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合作运动相关论文
20世纪初,受帝国主义侵略,封建势力压迫,军阀割据混战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中国农村经济处于崩溃与破产的边缘。为挽救农村危机,社......
农村合作运动,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着力推行的一项振兴农村和农业的社会经济运动。浙江作为国民党统治的核心省份,成为推广农村合作......
华洋义赈会始建于1921年,起初的活动区域主要在河北,通过在当地的救灾活动,该会积累了相当的救灾经验,为社会各界所肯定。1931年,江淮流......
民国时期,在全国农村合作运动蓬勃兴起的大背景下,和县乌江农村合作运动在安徽省内率先开展,并得到了中央农业推广委员和金陵大学农学......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我国农村问题和农业危机日益严重,农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救济农村”、“复兴农村”的呼声不断高涨。......
民国时期安徽农村合作运动的产生既是20世纪20-30年代凋敝的农村经济的内在需求,也是民间团体倡议、政府推动的结果。 1931-193......
作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实施棉花产销合作的重要区域和山东省推行棉花产销合作的开首之地,鲁北地区的棉花产销合作以棉花品种改良与......
20世纪30年代,随着中国农村复兴运动的高涨,农村合作实践中出现大量商资归农现象,并由此推动中国农村合作运动进入“极盛时期”或......
安徽农村合作运动虽然最终没有完成“救济农村”、“复兴农村”的初衷,但客观上代表着社会政治经济现代化的方向,它是安徽农村近代......
抗战前,华洋义赈会通过赈灾活动,广泛参与西北开发与建设。他们一方面实施急赈,救济灾民;另一方面实施工赈,建设道路,开展勘探测量;同时还......
国民党政府奠都南京以后,开始重视合作运动,并把合作运动作为实现其民生主义方策而列为七项民众运动之一,力图对其加以控制、驾驭......
民国江西农村合作运动既是执行南京国民政府合作政策的结果,又是江西农村现实环境的必需选择。虽然合作事业无法也不能挽救深重的农......
目前学界关于民国农村合作运动的研究,主要是在合作主义与合作思想研究、国家—社会关系、新制度经济学、经济社会学与乡村现代化......
华洋义赈会为防救农村灾害 ,为复兴农村 ,而倡办了农村合作社。这逐渐为其他注重农村的团体所仿效 ,从而形成了民国时期的农村合作......
南京国民党政府“资金归农”的一阵喧嚣远未给衰败的中国农村带来“复兴”的希望。不但信用合作社在当时农村金融中的地位微不足道......
抗战前,南京国民党政府意识到农村合作运动的重要性,推动官方与民间组织进行合作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中国的农村问题在于土......
20世纪30-40年代陕甘宁边区政府与国民政府在陕北地区都推行了农村合作运动。然而各自在陕北地区的合作政策有所不同,边区政府的政......
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提倡并推行了农业合作运动,这既是南京国民政府化解其统治危机的现实需要,也是国民党“民生主义”建国方略的......
民国时期,农村合作贷款活跃,但逾期贷款现象也较普遍,呈现数量大、比例高的特点。一方面,合作贷款并未有效改善农村经济,农民依然......
抗战时期,在推行农村合作运动的过程中,四川逐渐建立了由省、县两级合作金库组成的农村合作金融体系。各大金融机构是这一体系的主......
在中国的合作运动中,农村合作运动较为发达,而其中信用合作社又获得了更突出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初,由中外人士合组的赈灾慈善机构华......
十年建设时期,南京国民政府为克服农村经济政治危机,自上而下推行合作运动.但由于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当时中国内在社会经济条件......
民国时期,频繁的自然灾害使安徽农村处于破产的境地。1927—1937年这一时期的安徽,灾荒连年发生,使农民的生活更加贫困。为了拯救日益......
农村合作运动是南京国民政府实施的一项重要的农村经济政策,贯穿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整个过程.农村合作运动的兴起是当时社会经济......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信用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兴的农村金融借贷机构迅速发展起来,打破了以往旧式借贷体系一统天下的局面。但由于种种原因......
南京国民党政府意识到农村合作运动的重要性,并且努力推动官方与民间组织进行合作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中国的农村问题在于......
南京国民党政府意识到农村合作运动的重要性,并且努力推行合作运动,并且以信用合作为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中国的农村问题在于......
云南省的农村合作运动是在国民政府政令下开展的一场以救济农村经济为目的的运动。1927-1937年间,昆明就出现过以消费合作社为名的......
抗战时期,四川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村合作运动。这场运动不仅是振兴川省农村经济的迫切需要,也是战时四川作为大后方根据地,实现“......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国民政府倡导了一场全国性的农村合作运动,这次农村合作运动波及到了福建省,对福建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普遍呈现一种破败之势,位于京畿重地的河北省亦未能幸免。由于频发的天灾人祸,河北省农业发展的正常环境......
南京国民政府倡导的农村合作运动始于三十年代,随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垮台而失败。充分认识、总结这场运动的失误,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20世纪30年代,随着中国农村复兴运动的高涨,中国农村合作运动进入"极盛时期"或"农业合作社数量猛进和性质有所变更时期",故在社会......
民国时期的农村合作教育是农村合作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传输合作主义思想,以达到社会对农村合作意义的普遍了解为目的。民国......
中国半洋义赈救灾总合(简称华洋义赈会)是民国时期专门赈济我国天灾的最大的民间性国际服灾机构。为防救农村灾害并复兴农村,华洋义......
民国时期的农村合作运动对四川近代乡村社会的变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合作贷款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业生......
1930—1940年代国民政府江西省政当局着力推行的农村合作运动已经具有明显的合作化特征。农村合作化运动体现了江西省府推进合作事......
民国时期,四川农村合作运动的发展轨迹与中国其他地方大致同步,但也有其自身特点。"防区制"时代,由于缺乏中央政府力量的介入,四川......
从1927年起,国民党政府运用国家力量在全国掀起了一场长达22年之久的农村合作运动。国民党政府推行农村合作运动的目标有三:一为经......
农村合作运动是国民政府运用国家权力控制和整合乡村社会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在国家权力的"下沉"过程中,农村合作运动不再是单纯的......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 ,被日益严重的农村问题所困扰 ,国民政府于 192 7— 1936年提倡并推行了农业合作运动。作为农业现代化经济格......
江西农村合作运动是近代江西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成果,它既是执行南京国民政府农村合作政策的结果,又是江西农村现实环境的......
进入20世纪后,中国乡村社会出现普遍性危机。在日本殖民势力的直接干预下,伪满政府在中国东北地区组织开展了一场"自上而下"的合作......
农村合作运动是南京国民政府三、四十年代试图复兴农村经济,建设乡村社会的一次有益的尝试,与近代中国乡村社会的变迁有着一定的互动......
民国时期,在全国农村合作运动蓬勃兴起的大背景下,和县乌江农村合作运动在安徽省内率先开展,并得到了中央农业推广委员和金陵大学农学......
近代以来,中国农村一直遭受西方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势力的双重剥削,严重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以后,江苏省......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为挽救破败的农村经济开始了农村合作运动。江苏省是农村合作运动先进省份之一,农村合作运动的开展对江苏农村经......
农村合作运动是国民政府为发展农业生产、复兴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而实施的有关社会经济建设的行动。农村合作运动中组建的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