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唐志斋相关论文
千唐志斋。 千年的新安是什么?千年的新安是一座峰。披着紫气,长髯飘飘,骑着青牛而来的老子,用一本《道德经》竖起了一座思想的高峰......
书史论及褚遂良,则以欧、虞、褚、薛并称,论其书风传承则仅限于薛稷等名于书史者,褚书的传承与流变不甚明了.唐代墓志中多有与褚书......
曹魏时期的禁碑之令,使墓志更加盛行,进而因风成俗,发展成为独特的葬俗文化.墓志历来为金石家、书家所重,也为文史研究提供了重要......
『提按』用笔是促使楷书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本文根据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楷书与千唐志斋所藏唐楷墓志中所体现的『......
魏碑体与唐楷是楷书发展历程中的两个重要阶段,两者之间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这种影响力在初唐的楷书墓志中表现得十分显著.魏碑体......
本文以洛阳千唐志斋所藏七世纪中叶的墓志为中心,探讨以褚遂良为代表的『唐楷』书风的成型.这一时期墓志书法在书体、笔画形态、结......
千唐志斋是以收藏唐代墓志为主的墓志博物馆,馆藏唐代墓志最多时达一千二百余件,为我们保存了一大批重要的唐代文物,存留了唐代不同时......
墓志是埋葬于坟墓中,记录墓主姓名籍贯、生平事迹、卒葬年月、子孙概况等内容的石刻文字,对于历史、民俗、文学、书法、语言文字等......
博物馆免费开放,让承载人类历史文化的圣地,为国人共享,是提升社会文化素质的好举措。为了更好地为大众服务,我选择了洛阳博物馆、......
清人徐松《登科记考》一书问世以来,颇受学界重视,在取资得益的同时,对此书的研究也在不断加强,尤其以资料考订增补的成就为最大.......
一rn郁贤皓先生积数十年之功著成《唐刺史考全编》[1](以下简称《全编》)一书,为从事唐代文史研究的学者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一部如......
【正】 《千唐志斋藏志》有1300多件墓志,其中唐代墓志即达1200件。这些唐志绝大部分是民国年间至解放前夕在洛阳城北盗掘出土的。......
《千唐志斋藏志》共收有45方唐代宫人的墓志。45位宫人的身份包括了除后妃之外的几乎所有内官和宫官及无品秩的普通宫女。从墓志的......
千唐志斋属国家二级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墓志铭博物馆,位于洛阳新安县铁门镇西北隅,由辛亥革命元老、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张钫先生......
千唐志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45公里的新安县铁门镇,是我国唐代墓志石刻最集中的地方之一.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李邕,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人和书法家。李邕墓志,出土于洛阳,其具体地点,据郭玉堂《洛阳出土石刻时地记》(唐宋部分,未刊稿)记载......
<正>一千唐志斋位于洛阳市西五十公里的新安县铁门镇,是已故辛亥革命老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张钫先生所建园林"蛰庐"的一部分。张......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孙瑝妻李夫人墓志》载于文物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千唐志斋藏志》下册,图版编号为1134,并有孙瑝墓志盖。编者所拟志题为《唐御......
期刊
【正】 1988年2月29日上午,河南省洛阳市历史学会在市政协会议室召开“纪念金石学者郭玉堂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术报告会”。有关历......
千唐志斋馆藏唐代墓志在学界具有典型意义。本文将其置于唐代历史发展的维度中,对其书风、书手、刻工乃至丧葬时风进行了相应的考......
<正>十册《全唐文补遗》,由著名史学家吴钢先生主编,1994年出版第一辑,2007年出版第九辑,该书汇集近年来新发现的唐五代墓志等文献......
本文通过考察现存唐代墓志的有关开科,分析说明了唐代世俗佛教信仰系统的情况。“与生俱来,利根早植”、“偏丧亲偶,归心佛来”、“看......
<正>十一二〇一六年(洛阳—偃师—千唐志斋)我二月底又去了洛阳,已经十年没去。听张乃翥先生讲,洛阳城区扩大了很多,而且加了许多......
<正>武则天所创新字,在她执政期间风行一时。从遗存至今的唐代某些历史文物来看,她所造的那些字,无论中央或地方、中原或边陲,也无......
<正>"到青岛来,看海观山。到崇汉轩,去赏汉砖。依山望海之楼,汉砖蔚为大观……"这是青岛市原文联主席纪宇,在一首长诗中对张新宽和......
新安县千唐志斋博物馆是已故国民党起义将领张钫先生所营园林“蛰庐”的一部分,为我国现存墓志石刻的集中地之一,以珍藏自西晋、魏......
墓志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石刻艺术形式,起源很早,历史十分久远,并且遗存非常丰富,形式品种多样。然而,墓志尽管很早就进入人们的......
古都洛阳之西,凤凰山下、涧水河畔的铁门古镇,坐落着一座古朴典雅的百年老园,这里就是张钫先生的老宅。青灰色的砖瓦、幽静肃穆的......
一部书法史,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个书法个体组成的,不同的个体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个时代的反映。本文通过对千唐志斋博物馆藏隋代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