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悬浮相关论文
磷是湖泊水体中限制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营养元素,湖泊沉积物中内源磷在其富营养化进程中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长江中下游的湖泊......
网湖位于长江中游,富营养化问题突出,然而目前缺少对网湖内源氮、磷污染负荷的系统研究 .通过采集原位柱状沉积物样品,分析了网湖沉积......
重金属污染长久以来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湖泊底泥作为水环境各类污染物沉降的富集中心,承担着水环境物质交换与生物地球化学循......
湖泊沉积物在受到外力干扰时会发生再悬浮,这一现象在浅水湖泊中尤为普遍.当外力扰动产生的作用力大于沉积物起动的临界切应力时,......
舟山海域位于长江口南部,杭州湾东部的东海洋面上,是长江口悬浮体向南输运以及杭州湾悬浮体与外海进行交换的主要通道,因此水体中悬浮......
基于长江河口1959-2011年实测悬沙浓度数据,通过对河口最大浑浊带外围海域泥沙要素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近期流域人类活动和河口整......
室内空气品质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室内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将对人体的呼吸健康和工作效率造成负面影响。悬浮颗粒的来源非常广泛,......
沉积颗粒的再悬浮是室内颗粒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之一,对人员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反向溯源研究表明,高达30%的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是由沉......
根据2011年枯季和2012年洪季在大、中、小潮期间的多点同步现场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磨刀门河口悬沙浓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磨刀门......
2004年夏季在太湖梅梁湾应用一种新型氧化铁/醋酸纤维素复合膜(FeO/CAM)对水体生物有效磷浓度(FeO-P)进行了调查和连续监测。发现......
以管流中柴油机排气沉降微粒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的沉降微粒再悬浮的静态模型,从微粒再悬浮的角度对沉降微粒团所受到的黏附力矩、......
为了揭示大型浅水湖泊沉积物的再悬浮强度,利用高精度分层同步采样技术,进行了太湖的悬浮物垂向分布的原位观测.结果表明,在无风浪......
以ISP40报告中STORM试验的SR11工况试验条件为基础,对GASFLOW中再悬浮模型进行适用性评估,根据试验数据所反映出的气体流速与再悬......
2002年9月,在海州湾外侧(E1站)、黄海冷水团(E2站)和黄、东海毗邻水域(E3站)分别放置沉积物捕获器采集沉降颗粒物,研究其垂直通量.......
对长江口南槽底部水样中的含沙量、悬沙粒径以及水相和悬浮相重金属含量进行测试分析,探讨重金属的吸附规律及底沙再悬浮对水体自......
基于1997年3月9日和7月27日长江口南槽定点连续观测资料,分析了河口泥沙再悬浮对重金属元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江口南槽,近......
对采自厦门湾九龙江人海河口的4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室内再悬浮模拟实验,利用荧光激发.发射矩阵光谱(EEMs)研究了再悬浮过程中从沉积物......
为初步探讨粒径大小对污染物迁移循环机制的影响,分析了广东省海陵湾水体中的悬浮颗粒与表层沉积物中不同粒径颗粒的质量分布特征和......
为研究河口地区泥沙在陆海动力共同作用下的再悬浮过程和机制,基于长江口南槽河道连续8d的水文泥沙同步观测数据,对拦门沙河道潮流速......
研究了上海市苏州河底泥中有机物及营养盐释放对上复水水质的影响,分析了微生物与底栖生物底泥再悬浮对底泥释放过程的影响。研究......
以长江口潮滩作为研究区域,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模拟研究了沉积物再悬浮过程对水体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物......
长兜港口门淤积现象由来已久,且呈日趋严重之势,极大影响了河道泄洪排涝与灌溉能力的发挥.经过大量收集资料、提取样本、室内试验......
综述了重金属在全球主要河口区再悬浮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过程进展,并概述了用实验室模拟再悬浮的方法来判别重金属污染的来源的进展......
根据重庆市主城区地形、气象特征并结合能源消费的结构特点,识别主城区主要PM2.5污染源。采用了SEMTECH—DS机动车尾气分析系统采集......
采用亚微米单分散聚苯乙烯球形硬气溶胶粒子和脉冲进样技术,测定了气溶胶粒子在管道中的沉积率,研究了沉积率与流体速度、管道长度......
本文选取2010年7~8月浙东海域3条断面中的25个站,通过对该区域夏季浊度和叶绿素α的分布变化进行研究,结合水温等相关要素的变化情......
在矩形水槽中模拟了太湖底泥起动再悬浮规律,分析了湖流流速对太湖底泥再悬浮及NH4-N释放的作用规律。结果显示:当流速小于20 cm/s......
2002年7月采集崇明东滩低潮滩沉积物样和水样,运用模拟实验研究沉积物再悬浮作用对沉积物-水界面三态氮和可溶磷交换行为的影响实......
模拟了海洋表层沉积物再悬浮对海水中NH4+-N、NO3--N浓度的贡献.通过实验,观察到海水中NH4+-N的浓度与沉积物和海水的混合比例成负......
2004年1月,采集汇泉湾低潮滩沉积物和水样,模拟沉积物和上层水体之间的P交换.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在静止条件下溶解态有机磷(DOP)和......
于2005年5月大潮期间在杭州湾北部潮流深槽区的4个站位进行潮周期观测,获得了流速、悬沙等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分析,计算了水沙通量......
为了探讨潮周期内悬沙质量浓度变化的动力机制,于2010—04和2011—01(正常风况条件下)在长江口门附近海域3个测点(水深8~20m)进行了金潮(1......
浅水湖泊中,富营养化程度除了依赖于外源输入外,内源释放亦是举足轻重,而底泥中的内源释放主要源于风强迫作用下形成的水面波动和......
在 1997年枯季和 1998年全流域特大洪水后期 ,用旁侧声纳、热敏式双频测深仪、差分GPS、2 4道浅地层剖面仪、声学悬沙浓度剖面仪、......
根据2007年闽江河口两个站位洪季大潮的同步观测资料,分析了闽江河口潮周期内悬浮泥沙的分布特征、底质再悬浮特征以及悬浮泥沙的输......
沉降微粒再悬浮是柴油机排气微粒净化捕集及微粒采样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微粒团形态对沉降微粒团受力和再悬浮具有重要的影响。......
沉降微粒再悬浮是柴油机排气微粒净化捕集及微粒采样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以管流中的柴油机排气沉降微粒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的......
该文主要介绍了潮流对沉积作用的影响,沉积物的再悬浮和最大浑浊带的形成机制以及影响沉积物絮凝沉降的因素.潮流是搬运河口泥沙的......
2002年和2003年夏季在江苏大丰潮滩上采集了表层底质和悬沙样品,分析了潮滩不同部位的底质与悬沙的粒径组成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在沿岸海域———厦门湾的定点观测站,研究了不同粒径悬浮颗粒物(SPM)、Chl a和234Th随潮汐的变化,结果表明,不管采样深度和粒级大......
根据1986年秋季和1987年春季金塘水道内十个站点的大、中、小潮的流速和悬沙浓度的同步观测资料,利用悬沙质量守恒原理,分析了金塘水......
用ADCP获得了长江口最大浑浊带内的高频率和高分辨率流速和悬沙浓度数据,对不同定点站位和走航断面的悬沙浓度、流速和盐度数据进......
纳米制冷剂具有比传统制冷剂更好的换热性能,有望应用于制冷系统中大幅提高制冷系统能效,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要将纳米制冷剂应......
本文研究沉积物对水质的影响。用沉积物的理化性质与上游背景值的对比来评价秦淮河沉积物污染程度。测定了沉积物耗氧能力和释放能......
水力扰动伴生的沉积物再悬浮导致沉积物中重金属释放,会产生潜在的环境风险。为了探究水力扰动对沉积物中重金属释放的影响,模拟水......
由于风浪对浅水湖泊底泥的强烈扰动作用,底泥再悬浮的生态效应研究成为目前国际研究热点之一。但方法的缺乏极大地限制了有关底泥再......
定量研究浅水湖泊动力扰动与沉积物再悬浮的关系,目前仍是湖泊研究中的难点之一。实验利用再悬浮发生装置,对太湖长兜港沉积物风浪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