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扩散相关论文
土地是人类发展和开展社会经济活动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工业产业在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产业的快......
产业空间分异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产业集聚和扩散,城市群空间结构及职能分工都与产业集聚、扩散存在联系。国内外学者在不同的历史时......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伴随着苏联东欧剧变,中东欧国家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社会转型,而这种转型又与欧洲一体化密切相关,“入盟”......
经济活动分布不均匀,是普遍存在的事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凭借政策优势和靠近海外市场的可达性等吸引了大批制造业企......
外向型经济特征,限制了广东向周边地区产业扩散的能力.福建作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区,直接接受国际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产业发展......
大都市是世界经济竞争格局中的基本空间单元,通过产业的不断集聚与扩散来实现产业结构的持续建构、解构和重构,使得大都市成为承载......
将李嘉图比较优势纳入空间经济学分析框架,对珠三角产业扩散与广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尽管粤西北东地区在自然......
外商投资对我国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外资企业外向型生产经营和企业集群内部......
我国是吸引外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但外来投资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通过对东莞和温州地区的实证分析,与内资企业相比,在产业扩......
产业扩散是企业大量从集中地外迁的行为.传统产业、污染行业是珠三角产业扩散的主要类型.其扩散模式通常是整体搬迁和部分功能转移......
基于脱钩理论研究方法,借鉴其他学者构建的产业动态脱钩指数和区域产业集聚与扩散判定条件,对1995-2015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在东部、......
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历程始终伴随着产业区域转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区域转移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历程,并呈现出一定的空间特征和......
由于产业结构的多元化程度较高,虽然我国东部地区在绝大多数行业上的梯度水平相对较高,但在单个行业发展上与国内其它地区的梯度势差......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于城市发展,促进制造产业空间转移,优化城市之间的经济关系。针对中国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及人口变动数据......
文章利用修正后的E—G指数测算了2003~2009年我国制造业28个产业的集聚系数,从时间、产业和地理分布三个维度深入分析制造业空间结构......
在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与产业布局逐渐获得经济学家的关注与重视。国际贸易本身具有的知识外溢效应与聚集经济效应,......
功能格局(或者说就业区位)与集聚扩散一直是特大城市产业疏解的研究重点。文章基于大城市就业区位和功能集聚的一般规律,以及日本......
基于产业集聚和扩散理论,使用双重差分法对我国京津冀地区1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6-201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处理,定量分析了高铁对旅......
企业分蘖现象要求我们对企业的性质给出新的解释,企业组织边界不仅是企业面临的管理费用和市场交易费用的比较,而且是低效率运行的......
近代中国工业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但是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区位分布也出现了由口岸及沿海集聚向内陆扩散的现象。文章利用20世......
经济活动分布不均匀,是普遍存在的事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凭借政策优势和靠近海外市场的可达性等吸引了大批制造业企业......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突出特征之一,我国2/3以上的GDP和税收来自城市,90%以上的科研力量集中在城市,振兴经济必须推进城市化。同时,城......
通过引入经济距离变量,架构了一个具有动态变化特征的经济空间。通过将地理空间和经济空间中的SP指数值耦合,建立了能有效衡量产业......
武汉市作为我国区域性中心城市、中部地区最大的副省级城市,依靠自身雄厚的经济基础及区位优势,牢牢把握“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机......
产业的空间重组包括产业扩散和产业转移两种不同的形式,服务业的空间重组形式主要由服务的市场区边界决定,根据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
产业集聚是指某行业相关的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和接近,这种空间的集聚产生的集聚效应给企业带来了竞争优势。产业扩散是指产业......
通过对产业间的技术关联测度,了解了产业间的技术扩散与转移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了可能的热点、方向及趋势。首先利用专利技术信息和......
本文基于三次经济普查和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数据,利用空间双重差分(SDID)模型,探讨发展轨道交通能否促进北京产业扩散。研究表明:(......
我国是吸引外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有必要客观评价外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对东莞和温州地区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资企业对当......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和城市形态、土地利用的关系是城市规划和政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选择北京轨道交通快速扩张的2001-2008年和2008-......
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呈现出新的趋势,四大地带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总体上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态势,1978-2004年四大地带间的经......
通过选取我国27个产业部门,根据集中度、生产效率划分为4大部门,分别验证产业扩散与产业效率之间的变动关系,同时运用空间滞后趋同......
深圳湾口岸开通后对临近区域的影响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本文首先界定这种影响为"廊道效应",并在借鉴国外对廊道效应研究的基础上对......
产业的集聚和扩散是区域发展的向心力和离心力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二者的大小又要受到行业关联效应和要素结构的影响。由于关联效应......
产业集聚与扩散、城乡关系演变和城市空间扩展是我国城市地理、经济地理研究的重点,但研究区域集中在国家性中心城市。武汉作为区......
为揭示城镇化进程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把握城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城镇化及文化产业研究成果和研究......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性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域空间及其影响范围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许多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大城市不断向......
文章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地理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制造业地理集聚程度明显提高,制造业已显现......
在对产业扩散机理进行疏理的基础上,对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项政策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
世界城市是全球化经济的空间结点,经济发展成熟、产业结构高端化,是全球城市的制高点。对其发展历程的规律总结能够提供很好的借鉴......
产业对城市群空间组织的驱动作用主要是通过产业集聚和产业扩散运动实现的。城市群空间组织是群内各要素自组织和他组织耦合作用的......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运用江苏省1996-2008年13地市的面板数据对区域差距形成的原因进行实证研究,分......
本文基于中国大菱鲆养殖业的调研,运用Arc GIS 10.0对产业扩散路径进行图像化描述,并运用行业集中度和产业空间集聚指数测度了中国......
本文认为受到产业空间分布模式变化的影响,区域经济差距在长期内会经历以下四个阶段性变化:(1)在市场一体化水平很低的情况下,两地区没......
现阶段我国经济及社会处于蓬勃发展时期,产业发展也面临新时期的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第三产业作为新时期的发展重点将得到全面的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