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相关论文
康有为是晚清书坛的标志性人物,他对碑学理论进行系统的总结,把清代的碑学发展推向高潮,他客观判断了晚清的书法发展状况,提出了具......
康有为作为我国近代“维新变法运动”的先驱人物,在书法领域也有着极高的眼光和境界。他在完善“碑”学理论的基础上,以传统“帖”学......
杭州西湖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西湖文化景观清晰地展现了中国景观的美学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园林设计影响深远。康有为一天园是近代......
康有为博物馆展出的康同璧藏康有为与保皇会成员往来信札,是一批反映康有为领导保皇会奔走呼号拯救中国于危难的珍贵史料,见证了1905......
光绪二十三年(1897)初冬,德国派军舰强占胶州湾,清朝陷于严重的边疆危机。给事中高燮曾上奏提议,派康有为赴瑞士加入“弭兵会”,以争取国......
百日维新后期光绪皇帝给军机章京杨锐下达的戊戌“密诏”,不仅被康梁等人用来策划“围园诛禄”的军事政变,也让袁世凯因最早将此事披......
辜鸿铭对康有为的文化批判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是物质主义;二是激进主义。他的批判,切中康有为思想学说的弊病。把康有为与罗伯斯庇尔进......
康有为(1858—1927)是晚清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书法家。他不仅是疾呼变法的政治领袖,而且是一位敢于向传统观念提出质疑的文......
刘熙载和康有为作为晚清著名的书法理论家,在书法史研究上皆有建树,《书概》和《广艺舟双楫》可以说较为集中的展现了他们对书法史......
从哲学的角度上来说,康有为的道器观应属于一种道器分离的经验论哲学,理欲观则是表明其元气自然人性论,公私观和王道天下思想则在......
康有为(1858-1927)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他不仅组织和参与了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运动,而且留下了700万余字的浩繁著述......
在封建制度下,文人为了求取功名,都会用毕生的精力去学习书写那些死气沉沉、缺乏生气的“馆阁体”,到了清朝晚期金石的出土使大部......
康有为不仅是近代经今文学的代表性人物,也是近代诸子学的关键性人物.在诸子学的分析路径下,《孔子改制考》在近代中国学术史上具......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康有为、谭嗣同所建构的具有近代特征的哲学本体论,由于未能脱离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的哲学与科学相杂糅的思维......
康有为、梁启超一派是清末政坛的重要力量,在辛亥革命前夕积极谋划开赦党禁,试图回国掌握政治主动权与盘活海外党务,此意图最终反......
"论"在明清科场处于边缘地位,且在乾隆年间退出乡会试,至清末科举改制时反成为时人寄望选拔真才、挽救时局的科举文体.关于具体改......
本文主要从会宁县博物馆馆藏清代康有为的楷书作品、张裕钊的楷书作品、附吴昌硕的篆刻作品,分别在作品内容、形式,书法风格、艺术......
摘 要:碑学和帖学是康有为书法思想中两个重要概念,文章从康有为“帖学观念”入手,进一步分析康有为“帖学观念”的来由以及“抑帖”......
康南海果如何之人物乎?吾以为谓之政治家,不如谓之教育家;谓之实行者,不如谓之理想者。一言蔽之,则先生者,先时之人物也……且其性质亦有......
[摘要]戊戌变法高高举起了爱国和革新的旗帜,主将康有为以强敌为师救亡图存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但由于其认识水平与历史吻合度存在一......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清政府四处通缉维新派人士,维新派领袖康有为不得不流亡海外躲避灾难,前后共在国外漂泊了16年。在此期间,他......
1917年,张勋复辟,无兵无权的康有为企图利用张勋的军事力量实现梦寐以求的君主立宪,不料招来了北京政府的通缉令。 虽然北京政府只......
网上曾有个热门话题:有趣的高晓松和无趣的吴彦祖,你选谁?网友们纷纷夸赞高晓松,并选择吴彦祖。就连高晓松本人也保持队形:“八年前曾经......
张勋复辟的当天下午,手下兴冲冲地前来汇报:如今街上到处都是留着辫子的人。张勋听后乐不可支,拍着大腿笑道:“我就说百姓不会轻易忘了......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被迫流亡日本。1899年,清廷向日本交涉,不准康有为留日,康有为又辗转至加拿大和美国,因人生地不熟且名声不大,屡屡......
1898年6月,戊戌变法初期,掌控着实权的慈禧对变法是持支持态度的。光绪颁布《明定国事》诏书时,曾请示过慈禧,慈禧不仅表示同意,还指出......
摘 要:本文通过解读康有为的《礼运注》,试图一探康有为的思想。康有为非常重视《礼记》中的《礼运》篇,为之作注,以应对当时的时代问......
康有为(1858-1927年),原名祖诒,号长素,又号天游化人等,广东南海县人,人称康南海,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学者、书法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
陈启沅, 中国纺织工业之父 看到那条小河,心一动,那是西樵镇简村里的一条河,那是条很有生命力的河。是因为它是从街中心穿过的,还是......
“谭在狱中,意气自若,终日绕行室中,拾取地上煤屑,就粉墙作书。……林旭美秀如处子,在狱中时时作微笑。康广仁则以头撞墙,痛哭失声曰:‘天......
2018年是戊戌维新变法120周年。120年前的6月11日(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夏历四月二十三日),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是为百日维新变法的开......
从清廷到民间 1898年6月16日,天还未亮,总理衙门章京张元济来到京城西郊颐和园朝房等候光绪皇帝召见。这天朝房里有五个人—— 康......
康有为,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1858年生。1888年10月,鉴于民族危机深重,第一次上书清帝,建议变法,以图国强,提出了改良主张。1890年至18......
梁启超年轻时在万木草堂受业于康有为(1858—1927),从他那里接受了今文经学的启蒙教育,懂得了变法图存的改良主义的救国之道,康有为是影......
摘 要:康有为是戊戌变法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他的维新变法思想对中国近代历史的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
创造与创新是具有永恒生命力的话题。在2016年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个方面六大素养的总体框架中,“实践创新”是六大素......
谭嗣同虽非康有为的入室弟子,但卻私淑于康有为。戊戌时期,谭嗣同与康门、“康学”的关系密切不只是康、梁的事后回忆,也是谭嗣同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