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置三司条例司相关论文
王安石熙丰时期“得君行道”的政治实践,表现为通过制置三司条例司的设立,将君主之“势”与自己所发掘之“道”相结合的“借势行道”......
制置三司条例司是王安石变法初期主持变法的重要机构。该司自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设立,到熙宁三年(1070年)五月罢废。变法派......
[原文] 某启:昨日蒙教①,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②,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③。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④。故略上报,......
作者认为苏辙的政治思想与熙宁新政中的王安石和元祐更化中的司马光的观点不同。他批评新政借用各种名义盘剥庶民私财,控扼富民经......
熙宁初年,王安石通过制置三司条例司的设置,为其变法完成了权力转移和人事过渡。文章通过对条例司的设置缘由、职能、其内部机构设置......
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的变法一直是宋史研究的热点,迄今为止,在这方面的研究可以说仍然是宋史研究中最为成果斐然的部分,涉及的范围也十......
【正】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发展形成了这样一种共同认识——认为自秦而降迄于清代,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一直......
<正>对于王安石变法的成效和影响,尽管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有一点值得重视:变法从始至终都掺杂着最高统治者、官僚士大夫、......
宋代中央行政体制演变初探贾玉英(河南大学历史系)宋代中央行政体制比较复杂多变,它是宋代乃至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宋代立国以来,君权与相权之间业已形成相对完善的制衡格局。在熙宁新法的历史变局中,在"得君行道"的理想追求下,由宋神宗亲自授予......
<正> 一毕沅《续资治通鉴》卷六七将王安石重要新法青苗法的颁行系于熙宁二年(1069)九月戊辰"出内库缗钱百万籴河北常平粟"下,迻录......
<正>北宋熙宁四年(一○七二)元月,赵宋皇室为在皇宫欢度元宵节,准备购买花灯四千多盏。因数量较多,市场供货有限,遂又下令,禁止商......
与前代不同,宋初宰相不理财,但在王安石创置制置三司条例司、领导变法之后,宰相理财制有所恢复,并使宋朝财政制度由三司一元理财体......
北宋中叶振兴国家财政的主要措施赵云旗北宋中叶以后是中国历史上号称“积弱积贫”的一个时期。“积贫”是指国家财力的严重亏空,“......
<正> 宋代为加强对水利资源的管制,定立了各种水法,如农田水利法、运河交通水利法、城市饮水排水法等,或有专法条文,或以诏令、法......
崇宁元年(1102),宋徽宗下诏如熙宁置条例司体例,于都省置讲议司,由宰臣蔡京提举,崇宁三年(1104)四月罢。此讲议司与制置三司条例司......
<正> 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是熙宁之争的一篇很重要的历史文献,对它的评价,关系到对当年变法斗争成败的认识。建国以来,此文一......
<正>北宋(960—1127)王朝建立后,长期奉行维护官僚大地主集团特权的反动政策,纵容官绅豪强大肆兼并土地,到北宋中叶,一小撮大地主霸占全......
<正> 司马光作为史学巨匠,其成就是举世公认的。然而,司马光不单单是一个纯粹的历史学家,在北宋中期的那场大变革——熙丰变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