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界会议相关论文
1935年9月中共中央在进入甘肃后召开的俄界会议,是长征途中一次带有转折性的重要会议,是坚持北上抗日战略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开展严......
本文认为,《大公报》百年历程画册中那段关于《大公报》与红军长征落脚点之关系的论述,是完全错误的。其理由是,中央红军根本不可能看......
长城、长征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大型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甘肃省境内长城、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是名副其实"文......
叶剑英是我军惟一以参谋长身份被授予元帅军衔的将帅。长期的参谋工作,使他对信息的收集特别敏感,对信息的使用高度重视,对信息的获取......
甘肃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的第十个省份。从1935年8月红二十五军由陇南两当进入甘肃境内,至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宁大......
中共中央是9月下旬在甘北榜罗镇一次只有少数中央常委参加的临时会议上,决定改变前定的打通国际路线的方针的。作出这样的决定,是因......
《万水千山—走进长征路大型纪实摄影展》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幕。展览首次全景式地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历史遗存,勾......
中国工农红军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进行了伟大的战略转移,即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甘肃省是当年红军经过的地域较广,过境部......
[摘 要]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张闻天最早系统阐述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北上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主持俄界会议,制定出与张国焘斗争的策略,......
【正】 近年来,党史学界在红军长征史的研究方面有许多新进展,本文简要介绍如下。 一、关于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间问题。 第一种......
俄界会议是"与红四方面军分手后,中央红军在单独进军陕北过程中召开的系列会议"中的第一次会议.是完成"长征的落脚点"新战略方针制......
1935年9月12日,鉴于张国焘拒不执行党中央北上方针,中共中央在甘肃省迭部县高吉村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俄界会议。会议讨论......
俄界村位于甘肃省迭部县城南偏东,达拉乡西部,东距达拉村3公里,距迭部县城70余公里。该村是藏族居住之村寨,全村有37户人家,约250人,全部......
1935年9月12日中共中央在甘肃俄界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为正确处理党内矛盾,进行党内斗争......
王稼祥对长征胜利作出三点历史贡献:在通道会议和黎平会议上,反对"左"倾军事路线,支持毛泽东正确路线,促使红军实现"通道转兵",既......
<正>1935年7月,红军长征到达四川松潘附近的毛儿盖地区。此时,个人野心勃勃、权力欲望不断膨胀的张国焘自恃其枪多势重,漠视党的纪......
1935年9月12日召开的俄界会议是党和红军历史上的重要会议,它批判了张国焘的分裂图谋,保证了党中央北上方针的贯彻实施。毛泽东在......
【正】 甘肃,在整个长征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从一九三五年八月红二十五军进入甘肃到一九三六年十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
<正>2015年1月,是遵义会议胜利召开80周年。应该说,它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上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然而,在长征中是仅有遵义会议一个会......
本文通过作者对长征路线的实地考察和对党史资料的系统梳理,对红军长征的基本内涵和红军长征史研究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
一九三四年十月到一九三六年十月,中国工农红军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甘肃,是红军长征到达的第十个省份。红军长征在甘肃......
对于红军长征途中存在的“南下还是北上”的争论,长期以来,不少学者都侧重研究其历史过程,而缺少对这两个方针的理性分析。以俄界......
长征途中,为了反对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错误给党和红军造成的严重危机,中共中央在俄界召开政治局会议。俄界会议是长征途中召开的......
俄界会议是中共中央在党和红军面临内外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进一步确立红军长征方向和落脚点,揭露和批判张国......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有两个关键。长征亲历者、时任红三军团政委的杨尚昆在回忆录中写道:“整个长征,我觉得有两个关键:一个是上面......
俄界会议可以堪称为中共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次会议,它从政治路线的高度批判和纠正了危害中国革命和红军的错误,确立了继续坚持北......
提起长征中召开的会议,很多人只知道著名的遵义会议。实际上,中共中央在随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至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期间,先后召开......
在长征途中,为了摆脱、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党和红军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和改变了落脚点,直至最后落脚陕北。红军长征......
<正>2011年9月21日至27日,省委党史研究室业务处室和地县党史工作部门的同志共27人由巩玉闽副主任带队,奔赴重走长征路的第四站: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