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法之争相关论文
清初的“历法之争”被以往的中国科学史描述为一次西方先进天文学对中国落后天文学的辉煌胜利,然而这种辉格史式的断言是远离“历史......
童年阴影决定求学初衷rn康熙帝对于自然科学感兴趣是源于他的一段并不太愉快的童年回忆.八岁继位的康熙皇帝初登朝堂,就遇上了一桩......
康熙初年,杨光先和传教士汤若望间发生的历法之争,杨光先被视做守旧士大夫的典型,几成史界共识,这种评价有失公允.其实,清初'......
清初的第二代皇帝——康熙(康熙二字系指和平的意思),先后在位六十一年(1662—1722年).他君临天下时间之长,为秦汉以来中国历史上......
<正> 一钦天监里出现西洋传教士始于明末。崇祯二年(1629),崇祯皇帝采纳大学士徐光启的建议,用西法重修历书,获准后,即延聘来华传......
颁布正朔是古代王朝治权实现的重要象征,接受正朔则是认同这种统治秩序的标志。10-13世纪,华夏地区有宋、辽、金等几个相互竞争、......
“西学中源”与明清社会文化心态张增一从明末清初开始,中西两种伟大的文化正面相遇了。与此同时,在中国知识界产生了“西学中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