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观相关论文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163-01 一、博爱教育背景 爱学生,一直为古今中外的......
英国现代作家D.H.劳伦斯在其小说人物的塑造中表现出了关于“博爱”的主题思想。这些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博爱的发展、变化和命运真......
教育观是学校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财富,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精神灵魂,是学校在特定环境......
孙中山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颇有建树的社会救助思想,尤其是以民为本的博爱观,并成为其民主革命理论的有机组成部......
孙中山的社会救济思想是在革命活动的历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和成熟的 ,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他的社会......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批判了“粗陋的共产主义”女性观,扬弃了“无神论者”最初的博爱观,提出了他的“共产主义的博......
"博爱"是孙中山政治学说的一个核心思想。孙中山把"博爱"、"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视为理想的最高境界和追求的最远目标。他不遗余......
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与以基督教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是两种本质截然不同的文化体系。前者是建立在哲学观念和人生理想基础之上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