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沙比相关论文
基于长江河口1959-2011年实测悬沙浓度数据,通过对河口最大浑浊带外围海域泥沙要素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近期流域人类活动和河口整......
本文对长江中游近期泥沙输移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 ,建立了螺山至汉口河段和洞庭湖区泥沙淤积比λV与三口分沙比λS 之间的定量关系......
黄河下游裁弯工程水沙动力学原理研究,借助实测资料及模型试验研究成果,分析了黄河的水沙特性和弯道的水流特性,研究了引河的分流分沙......
长江口如皋沙区域变化频繁,对河势影响较大。基于多年实测资料,分析了如皋中汊和右汊大潮落潮期分流分沙比的变化,探讨了汊道断面......
在感潮河段,汊道分流、分沙比随涨落潮过程的变化而变化,进行全潮施测较为困难。基于镇扬河段和畅洲汊道、扬中河段太平洲汊道的两......
为满足灌溉要求,引黄灌区渠道沿程通常设置不同形式的分水涵闸进行分流。渠道分水分沙机理及分流对渠道原有输沙能力的影响研究是灌......
福姜沙水道是长江下游典型多级分汊多级汇流感潮河段,河势复杂,是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整治的难点.采用定床潮流及输沙试验对福姜......
长江口南港北槽具有稳定的分流比和相对较小的分沙比.其优良河势的机制在于,北槽与南港主槽衔接顺直,利于水流下泄;南、北槽分流口......
通州沙河段受径流与潮流双重作用,江中沙洲、暗滩交替分布,江心洲滩冲淤演变剧烈,航道边界条件不稳定。通过三维水沙数学模型对天......
基于近60 a来的实测资料,对荆江三口历年分流分沙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50年代以来,荆江三口分流分沙......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人类历史上无坝取水工程的典范。研究分析了都江堰工程的布置特点以及引水防沙原理,与现代分流拦沙技术相结合,应......
荆江三口是联系长江干流与洞庭湖的水沙连接通道,是江湖关系调整变化的纽带。本文通过荆江三口近50年来的实测资料,对荆江三口分流分......
据2002年9月长江口同步实测水文资料.运用标准水文法,对南、北支和南、北港的落潮分水分沙比和净泄分水分沙比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
<正> 分水分沙的试验研究是近40年内发展起来的学科。早在1920年左右,德国学者开始对不同分水角度与底沙分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19......
本文首先论证了汊道的一些基本因素与单一河段的变化关系,其次探讨了洲头横向输沙对汊道分沙的作用,从而提出了综合考虑纵向和横向......
通过5种不同高度的导水墙进行试验,导水墙高度分别为0.7,1.0,1.5,2.0,2.7 m。对冲沙槽式渠首导水墙的高度进行结构优化。导水墙高......
福江沙分汉河段是长江南京至浏河口段12.5m深水航道中主要的碍航浅段之一。掌握各汉道内水流动力、泥沙输移和分流分沙情况,对于开......
江心洲在何种水动力条件下具有稳定的形态一直是河床演变学中的核心问题,采用河道形态变分分析方法,综合分析分汊型河流在水流连续......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多沙河流上筑坝建库以提高利用水资源的效益及其与由于水库淤积而造成兴利指标降低的矛盾扫趋突出。过去......
为了保障长江口北支的航运功能,满足沿江两岸引排水需求,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长江口水文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期北支分流比......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创始于秦灭蜀(公元前316年)前后时期,距今已有2000余年,目前实灌面积达900万亩。它是我国水利......
本文以系统科学的一般理论原则为出发点,依据都江堰工程的历史经验与实测资料,对其渠首工程作了系统分析,揭示其“经久不衰”的科......
为分析汊道口门处水流结构对悬移质分沙的影响,采用带旋流修正的k-ε双方程紊流模型,对分汊河道分流口门处的三维水流结构进行精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