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菌培养相关论文
自1992年元月-1995年12月,从住院的148例泌尿道感染患者中获得尿液标本264份。以细菌培养的客观指标讨论泌尿道细菌感染患者病原......
对68例胎膜早破、临产后破膜及胎膜未破的孕产妇,在剖宫产术中取羊水及脐血作厌氧菌培养。结果:普通培养(+)15例次,厌氧培养(+)20例次,阳性结果在胎......
<正> 一种新型的厌氧发生器——BJ-A型厌氧发生器,在解放军第3医院研制成功。经1年多临床使用,表明效果良好。 近年来,厌氧菌的培......
牙周病为一种世界性疾病,是成人失牙的主要原因。大量证据表明,细菌及其产物是龈炎和牙周炎的主要病原因子。由于近年来厌氧菌培......
目的:观察颌面部高速投射物伤区软组织的菌感染或污染特点。方法:用初速1 500m/s、重1.03g钢珠弹致伤狗颌面部,伤后不同时间取距伤道......
近十年来,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免疫缺陷”(Immunocompromised)患者日益增多。该类患者易受病原体的侵袭而发生感染,此种感染的病原......
副教授:本例是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感染患者,经长期多种抗生素治疗仍未控制感染,今日重点讨论肺部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及治疗问题,首先......
目的 :研究人肠内细菌对蟾酥中主要成分华蟾毒精和羟基华蟾毒精的代谢。方法 :采用体外人肠内细菌粗酶与华蟾毒精和羟基华蟾毒精温......
<正> 催化剂的活性测定方法,当前国内尚无文献报道.我们采用下法,经临床5年多的应用,证明其操作简便、效果可靠.取新购或疑为失活......
目的对比分析深圳市医疗机构2008-2009年一次性医用灭菌棉签的卫生质量,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对棉签卫生质量进行监督监测,确保临床使......
口腔科器械是口腔临床治疗病人必不可少的工具。口腔科器械种类繁多,形状复杂,使用频繁,污染严重,消毒灭菌较难。口腔科器械被认为是乙......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目的:分析细菌性肝脓肿患者进行厌氧菌培养结果.方法:选自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2年7月以来的135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所进行的厌氧......
口腔颌面部感染多为混合性病原菌感染,其中厌氧菌占有较高比例。由于厌氧菌培养要求条件较高,有些基层检验科只做需氧菌培养,而需氧菌......
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院内感染质量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无菌技术、再生器械的清洁、无菌程度与院内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为......
目的:构建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FBGT)的感染动物模型,以期为研究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建立实验动物学基础.方法:家兔40......
目的:了解菌血症的厌氧菌群分布及对β内酰胺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选择52例菌血症患者,对其血标本进行厌氧菌的分离培养,用6种β内酰......
值此《公共卫生与疾病控制杂志》创刊之际,我作为一个预防医学工作者,表示衷心地热烈地祝贺.这个杂志的创刊,在宣传'预防为主&......
目的为临床及早治疗感染患者提供早期预测到的厌氧菌信息,以指导临床诊断和药物治疗.方法对临床送检的恶臭、稀薄脓性标本涂片作常......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的病因、诊断和治疗郑家伟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腮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临床上最多见于患有系统性疾......
厌氧菌的作用正在愈来愈受到广大研究者和专家们的重视。因此,厌氧菌的分离培养方法也日愈为研究者所关注。近些年来,国外已研究成......
目前一般实验室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对发热病人血液只做需氧菌培养,忽略了L型细菌及厌氧菌培养,结果造成血培养阳性率较低,延误了......
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是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导致皮肤、皮下组织(不包括肌肉)急性、进行性、坏死性感染。临床上以发病急、进展快、......
<正> 无芽胞厌氧菌类虽早已被发现,但是,由于培养方法繁琐,难以掌握,因而长期未被重视。近年来,由于厌氧菌感染日益增高,特别是无......
<正> 众所周知,厌氧菌感染遍及临床各科。Koneman报告厌氧菌败血症发生率高达10~20%。Altemier报告手术后切口感染的1/3、腹内脓肿......
<正>重症口底多间隙感染是一种以厌氧菌或腐败坏死性细菌为主的混合感染性疾病,病情危重,发展迅速。尤其是合并有糖尿病或其他基础......
<正> 患者,男性,31岁。因右侧肢体被3万伏高压电击伤伴疼痛5.5小时入院。当时昏迷3分钟,自12米高压线滑下,伤后未做任何处理,于199......
<正> 当代厌氧培养的方法因容器的大小和结构不同,可分为厌氧罐法、厌氧袋法、转管法和厌氧手套箱法等四种。厌氧罐法厌氧缺罐(Ana......
双路普雷沃菌是普雷沃菌属中的重要菌群之一,属于人体的正常菌群,在机体缺氧,免疫力低下或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类药物时可引起人体......