春节",那年不知有多少人是在工作岗位上迎来新年。据当年的报道,除夕之夜,有27000多名民......
群众-英雄话语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化石。“文革”期间,它被纳入国家权力机器,充当了激进文化派消除意识形态异己的话语霸权。作为话......
“样板戏”作为20世纪60—70年代“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主流文学红极一时,但在样板戏中无论是《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
1963年6月,全民大唱“样板戏”。专业剧团纷纷办起了“样板戏学习班”,“学演”,就是在样板戏的普及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词汇和新现象......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名列八个革命样板戏之首的现代京剧《红灯记》曾经风靡全国,享誉全世界。但是无人知道,《红灯记》的故事就发生在黑......
“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1990年版序中,哈贝马斯对公共领域的概念特征进行了调整和修正,把原先论著中单一的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扩大......
1967年5月24日,“革命样板戏”这个词汇首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而一周后在《人民日报》社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一文中,又五次......
老掉牙的东西放在新时代里.也能产生时髦的话题。最近,围绕八大革命样板戏之一《红色娘子军》剧本的版权一事,冯远征和妻子梁丹妮可谓......
管好码头是一个社会管理中最普通的问题,但也曾经被上升到政治高度大做文章。在革命样板戏《海港》中,码头工人马洪亮为了“阶级敌人......
<正>本人从来不喜欢烟酒茶辣,极少玩扑克麻将,最大的爱好是收藏与写作。从1963年至2003年,曾收集过烟标、邮票、糖纸、门票、粮票,......
革命样板戏作为“文革”时期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虽然时过境迁,却仍具有较大的阐释空间。本文采用女性主义批评视角,糅合权力理论......
尽管人类历史上的文学书写历来都是由男性进行启蒙的,但是在"文革"时期的《海港》、《龙江颂》、《杜鹃山》三部"样板戏"中,女性却第一......
“样板戏”概念的首次运用是在1967年第六期《红旗》杂志社论《欢呼京剧革命的伟大胜利》一文中,“样板戏”一词的选用契合了对优秀......
<正>所谓"三突出",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这是"文化大革命"时......
<正>诞生于特殊战争年代的延安解放区秧歌剧,在贫瘠的黄土地上一经兴起就呈现出繁荣之势,热火朝天的秧歌运动便迅速在陕北大地上开......
【正】中国人自古喜欢树立典型,无论做什么,一定要走极端,弄出几个典型来号召全国人民学习,这才有了的"二十四孝图"那样的景观。这......
“续一把蒙山柴炉红火旺,添一瓢沂河水悄深意长”,提起《红嫂》,大凡看过这台戏的人耳边都会响起剧中红嫂“为亲人细熬鸡汤”的经......
出于建设理想国度、教化公民的政治目的,柏拉图在《理想国》卷二至卷三中,对诗中的英雄形象提出了尽善尽美的要求。柏拉图心目中的......
文革后期,全国戏曲团体大演革命样板戏。因为被揪斗的获得解放,巴不得找个机会表现表现自己对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赤诚;揪斗别人的革......
【正】 一九七六年春,“四人邦”趁敬爱的周总理逝世和毛主席病重,加紧了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他们公然抛出了一个“老干部是‘民......
洪子诚按:下面是王风和我有关革命样板戏的'样板'一词的通信。注释为我所加。王风致洪子诚(2018年1月1日)洪老师:祝您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