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结构相关论文
面对日益增加的社会风险,我国刑事立法不断扩张处罚的范围,这种立法的积极姿态也得到了学者的认同,从而形成了积极刑法观的主张。......
2011年全国人大将最初由治安管理法规处理的醉酒驾车行为在《刑法修正案(八)》中纳入刑法处罚,2014年《刑法修正案(九)》又增设了......
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就是看公民人权是否受到尊重和保护,尊重人权、保护人权就是尊重法律、捍卫法律。作为法律制度的重要......
随着资本市场的一体化的发展,证券犯罪的预防和惩罚政策也出现趋同的现象。不同的学科在坚持原有领域的同时,借助其他学科研究成果......
本文在对我国刑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就“草案”对刑罚结构的调整进行了解读,并提出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建议。......
“罪刑系列”是指一种罪法律规定一连串近似的犯罪构成以及与之相应的法定刑。这种立法方式被多国刑法典所采纳。罪刑系列立法是罪......
我国侵犯商业秘密罪构成要件过于苛刻,对为境外组织或个人刺探涉及企业核心利益、国家经济安全的商业秘密的间谍行为应对不足,与国外......
为严惩贪污受贿犯罪,《刑法修正案(九)》对重特大贪污贿赂犯罪之死缓犯增设了不得减刑、假释的终身监禁制度,新规的创设及其付诸实......
犯罪预防是刑法学尤其是犯罪学中的一项重要命题,对犯罪预防的研究一直都为刑法学家和犯罪学家所重视.而且,开展犯罪预防工作也是......
反腐败刑事政策是国家为预防、控制和惩治贪污贿赂犯罪所采取的所有策略和措施。《监察法》出台标志着我国采取以法反腐的方式,并......
追溯了“立体刑法学”的由来及其10余年来在学界关注下的发展历程,阐释了“立体刑法学”的生命力在于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
“严而不厉”和“厉而不严”是我国著名刑法学家储槐植教授在对世界各国罪刑配置深入比较的基础上,提出的两种刑法结构类型。前一结......
醉驾入刑并未给我国带来真正意义上的犯罪分层制度,但其刑罚"低配"的特点却与我国固有的"厉而不严"的刑法结构不相协调。受重刑观......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在1980年元旦开始生效时就面对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出现的较高犯罪率,1981年至198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接......
<正>2017年7月8日,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我国抢抓战略机遇、构筑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
刑罚结构改革是我国刑法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指引下,刑罚结构改革已经具有了坚实的政策基础。目前,我国法学界......
<正> 系统论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系统。所谓系统,就是相到联系、相到制约、相互作用的元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简......
传统的刑事法制是以犯罪人和国家为中心的,对被害人权益未给予充分重视;刑法对被害人权益保护的缺失体现在量刑时排除被害人的意志......
近年来,刑法修正案运用多种修正策略,对刑法进行重大修正,展现出刑法干预早期化、能动化、犯罪圈不断扩大的立法趋向。这一趋向既......
危险驾驶行为入罪是我国刑事立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表明我国刑事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1)犯罪化之立法呈保安主义趋势;(2)刑罚......
由劳动教养依据问题引发的劳动教养制度存废争议,将劳动教养制度置于法律上的尴尬境地。颠覆劳动教养制度成为多数人的共识。我国......
因为制定的指导思想、时代背景和参考对象不同,中国和日本刑法典总则分别体现出了从犯罪到刑罚和从刑罚到犯罪的不同的逻辑结构。......
<正> 一、严而不厉——刑法结构的理想模式 如果说犯罪化(criminalization)与非犯罪化(decriminalization)、刑罚化(penalization)......
2013年底,劳动教养制度被正式废止,标志着在我国实施58年之久的劳教制度终于寿终正寝。劳教制度虽然废除了,但是劳教制度所规制的......
<正>本文案例启示:盗窃骨灰盒进而敲诈公墓等单位或死者近亲属的,其手段行为构成盗窃尸体罪,目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鉴于此类案件......
公民人权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尊重人权就是尊重法律,保护人权就是捍卫法律。我国的刑法作为法律制度的重......
比照我国混合的犯罪概念,微罪在形式上是指法定最高刑为拘役的罪名,在实质上应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等方面作主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